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霞
[提要]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正呈多模式的方式有效运行。本文提出并分析当前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科技、就业三种有效合作模式,并指出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需要高校与企业的热情投入以及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企业;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8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不再是各自而立实行各自的功能,而是多方面加紧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合作的综合化社会功能,显示出其不仅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本文对高校与企业的多方面有效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一)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宽基础”为特征,而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部分高校制定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严重脱离行业及相关企业生产的实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地接受学生,安排实习,势必不能满足企业自身需求,相反还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便,久而久之,企业必将对接受学生实习产生抵触。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需要培养专业、方法和社会三方面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大学的教育所获的,这是与自身特定专业相关的知识、理论和应用。而方法和社会是学生从日常生活、学生工作、实践中所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因此,在学校授予专业知识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邀请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骨干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让学生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当前大部分高校年轻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授课程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同时也无法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到实际工程的现状,这对学生特别是工科类学生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是其能否胜任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高校教师的学习、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途径,能促进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改善。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促进教师能了解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自身的知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培养目标、更改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进一步指导教学的改革。
(三)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企业的发展要靠技术,同时也需要人才。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同样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有潜力的技术人员进行再培养和再教育。
而高校无疑是再培养和再教育的最佳载体,其可向企业的专门人才提供回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夯实其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技术是不断更新的,高校是对科研动态和前沿技术最为了解的第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从高校了解到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之跟上企业的步伐,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二、科技合作模式
现代大学建设仅靠政府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学校教育改革、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外界支持,特别是企业界的支持;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一)科技咨询服务。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可定期组织专家与企业共同举办会议,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开展咨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二)科技项目研发。研发是高校的基本功能,最初高校的科研多数为自由探讨式研究,教师是单纯为科研而科研,尽在研究室或实验室进行的科研模式,但这一模式对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极不利的。因此,高校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走出校园,跟企业合作,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为企业填补科研空白,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央和政府对科技计划进行了方向性调整,更多的科技经费和各种科技资源直接投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目的是要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支持企业承担或牵头承担国家研发任务等。这些均为校企深化合作研发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和支持。
(三)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高校的绝大多数科技成果并未真正地转化成生产力,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企业又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便更好地发展,因此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将高校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同时也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主体。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做好科技成果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成果信息交流,使企业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认识程度,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高校教师也从单纯的为科研而科研走向了为企业、地方经济服务,增强选题立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高校具有人才技术优势,而企业拥有资本和市场优势。两者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形成与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实现双赢。以此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
三、就业合作模式
企业可为高校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在读期间就对合作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对即将加入企业的文化和组织结构也有非常清楚的印象,这些毕业生类似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直接面对企业,当其毕业进入合作企业,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这不仅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容易,也使得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校企就业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双方受共同利益驱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在实现“双赢”和“互动”的基础上,使得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这不仅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此外,可以通过共同培养的方式深化就业合作。企业与高校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难题。然而,高校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离不开高校,因此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必然趋势。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综合双方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合作模式进行优势互补来实现各自的自我发展。同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需要高校与企业真正热情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让全社会提高高校与企业合作意义的认识,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杰.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意义及其保障机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张为革,何奎.高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
[3]钟兴永,邱少雄.论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J].云梦学刊,2008.6.
[4]郭伟.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