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作为一项新的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协同业务和财务信息,简化核算工作量;能够监控资金流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强化会计监督,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文章从会计核算的背景和定义入手,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当前情况下做好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核算模式;模式利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1.1 会计集中核算产生背景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的四大职能之一,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会计核算经历了从手工到电算化这样的发展阶段。手工时期及电算化初期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是完全脱离的,属于事后核算,并不能对业务和成本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资产规模大、地域上较为分散的企业来说,对于子公司、分公司的监控存在很明显的滞后性。同时,这样的方式进行财务控制难度也很大,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
1.2 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
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针对集团公司而言的,是指总公司掌握和实时获取各分支机构财务信息,解决存在问题,监督分公司财务状况的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能够协同业务和财务信息,简化核算工作量;同时能够监控资金流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握集团整体资金情况强化会计监督,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一项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新制度。
2 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缺点分析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进一步的对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会计队伍的专业素质,保证信息质量,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会计核算有利有弊,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优点
(1)有利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降低了核算工作量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中间环节,主要是针对会计数据进行汇总计算的过程,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决策依据的。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会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数据信息为参考制定下一步的经济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尤为重要。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更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通过职责岗位分离机制,公开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在程序上进行了优化,简化了不必要冗繁的环节,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2)有利于强化集团公司监督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会计集中核算使得各分部分公司的会计信息公开化,不再是各个分散的分支机构独立核算处理,强化了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以前各个分公司拥有各自的独立的账户,对分公司的支出和收入很难做到监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在总公司建立会计中心,每个分公司不再独立拥有账户,而是通过统一的账户进行核算支付。一方面,分公司的支付职能有所削弱,保证了财务资金使用上的合理合规,避免了滥用职权的贪污行为。另一方面,分公司对其报销和开支的每笔支出负责,受到总公司财务的监督,更加注重票据的合法合规,这种针对资金进行的全方位的监控,能够保证资金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行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一种事后控制,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通过会计流程和手段对经济业务进行系统的处理的行为,但是并不能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发展做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监控。现代企业管理,更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会计进行统一集中核算之后,监管力度提高,能够把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联系起来,做好事前事中的控制。同时能有效弱化领导行政权力干预,在正常的业务报销流程中,通过分级审批,会计统一核算的方式,使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2.2 缺点
(1)分支机构的财务职能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分中心不再建立独立的银行账簿,不再拥有自己划扣权利,不再出具分中心的财务报表。分中心财务职能严重弱化,会计仅仅充当着报账员的职责,这样出纳和会计的职能合并,使得不相容职位互相牵制的职能消失。在核算上,属于集团的财务中心,但是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是保留在分中心财务,这样财务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相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影响了单位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
(2)责任不明晰
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统一至总公司,相应的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发生了分离,分中心保留财务审批的职能,而会计监督的职能属于总公司,这样单位的会计主体资格发生了改变。一旦单位面临会计信息失真或存在违法经济问题时,两方责任很难明确划分。分中心往往以单位没有开设银行账户以及会计核算职能为由,把责任归咎于总公司。而总公司却认为各分支机构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双方互相推诿,审计过程中相关责任十分难以认定。
(3)会计的监督职能被忽视,业务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在没有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各个分中心财务因为对各自的经营情况较为了解,在进行财务审核时,会对各自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票据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实行统一核算之后,总公司的会计核算中心很难对分支机构的凭证进行合理性、真实性的审查,通常在一人担负多家单位财务岗位的情况下,只会考察票据的完整性,而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不能完全掌握,对业务的真实性也无从判断。核算中心成为了汇总各地账务凭证的机器,往往忽视了财务对经济业务的监督职能。
3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3.1 强化法律约束,明确主体责任
立法部门应该基于会计集中审核,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并明确会计主体的责任。目前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存在运行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目前很多机构在计算财务预算时,仍然采取调整上年预算的方法进行,并没有充分的考虑整体的经济形势等等,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不能作为工作的参考。现阶段我国应该积极的推行新的预算方法,寻找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合理的环节,在制度上保证核算的规范、有序进行。
3.2 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
企业应该重点的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因为若是仅仅有了好的预算方案,没有一定的执行力,是无法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给每个部门和机构设置预算目标,进行目标预算管理,倒推成本,严格的控制各个环节的开支。对于超出预算的部门进行详细的资金流向调查,对于合理使用预算的单位进行奖励。奖惩结合,使得预算执行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做好了财务预算,才能更好的做好内部控制,进一步有利于进行会计集中核算。
3.3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财务中心在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成为了记账中心,监督职能被忽视。当然,把会计中心仅仅当作记账中心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转变这一职能,加强会计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在总分公司应该建立统一的报销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样一来,中心人员在进行审核时,就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会计中心的审核人员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强调责任才能使得发现不合理不合规情况时,能够做到积极的反馈,真正的起到监督的作用。
3.4 增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总分公司更加重视财务工作,而不要认为分公司不再是核算中心就忽视分中心的财务职能;另外一方面,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管理能力和财务处理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国平.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利弊[J].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