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12-27 06:45王淑君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数学

王淑君

摘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提高

一、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素材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其次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业的布置对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并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但整个过程中,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反馈,而对学生解题思路、方法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却很少理会,这样的过程强调的只是教师主体评价和导向作用,忽略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某些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把作业当作是“应尽义务”,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且作业的发展功能消失殆尽.

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观要求在数学学习中,把数学作业当作是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密切联系实际,在形式上要追求活泼多样,在内容上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整个数学作业过程要注重互动性的多元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调控,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和策略,调整和端正心态,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三、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盲目的做习题,不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许多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概念的引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观察一类事物的实例,并通过猜想、判断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形成某个概念的过程.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的体现主导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结论及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即概念在什么条件下蕴藏着,在什么背景下初露端倪,如何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最后形成理性的概念.如果处理得当,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利.学生必然不会越学越糊涂.教师应该懂得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偶尔也提问,但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学生不做,教师看不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其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和乐趣.

如,九年级上册“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扇形纸片,学生做的纸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量出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计算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教师的做法,边做边思考,围成一个圆锥,学生亲自动手做、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组的体会和收获.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收获很大.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透彻明白,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教师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生的智慧集中在做的过程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别亚玲. 数学课堂,运用电教,轻松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黄凯.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性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