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
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符合时宜,难易要恰到好处,分量要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的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现,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的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中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二、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
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于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很难做到
要做到就要延长时间,而教学时间远远不足;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操作困难;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师既要学习新教材、备课、改作业,又有很多别的任务,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承受;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多方面获取信息费时费力,学生负担加重,自主学习有名无实。在学习阶段开始时,教师名义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某些内容,但交流时教师完全按照预案进行。使用自主学习时过分高估学生的实力,学生被迫进行超出自己能力的学习,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
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把信息技术引入地理的课堂,那是一件憾事。多媒体信息量大,有扩展性,能向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可是如果我们以一堂课有没有多媒体为优劣的标准,那就走向极端了!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应该考虑该不该用,用在哪个环节上。其次要看是否符合教学的规律。如:必要的板书、板图等,这些在多媒体上演示,可能不如教师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过程来得真切,反而牺牲了许多时间,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手段而手段,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教师的基本功得不到展示,很多直接、鲜活的视觉感受得不到体验。
五、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场景
第一,当教学遇到某些障碍时,如果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第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第三,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开始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退至一侧耐心等待;有的蜻蜓点水般地在各小组间游走。到了下一个环节便开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结束,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时,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习好的或性格外向的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爱听不听,真正的发言人就一两个。第五,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不顾学困生是否明白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
总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高效教学势在必行。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我们必须不断探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使课改步入健康的轨道。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中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