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强化以人为本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长久生存的必要手段。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如何把“以人为本”融入管理,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以我为本为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和谐发展的源动力,对现代企业持续、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浅释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重要性
中文图书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职工是所有活动的主体,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强化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充分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这个职能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与企业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这两者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
1实施人性化管理,崇尚人文关怀
企业的发展在于人,企业要创优增效,关键也是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实施人性化管理,强化以人为本才是企业兴旺发达,保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诚然,“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物质和文化条件,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的合理诉求,不断解决职工群众自身能力无法克服的困难,不断促进职工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性化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持之以恒,要形成一种长效工作机制,不喊阶段性的口号,不做表面性文章,而是贯穿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的要求,并充分考虑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挖掘企业文化载体和服务职工群体利益上下功夫、抓落实。一是切实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企业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文体系列活动,每次组织球类、田径以及书画摄影、星锚文学等十几个职工群众喜欢参与的项目,做到月月有比赛,极大地活跃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不断提升职工技术技能。坚持每年开展职工技术竞赛,通过对职工岗位、技术、业务等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和陶冶现代企业职工应有的技能素质水平,体现企业对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关怀。三是努力维护职工利益。在强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工会组织做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与职工群众有着天然和密不可分的联系,做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保障职工在企业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职代会职权落实,企务公开、集体合同的订立以及开展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诸方面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企业的稳定和谐、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甘做铺路石。
2增资创效,保障职工利益诉求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为投资人实现资本增值、为国家创造社会财富、为职工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责任。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是核心因素、是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发展在于人,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加强以人的管理为龙头,紧密依靠职工,相互促进,企业才能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职工才能得到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如何推动经营与管理这两个“轮子”前进,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不佳,那么职工的利益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和谐企业根本无从谈起。因此,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保证。同时,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也需要全体职工群众的努力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只有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基础上,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使人尽其才,众人成才,构建和谐企业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薪酬制度,其本质就是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珍惜职工的劳动价值和职工的创造力,真正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为职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要让广大职工真正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实惠。以此促进和倡导职工群众爱岗敬业,弘扬奉献精神,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建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体关系,以推动企业不断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企业资本增值与职工既得利益互利共赢。
3营造企业和谐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氛围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当中,人们经常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说法,这种说法同时也印证了人和的巨大影响力。“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三国时刘备正是在没有立足之地的极其艰难条件下,由于正确地实施了“人和”的战略思想,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时代。其实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更讲究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的使用,提倡和追求“人和”的最大效值;反对和抵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消极对待工作的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的等等现象。因此,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必须要求企业职工在处理人事交往的过程中,树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理念,以友好善解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做到同事之间彼此友好、关爱,营造同心协力、和睦融洽、友善相待的工作环境。企业职工因自身条件存在的不足,要承认有差异,不求全责备,顾全大局,以“春风化雨”般的姿态,正确对待同事的缺点,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矛盾,共创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引导企业职工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建立起团结友善,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彼此平等,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同事关系。企业在实践中尽可能的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断关心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努力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环境,为企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4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宏观环境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既是市场的竞争主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企业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要,依法纳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重大社会责任,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生产者,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共生共荣。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双重效果,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和谐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要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监管的和谐。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氛围。在市场竞争中,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与各类市场主体以及政府、社会各界的和谐关系,努力形成竞争有序、经营有道、合作有力、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在实践工作中,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社会职能,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为“万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等履行社会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塑造企业社会品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企业注入新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一个和谐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企业传统美德的历史积淀,是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强化以人为本,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强有力地促使职工在企业发展壮大进程中焕发出更大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管理能力,这是企业工会组织工作者永恒不懈的追求,也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