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2013-12-29 00:00:00张靖
中国市场 2013年4期

[摘 要]本文以山西城乡居民消费质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结构作为切入点,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作为研究工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对转型期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质量以及消费热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均有待优化,城镇居民消费质量不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偏低,以基本需求为主;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同样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有待优化与提高。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质量;ELES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30-04

1 引 言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无论是对整个国家还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出口,这并非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政府决策层已将扩大内需作为重中之重,拉动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欲望,靠本国居民需求拉动经济才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关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的研究报道也很多,例如朱荣科、王宏(2000)、陈立杰和易丹辉(2002)、黄宇(2008)、杨志安(2010)等学者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消费结构进行过分析,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以山西城乡居民消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出于山西省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重型结构特征突出,第三产业落后。在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势下,山西省经济增长也受到严重阻碍,在外部环境处于不利经济发展时,内需拉动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时期,山西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借此机遇,如何将居民消费结构和质量拉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构建及估计 为了剖析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内部结构问题,本文从消费结构入手,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内在的不合理性、消费质量的优劣以及消费热点。

2.2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ELES模型在分析消费结构时,一般只利用某一年按收入等级分组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截面数据的消费结构分析,本文为了分析收入差异和时间变动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利用多年的按收入等级分组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将ELES模型与面板数据相结合。由于分析的前提假设是基本消费需求保持不变,所以选取的资料时间跨度较短,选取了2011年数据资料。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2012年),消费支出,并划分为八个类别: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

2.3 ELES模型估计

利用2011年山西省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消费调查的数据资料,其中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上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七组,而年鉴中农村居民消费的调查资料只有按平均每人纯收入进行的分类,为了分析的口径与城镇居民一致,故将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资料进行了整理,按照七组人口的调查比重分别为5%、10%、20%、30%、20%、10%、5%进行了划分口径的调整。

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与面板数据结合进行基本消费支出水平的分析。模型结果见表1和表2,从估计的结果看,八个消费项目的拟合都比较理想,tβ值均大于2,并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

3 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质量分析

3.1 城乡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现状及变动分析

根据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分别计算出城镇和农村居民各项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数量,在ELES模型理论中,βi是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βi为边际消费倾向。从总边际消费倾向来看,2011年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为0.39,即在新增收入中39%用于消费支出,61%用于储蓄和投资;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为0.54,即新增纯收入中54%用于消费支出,46%用于储蓄和投资。从分类的边际消费倾向来看:①城镇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正值,意味着随收入的增加,这八个类别的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收入对消费的拉动力相对不足,各项边际消费倾向中食品的消费倾向最大,说明新增收入中用于增加食品消费最多;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也相对较大,而对于居住的消费增加幅度很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大众对房价持观望态度,随着多个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人们对房价的走势仍不确定,由此对居住的消费支出暂时减少;②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整体高于城镇居民,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山西省农村居民大幅的增加了消费支出,消费欲望加强,其中食品的消费增加比例最大,2011年用于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124,所占比重非常大,同时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增加幅度也非常大,可见农村居民的享受发展型消费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2 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基本需求支出分析

利用上述求出的α(k),求得到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基本需求支出(见表3、表4)。所谓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根据模型测算结果,2011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水平的估计值为7563.10元,占同年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6.61%,这说明山西省城镇居民为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平均所需支付的货币量约占总消费支出的66.61%,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支出占33.39%,山西省基本消费水平介于最低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之间,表明在山西省城镇居民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困难,其收入水平尚不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支出;农村的消费现状更为严峻,从基本消费支出比重可以看出,山西省农村居民为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平均所需支付的货币量约占总消费支出近85%,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支出只占到15%,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都是出于基本需求意愿。

其中,城镇居民各项消费基本需求支出情况不同(见表3):①医疗保健类、交通通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的基本消费支出占该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居一、二、三位,为80.49%、72.16%、69.61%,这反映了居民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的需求是以基本消费需求为主,其中医疗保健的基本需求的高比重与近年来医疗费用上涨有直接关系;②食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基本需求比重均在65%左右,说明居民这四类商品的消费用于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比重相对高,山西省居民对该些类别的消费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减少其消费而影响到基本消费需要,同时该些类别的消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村居民各项消费基本需求支出也有所不同(见表4):①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食品类的基本消费支出占该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居一、二、三位,为94.46%、94.40%、92.58%,这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对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是以基本消费需求为主,且比重远高于城镇居民,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相对较低,对于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这种享受发展型消费品的消费支出,除基本需求之外,所剩空间寥寥无几;②医疗保健类和居住类的基本需求比重分别为75.85%、71.75%,基本需求比重虽低于上述三类商品,但仍是基本需求支出为主导;③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基本消费支出比重相对最小,为62.33%,说明山西省农村居民对该类消费品的消费潜力相对较大,应寻求商品的升级为未来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契机。

3.3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分析

3.3.1 城乡居民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

由表5可看出,2011年城乡居民对于八类商品及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均为正,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均是相应增加的;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弹性按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食品、居住、衣着,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收入弹性由大到小排序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衣着、食品、居住。从中可以发现规律,一般生活基本支出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而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支出的收入弹性则相对偏大,这也与人们的消费心态相吻合,当收入比较盈余时,对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就会相应增加,而收入不景气时,则会降低不必要的开支;而对于生活必需品,不管收入大幅增加或降低时,其变化的幅度会相对较小。

城镇居民对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对食品、居住、衣着的消费潜力不大;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欲望要显著大于城镇居民,2011年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的消费的弹性最大,位列前三,即收入的增加会对这三类消费的增加产生较大的刺激效应。

3.3.2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

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包括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本文只对自价格弹性进行分析。自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价格变动1%,引起人们对该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以及该商品的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表6所列的商品及服务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值,说明各类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具体来说:①城镇居民的食品和衣着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低,这两类商品价格的涨跌不会对其消费造成太大的影响;其他类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其中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最大,说明山西省城镇居民对这几类商品及服务自身价格的变动较敏感,价格的变动会对其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需求受价格的约束很大;②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相对较大的有居住类、医疗保健类、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而食品和衣着类的自价格弹性相对偏低,说明人们对吃穿的支出主要满足于基本需求,因此,若要扩大人们的需求,则需重点扩大消费潜力大的行业及商品服务的供给,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刺激消费。

4 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均有待优化,城镇消费结构问题突出。其中城镇居民消费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城镇居民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偏低,其中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同时食品和衣着的支出比重偏高;②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大部分以基本需求为主,基本需求挤占了消费支出的大部分,使得消费的伸缩空间减小,由此可看出人们的消费动力不足,且消费保障性低;③城镇居民享受发展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偏低,收入虽然增加,可用于享受发展消费的比重却降低了,其消费结构向不良方向发展。而与城镇相比,农村居民消费中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还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因此重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大幅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对于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及服务应着重发展,大力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扩大内需;而对于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及服务类,一方面要探究根源,改善商品的结构、加快产品升级,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比重、提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对于城镇居民,降低食品、衣着消费比例,提高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支出比例;对于农村居民,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长期坚持家电下乡等政策落实,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主要提高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的比重,降低基本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提高消费支出中的享受型消费比例。

4.2 积极拓展享受发展型消费市场,适当降低价格刺激消费 城镇和农村居民享受发展型消费价格弹性均高于生存型消费,因此努力开发享受发展型消费市场,例如降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类别的消费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或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和扶持政策,或通过技术改革、缩减成本、减低商品价格,同时建立保障机制,从而促进价格弹性较大类别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4.3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途径实现居民增收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收入分配格局转型。充分发挥初次分配的重要作用,大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多开辟增收渠道,尤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山西省虽不是农业大省,却有其自己独特的农业资源,要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另外要扩大就业载体,促进农民及特殊人群就业,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支持、项目拉动、农村劳动转移、技能培训和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就业帮困机制,提高就业群体素质,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积极扶持农民和特殊人群就业,多途径实现居民增收。

4.4 强化社保救助福利体系建设,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 整合完善社会保障救助系统,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医疗、住房、灾害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城镇失业有保证、农村剩余劳力有出路、困难家庭有房住、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家庭有低保、残疾人有事业、天灾人祸有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有救济,实现城乡福利、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

参考文献:

[1]Liuch.The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73(4):21-32.

[2]朱荣科,王宏.经济不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

[3]陈立杰,易丹辉.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J].消费经济,2002(3).

[4]黄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动态演进分析——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8).

[5]杨志安,王娜,张磊.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热点培育问题研究——基于ELES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

[作者简介] 张靖(1987—),女,内蒙古赤峰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与国民经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