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
——以3+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2013-12-27 03:13吴繁红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维修电工课程体系阶段

吴繁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提出要做好十个方面的衔接工作。中高职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本文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探讨3+2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要解决的问题

1.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从培养目标上看,中职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十分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计划,必然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拓展性发展不利,忽视了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输送学生的目标,使得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从而也限制了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有的中职院校人为拔高培养目标,甚至在教学中设计了高职内容,采用高职教材,造成两者的培养目标交叉混乱。

2.中、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

在仔细对比、分析了中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后,发现中、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主要体现在:第一,科目重复,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名称相同的科目较多,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要比中职多;第二,内容重复,在对相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知识点和技能点等重复率较大;第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大体相同,根本体现不了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

3.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脱节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着重强调的是职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对文化基础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文化课程学时很少。而招生的对象是初中学生,经过高中的筛选,这些学生文化知识普遍薄弱,自学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中职阶段不重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课程),进入高职阶段,首先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其次,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有一定障碍,限制了对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理解;最后,缺乏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自学能力,影响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

4.中、高职阶段实践教学规划问题

基于中、高职教育的特点,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十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学时占的比例也很高。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重复训练的更多,譬如:电工认识实习、初级维修电工实习以及电子装配实习,在中高职教学计划中都出现。同时,一般中职学校都在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践,实际上是让学生尽可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虽然打着毕业实习的名义,但是却没有实习之实,真正能顶岗实习的只是极少数学生,这样就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如何组织好中高职3+2实践教学环节,将对中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二、“3+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基本思路

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应从职业面向分析入手,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在人文素质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身心素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在职业素质方面,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着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着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基本职业理论、训练基本职业操作能力;高职课程重技术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实践性。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重点围绕上文分析中课程衔接要解决的四大问题,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2.课程体系的框架

课程体系是课程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结合,具有一定功能的组织形式。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框架见图1所示,中职阶段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实践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和高级技能实践为主,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1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框架

3.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3+2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安排见表1,表中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和开设学期。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和德育、体育、政治经济类以及公共选修课程,尤其是数学、物理两大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基本保证。目前的实际情况,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首先在招生时要对文化课程中数学、物理成绩提出最低要求,其次也可以通过入学后的测试,是否达到中高职专业学习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建议通过补习等方法,弥补不足。

在教学安排上,文化基础课(尤其数学、英语和物理)的教学学时数要充足,中等数学和中等英语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第五和第六学期安排高等数学和大学实用英语,以确保中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无缝对接,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历提升打好基础。在教学计划实施时,中高职学校的师资要共享,如果中职学校不具备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师资和实践设备,则由高职院校提供。

(2)专业基础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高职阶段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既避免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专业基础课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表1 中高职3+2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3)专业核心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现场总线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这些专业核心技术课程,都安排在高职阶段。以企业典型任务为载体,完成工作项目为课程目标,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专业实践课程。中职阶段以培养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包括电工认识实习、电子装配实习、初级维修电工实习和中级维修电工实习,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高职阶段以培养高级技能和创新能力,包括电子CAD、工程制图、计算机网络组建和高级维修电工,并完成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最后是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践。实现中高职实践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循序提升。

中高职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中高职3+2分段培养是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发展,应从形式上的衔接转变到内涵上的衔接,即从学制上的衔接到课程体系上的衔接。

[1] 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70-71.

[2] 张家寰.中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J].中国培训,2008(6):11-12

猜你喜欢
维修电工课程体系阶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分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有效对策分析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种维修电工防触电实训检测台的设计
提高维修电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