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棉纺织产业是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新野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新野县的棉纺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近两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动荡,新野县的棉纺织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何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进行产业升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野县;棉纺织产业;发展措施;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26-02
1 新野县棉纺织业发展现状
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棉纺织产业是新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以新野纺织集团等为主的占地13平方千米的河南省首批纺织聚集区,纺织产业规模位居全河南省首位,纺织产业年产值达到26.97亿元,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扶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目前,新野全县共有涉棉企业140多家,拥有纱锭170万锭(含气流纺折合),织机2973台,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棉纱30余万吨,织布2.2亿米。其中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46年历史的国家大型纺织骨干企业,2006年11月实现股票上市,2012年被评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企业。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2011年3月中旬,国内棉纺织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产业下游的企业持单观望,原棉价格从每吨3万多元的历史高位持续回落,新野县棉纺织产业增长的趋势开始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被迫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来应对危机,其中7~8月全县有130家企业出现了停产、限产现象。进入9月份后,受国家棉花托储政策实施的提振,国内棉纺市场逐渐回暖,原棉、纱线价格小幅上涨,新野县棉纺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稍有好转,前期限产、停产的纺织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但好景不长,10月下旬后由于市场供需形势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加之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及国际上欧元区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原棉、纱线价格又跌至前期低点,新野县棉纺企业的生产销售形势也逐渐恶化,刚恢复生产的企业再次面临限产、停产。
2012年以来,行业整体氛围仍未根本改观,主要与国内外需求低迷有关。欧债危机仍在持续,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的不景气导致需求不振。不少企业反映,目前很少接到大订单,都是中小订单。目前国内外棉花价格相差3000元/吨~4000元/吨,价差持续高升使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印度、越南等国家凭借棉纱价格大幅低于我国,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据业内预测,短期纺织市场低迷形势仍将持续,若要市场回ac0b22b356c9cd8cf98cb3ac5728d92adce79baf997bea234bf4558bea862ff8暖,还需宏观经济转好的外力支持。
2 当前新野县棉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新野县棉纺织业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培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已达135家,培育出新纺、华星、鹏升等大个龙头企业,以上三家企业已跨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但目前,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链比较短,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数棉纺织企业以纺纱为主,且规模较小,1万锭以下棉纺企业占87%;1万锭以上棉纺企业仅占13%,抗风险能力较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未能直接惠及企业。当前虽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退税率提高到16%,但新野县棉纺企业主要是内贸,该政策使该县棉纺织企业受惠不大。另外,《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现已正式出台,但该县大多数棉纺织企业规模小,很难从中得到实惠。
2.2 中小企业对市场信心不足
目前,新野县1万锭以下的小型棉纺织企业,大多因承受不住棉价大幅下跌所带来的损失,只好选择限产、停产等措施来应对危机。新野县中小棉纺企业经营信心不足,对后市的预期悲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比较被动,而新纺、华星、鹏升等大中型企业及时主动地调整经营策略,为市场回升做好积极准备。
2.3 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困难
以前新野国棉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强,靠出口带动棉纱销售,但现在来自国外的产品订单开始减少,大量的欧美外bef62c240d7aa405b43403cc7274c9c5577ae68a5c2ca4db37e135b30adc72f4贸订单转向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较低,对新野出口依赖性较强的棉纺织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加之国内原棉价格大幅剧烈波动,下游织布企业持单观望,致使新野县棉纺织企业市场销售不畅,企业订单锐减,产品滞销积压。初步测算,新纺公司库存约有20天的产量,折款近2亿元。
2.4 企业效益整体下滑,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从2011年3月中旬开始,3级棉(新疆棉)从年初3.3万元/吨的高位下跌到2.1万元/吨,跌幅达36%,32S普梳棉纱从4.3万元/吨下跌到2.6万元/吨左右,跌幅近40%。由于棉纱价格跌幅大于原棉价格,成本出现倒挂,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出现亏损现象,新野县棉纺织企业只能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来应对当前困难。
2.5 企业融资困难,资金较为紧张
新野县先后采取了召开银企座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制定对银行的奖励办法等有效措施,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新野县多数棉纺织企业的土地属于租赁性,不能利用抵押土地和房产从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窄,流动资金显得较为紧张。同时,省银监局叫停全省信用联社票据市场,并要求各级信用联社把企业到期的现金贷款压缩20%、承兑敞口贷款压缩40%,由于新野县棉纺织企业贷款主要以县信用联社为主,这样严重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运转,使新野县棉纺织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3 新野县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
3.1 行业产能过剩,县内产品趋同性强
由于行业出口减缓,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棉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导致新野县棉纺织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同时,新野县棉纺织企业的产品多为棉纱、坯布等上游初加工产品,产品趋同性强,附加值不高,销售地也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价格恶性竞争现象不断,极易受到国内行业大势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高。
3.2 棉价大幅下跌,上涨乏力
不少上游加工企业由于害怕棉价暴涨,2011年都参与了囤棉运动,助长了棉价不断上涨。2012年以来,由于国家信贷政策趋紧、新棉丰收以及前期棉价过高等因素综合作用,市场炒作的风潮消退,棉价大幅下跌,若要棉价回暖,还需外力支持;另外,加之市场向来是买涨杀跌,产业下游企业由于害怕棉价继续回落而不敢购进棉纱、坯布,多数企业持单观望,延迟采购,棉价回升乏力。
3.3 信贷政策趋紧,经济增速趋缓
2012年以来,国家宏观货币信贷政策从适度宽松调向稳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的累积效应会越来越大,近期国家信贷政策没有放松迹象。当前,在国家严控CPI、打压房价的过程,纺织行业受到拖累,国内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利润、产量、工业增加值等基本指标随之出现增速明显回落的现象,企业赢利面临较大困难。
3.4 国际形势的影响
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国际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美市场持续低迷,长期难以扭转;二是东南亚劳动成本低,造成我国棉纺织行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明显减少,企业效益下滑,产业链前端的棉纺、化纤亏损严重。
4 加快新野棉纺织业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领导,进一步重视棉纺织产业发展
一是建议建立县四家领导分包联系重点棉纺织企业的制度。分包领导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坚定信心,保持现金流,促其渡过难关。二是要加强棉纺织企业调度分析。每月召开一次重点棉纺织企业座谈会,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对全县棉纺织产业的调度分析,把握运行态势,促进整个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三要抓好企业家的培训工作。采取邀请国家棉纺织协会专家、举办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分析会等形式,引导新野县棉纺织企业正确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有效规避风险。
4.2 建立原料基地,降低生产成本
针对棉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经营格局发生的较大变化,新野纺织公司迅速转变原棉供应经营方式。同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合资建设20万纱锭生产线和棉花收购加工基地,年收购优质原棉6万吨以上,同时积极开拓国际棉花市场,建立国际原棉供应渠道,2012年累计进口棉花4万多吨,在国际棉价大幅低于国内棉价的情况下,对稳定公司的经济效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抢抓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产品和装备的升级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棉纺织产业“保运转、保发展”两条腿走路,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新纺公司高档织物、华星公司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效,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换代的引领作用,保持新野县棉纺织产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把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减少低档次、“大路”产品产量,瞄准市场方向,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品,积极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争创名牌产品。
4.4 推进科学管理,切实搞活企业经营
要引导企业加强营销管理,坚持以销定产策略,保持合理生产周期,减少库存费用,保证企业健康平稳运行。要指导企业抓好基础管理,内强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成本消耗定额,强化成本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管理潜力,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要引导企业培育富有现代企业意识、市场经济观念和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注重和谐企业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4.5 多措并举,积极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是开展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把棉纺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改进信贷管理方式,探索原料质贷、产品质贷、应付款质贷等运作办法,完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关。县金财信用担保公司要充分发挥作用,搞好对棉纺织企业的融资,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二是引导企业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各棉纺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采取合理的资金配置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参与棉花期货交易,锁定企业经营利润,规避原棉价格波动的风险。
4.6 加快平台建设,确保要素保障
一要搞好产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尽快建立完善纺织行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及时做好县内纺织行情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服务全县纺织产业发展。二要搞好产业集聚区建设。严格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理顺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其综合承载功能,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棉纺织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