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新生学习物理的困惑

2013-12-27 06:45田国平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定势创造性概念

田国平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感觉: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绝大部分的高一学生都听说过高中物理难学,也总是反应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质的飞跃.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因而对学习高中物理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二、不重视基础,学习方法刻板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跟随教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依靠考试、升学的动力来促进学习,然而仅靠考试、升学的动力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最终只能望而生畏,失去信心.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干扰、抑制作用.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

2.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速度与加速度.

4.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利用丰富多变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可见,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注意实验的针对性,不要令学生看过了、做完了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实验有什么目的和作用;要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心态,不要为了结果完美而修改资料,把实验当游戏等.

最后,改进教学,循序渐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因为高中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要通过训练才会得以提高.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要搞“题海战术”“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陷入狭隘的条条框框.

猜你喜欢
定势创造性概念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