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有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中体现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你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语言运用颇多。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然而,一些教师把这些话抛出后,下面的学习活动放任自流,认为这样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殊不知,结果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段落没人学;学生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仍是自读,教师也不加以引导。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就将作业设计成“作业超市”等,像这些教学方法不还是教师按预设的教案进行的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
段。”课堂,不完全是教师的,有时我的课堂可让学生去做主。
一、自主开发,生成精彩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又按预设的教案布置
作业。
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找一本《国榷》(少年版)读一读
3.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布置完,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了刚才上课时的那种跃跃欲试。这些作业虽然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但不切实际,第二题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能完成。第三题学生也没兴趣。不能冷场,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不如把课堂让给学生。
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热闹了。不一会儿,被称为“小博士”的李××发言了:“我读过一首赞美张海迪的诗,我想把它送给谈迁。”我心中一喜,让他写在黑板上:
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从不哀叹灾难的来临。
挫折只是对生活的挑战,打击仅是生命的前奏。
灾难会改变生存的环境,但毁灭不了坚强的心灵。
这时我并没按以往那样的方法让学生齐读这首诗结束教学,而是继续引领他们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师:我把诗中的一些词变成括号,你能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填入另外一些词吗?
(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被激发起来,不一会儿,学生便踊跃发言)
从不抱怨环境的(险恶、肮脏、恶浊),
从不哀叹(困难、困苦、艰难)的来临。
(不幸、厄运、困难)只是对生活的挑战,
(失败、挫折、不幸)仅是生命的前奏。
(困难、不幸、挫折……)会改变生存的环境,
但毁灭不了坚强的(信念)。
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掀起了又一次高潮。我摆脱了课前教学预设的束缚,把课堂让给了学生,是学生改写了我的课堂。
二、巧引妙突,生成精彩
有些教师通常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理解就草草收场,而许多词语却是很抽象的。如:一位教师执教《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遥遥领先”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遥遥领先”的意思吗?
生1:就是蜗牛跑在前面。
生2:就是蜗牛跑了第一。
生3:就是遥遥相对的意思。
……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遥遥领先”这个词是很抽象的,有些学生听后一头雾水。很明显,这些理解仍是抽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把理解“遥遥领先”的课堂让给了学生。
师:什么才是“遥遥领先”呢?看谁的方法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理解,下面的课堂就是你们的了。
(不一会儿,同学们跃跃欲试,一双双小手便举了起来。)
生1:(出示自己画的草图)蜜蜂、蝴蝶在这里(贴在黑板左侧),蜗牛该在这里(贴在黑板右侧),蜗牛把第二名甩下很远,这就是“遥遥领先”。
生2:“遥”就是“远”的意思。一次考试,李××考了一百分,而我才考了七十分,李××在成绩上就是“遥遥领先”。
生3、4、5:(三位同学在教室里走路演示)生3走到教室后面,生4、5还在讲台旁。
……
师:你能用“遥遥领先”说句话吗?
……
学生通过贴画、举例、示范等方式从直观上准确地理解了词义。学生并没有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才真正体现了教师把课堂让给学生,这又是学生改写了我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活动,并不是多运用“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学哪段就学哪段”等就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它是一个师生、生生、文本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思想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火花,有的是可以直接利用的生成资源,有的则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让学生去做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向着高效化迈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小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