毛泽东“教育与经济并重”思想研究

2013-12-29 00:00:00孔庚
中国市场 2013年41期

摘要:人们一般认为,毛泽东非常重视我国的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但其实,他同样非常重视教育和经济,并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深入阐释这一观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毛泽东“教育与经济并重”思想,予以分析。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经济;教育与经济并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领导了新民主义革命,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从而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由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所以,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

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非常善于并重视军事指挥,建国后,在和平年代,人们也普遍认为,毛泽东仍然非常重视国家的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但这只是人们的片面的看法。事实上,毛泽东同样重视我国的教育和经济,他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新中国解放以后,要着重抓经济建设,抓文化教育。这一鼓舞人心的目标,反映了毛泽东对教育和经济的重视,对教育和经济的期望。

1.重视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已认识到教育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他指出:“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毛泽东还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在这里所谈的“文化”是个大概念,教育也包括在里面。他的这个论述不仅体现了教育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还论证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即教育与经济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2.提出科学的教育方针,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教育要发展,首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方针中的“三育并重”思想,即德育、智育、体育并重发展,这一思想,其实,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提出了“三育并重”的教育理想,这一教育理想实际上是目前我国教育方针的雏形,体现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毛泽东在幼年时代受过封建教育,当时教育的封建主义气息十分浓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以切身体会,痛切感受到旧制度的危害。他言辞激烈地批判旧教育制度割裂德、智、体,奴役学生,使学生畸形发展的现象。他从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湖南一师就读时,他就提出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观点。

为了实现“三育并重”,他认为通过讲课可以“教授”知识技能,养成发达的智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训练”学生的道德,养成优良的品性。随着他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德、智、体三者的内涵作了更深层次上的阐释。

关于德育,毛泽东在制定教育方针时,始终把它放在首要的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于智育,毛泽东认为,青年时代正是“修学储能”的时期,要认真读书,力求“积文成学”。而成学有道,他主张致用之学,博采百家。他又说:“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 “必须向一切内行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关于体育,毛泽东在青年时就认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早在1952年,他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毛泽东既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体育运动的实践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中老年后,他还中流击水,畅游长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还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要求青年学生要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僵化被动地发展。

1957年,毛泽东将“三育并重”的教育理想升华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既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质的规定,也是对教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既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提出的希望和努力目标,也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从“三育并重”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也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其中的主线是从提高人的个体素质,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经济的发展最终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人才,国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最终发展我国的经济。正是在毛泽东教育方针的不断完善中,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所以,我们要认真遵守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