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3-12-24 09:12陈文敬米宏伟
国际贸易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进口出口

陈文敬 米宏伟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大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发展服务外包。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并提出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以文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全面把握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对制订新时期文化贸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化贸易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文化贸易内容的界定不尽一致,以及资料数据可获得性及统计统一性的缺乏,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随着人们对文化贸易在国际交往中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关文化贸易的相关研究和统计工作正逐步得到加强。

国际文化贸易是世界各经济体之间所进行的文化交换活动,它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即有有形的形态也有无形的形态。例如,图书、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电影、录像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时装设计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商品,而各种演出、娱乐、会展、文化信息推广等则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

国际文化贸易无论何种分类标准,数据的可获得性是检验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近年来发布了系列创意经济报告,对2002—2010年创意经济贸易进行了统计,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权威的国际数据。尽管创意经济的概念和范围与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差异,但除研究与实验发展等部分服务行业不属于文化领域外,大部分领域均与文化产业重合,对于分析全球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因此,本文将采用UNCTAD的统计框架和数据,去除非文化领域数据后,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进行分析。

关于创意产业的分类框架,UNCTAD是在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文化贸易和产业统计分类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根据UNCTAD的比较研究,我们将各国普遍认同的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为内容型文化产品,包括音乐产品 (录制媒体、音乐手稿以及乐器),视觉艺术(古董、绘画和雕塑),出版 (书籍、报纸和杂志),视听材料 (电影和视频);在上述产品以外,一些产品仅被部分方法界定为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包括手工艺品、设计和新媒体,延用UNCTAD的概念,将这些产品定义为功能性文化产品。

二、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十七大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任务的提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贸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行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总体发展情况

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出口总额达978.8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文化贸易出口总额的3倍。其中,文化商品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23.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977.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8%,高于世界文化商品出口贸易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2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4%,高于世界文化服务出口贸易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口总额为79.6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文化贸易进口总额的2.9倍。其中,文化商品进口总额从2002年的26.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5.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0%,高于世界文化商品进口贸易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002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7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8.4%,高于世界文化服务贸易进口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

从贸易平衡看,2002—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呈总体顺差、结构性逆差状态,且总体顺差随着出口额的不断增长逐步扩大。其中,文化商品贸易持续出超,2010年实现顺差901.6亿美元;文化服务贸易除个别年份有顺差外,大部分年份为逆差,2010年文化服务贸易逆差达2.5亿美元。

(二)出口贸易结构

设计一直是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领域,除2008年外,基本上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七成以上。2010年,中国出口设计产品740.8亿美元,占文化贸易出口总额的75.7%,较2002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手工艺产品在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名列第二位,占比基本保持在11%左右,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位居第三的是新媒体产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波动较大,2008年达到10.7%高点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下降到5.8%的最低点。再次是视觉艺术产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在5%左右;视听和表演艺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都非常低,始终不足1%;出版产品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1.7%提升到2010年的2.4%。事实上,出版领域是中国文化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2002—2010年出口年均增速达22.8%,高于文化出口整体增速8.6个百分点。

(三)进口贸易结构

设计、新媒体和手工艺产品是中国文化产品进口的前三甲,占中国文化产品进口的八成以上,2002年占比为84.5%,2010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81.5%。其中,设计产品进口2010年比2002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新媒体增加了5.1个百分点,手工艺进口占比减少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引进的逐步增加,视听产品进口比重逐步上升,占比由2002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5.0%;出版产品进口虽然只增长了1.3个百分点,但占比已逼近排在第三位的手工艺品,二者仅差0.6个百分点。

(四)市场结构

1.发达经济体为最大出口目的地,对发展中经济体出口份额逐步扩大

2002—2010年间,发达国家在中国文化贸易出口所占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占比趋升。尽管如此,发达经济体仍是中国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市场,发展中经济体次之,转轨经济体所占份额很小。2010年,在中国文化贸易出口中,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所占比重分别为62.2%、33.2%和4.6%。

图1 2002—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趋势 (百万美元)

表1 2002—201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构成(%)

表2 2002—2010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口贸易构成(%)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加大了对发展中经济体市场开拓力度,亚洲、美洲、非洲发展中经济体在中国文化贸易出口中所占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所占市场份额2010年比2002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占比已逾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的1/4。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快速发展,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成为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市场。

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文化贸易出口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对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变化不大,在20%左右;对美洲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则由2002年的39.6%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30.5%;对亚洲发达经济体 (包括日本和以色列)的出口份额则由2002年的9.9%下降到2010年的6.5%。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较新兴市场增长缓慢,所占份额尽管较高但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2年的37.3%和9.6%下降到2010年的28.4%和6.2%。

2.从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长较快,发达经济体已成主要进口来源地。

2002—2010年,中国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文化进口呈“此消彼长”的态势。2009年以前,中国从两者的进口份额差别不大,但2009年以来差距明显扩大。2009年,中国从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高于发展中经济体10%,2010年进一步扩大至12.4%。中国从转轨经济国家的文化进口逐步下降,已经由2002年的2.2%下降到2010年的0.6%。目前,发达经济体是中国最大的文化贸易进口来源地,其次是发展中经济体和转轨经济体。据统计,2010年中国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轨经济体进口占中国文化贸易进口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5.9%、43.5%和0.6%。

中国从欧洲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不断攀升,已由2002年的18.6%上升到2010年的31.3%,其中,从意大利、法国的进口份额增长最快,已分别由2002年的2.0%和1.1%上升到2010年的8.6%和5.7%;从亚洲发达经济体进口份额则由18.6%下降到12.5%;从美洲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份额基本保持在10%左右。中国从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份额由48.1%下降到42.8%,主要因为近年来从中国香港、韩国的进口增长缓慢,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下降,占进口总额的份额已分别由2010年的12.1%和12.6%下降到2002年的4.1和4.6%;中国从亚洲以外的其他发展经济体的进口份额都不足1%。

3.文化亲近促进双边文化贸易发展

从进口国别地区来看,中国从日本、韩国的进口占中国文化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尽管呈下降趋势,但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主要源于文化方面的亲近,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贸易的开展。近年来日韩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若干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贸易平衡、出口竞争力、市场多元化等问题。因此,在对中国文化贸易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贸易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准未来发展定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贸易跨上新台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贸易增长点,充分发挥其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表3 2002—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出口市场结构 (%)

表4 2002—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口市场结构 (%)

图4 2002—2010年中国与世界从韩国、日本进口占文化进口贸易的比重 (%)

(一)总体顺差与结构性逆差并存

对文化贸易而言,贸易出超并不仅仅意味着外汇的流入,还意味着相对文化影响力较强,因为文化进口相当于被影响,而文化出口相当于对别国施加影响。因此,研究一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情况,贸易差额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从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看,中国文化贸易呈总体顺差、结构性逆差状态。2010年文化商品贸易总体顺差901.6亿美元,而文化服务贸易逆差为2.5亿美元。在文化商品贸易中,2010年视听领域的逆差达2700万美元,其余各大领域均实现顺差。但在部分领域的行业中则存在逆差,如新媒体领域下的录制媒体、出版领域下的新闻报纸行业。中国在视听、新闻领域的逆差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新加坡、日本则是中国录制媒体的重要逆差来源地。如果说后者是文化亲近的结果,那么前者则是强势文化的入侵。

为了更好地观测文化贸易进出口差额及其变动情况,我们采用可比净出口指数 (Normalize Trade Balance,NTB)加以分析。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X、M分别代表出口额和进口额,指标介于-1至1之间,1表示只出口不进口,处于绝对的文化出超的优势地位,-1则表示产品只进口不出口,处于被动接受文化入超的劣势状态。

从文化贸易各大领域看,中国在设计、手工艺、视觉艺术领域保持着较大的顺差优势,NTB指数分别达0.9和0.8;而新媒体、表演艺术、出版领域顺差优势相对较小,均为0.4左右;视听产品和服务领域则处于劣势地位,视听产品劣势更为明显,几乎接近于-1,视听服务劣势为-0.5。

从更细一层的行业门类看,处于劣势地位的行业依次是新媒体项下的录制媒体、出版领域下的报纸和视觉艺术下的古董,NTB指数分别为-0.5、-0.4和-0.3;设计领域尽管整体处于优势地位,但知识文化含量较高的建筑设计优势相对较小,仅为0.2,而视觉艺术领域内的摄影NTB指数只有0.1。

表5 2002年和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差额及NTB指数情况

表6 2002年和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分领域竞争优势变化

(二)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领域出口竞争力弱

当前中国文化贸易整体市场占有率并不算低,但贸易结构欠,而且行业间发展很不平衡。其中,设计、手工艺品等领域发展较好,而真正体现文化内容的行业发展则相对较弱,占世界文化出口的比重不足15%。

然而,对于各行业发展究竟处于何种水平,需要通过结合中国整体贸易的发展水平和世界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来看。这可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的测算加以分析。国际经验认为,RCA<1意味着i国在a产品生产上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是处于劣势;RCA>1意味着i国在a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 RCA>2.5,则认为i国在a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在2.5~1.25之间,则认为i国在a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在1~1.25之间,则认为i国在a产品具有中等国际竞争力。下面将采用上述标准对中国文化贸易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与分析。

从RCA指数测算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整体竞争力极强,而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则很弱,几乎为0。在文化商品领域,各行业的竞争力从极强到弱均有,表明中国文化贸易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处于极强竞争力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劳动密集型的手工艺和设计,而科技文化含量高、文化影响力强的视听、表演艺术和出版竞争力都很弱。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媒体领域作为一个整体,竞争力处于中等级别,但由于近年来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视频游戏行业的竞争力,进而使其呈现出极强状态。

与2002年中国文化贸易分领域竞争力相比,中国文化商品竞争优势有所下滑,而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则有所提高。具体讲,除出版领域和表演艺术领域竞争力指数有提高外,其他行业的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视听领域,其次是新媒体领域。中国文化商品出口额虽然较大,但主要靠资源、劳动密集的“粗放型”文化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如手工艺领域的藤条品、节日用品,视觉艺术领域的雕塑等,2010年比较优势指数均达到4以上,而这些产品文化影响力相对较弱,特别是设计创意成分低的产品更是如此。

节日礼品是我国重要的轻工出口产品之一,我国是全球节日礼品,特别是圣诞用品的重要出口基地。节日礼品的发展现状可以折射出我国文化贸易的困境。2008年中国节日礼品总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节日礼品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心之一。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率下降,使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上升。二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偏向于低端市场。三是技术壁垒和环保标准是威胁出口的重要因素。为此专家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开发或联合境外研发机构开发新型产品,细化圣诞用品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在节日用品的出口方面,我们输出的不是中国文化,而是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节日用品承载的不是历史悠久的中国节日文化,而是打上浓重西方烙印的节日文化。与此同时,国外的节日用品在中国却大行其道,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圣诞节和情人节,西方的节日用品在这些时候随处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更强大的创意手段,让中国节日文化中的兔爷等形象能够像圣诞老人那样吸引人。我们不一定要抛弃传统的优势,但可以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升级,在设计产品中多一些中国元素,从而带动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些元素不一定必须是红灯笼——可以用更现代的手段诠释中国文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创意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三)文化进口严重滞后,娱乐内容消费存在缺口。

将RCA计算公式中指标换成进口指标,可以用来反映进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测算显示,2010年中国文化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口RCA指数都只有0.2,处于进口劣势状态,这意味着中国进口贸易中文化进口所占的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造成中国文化贸易进口较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设计、手工艺领域中国保持着绝对优势,不需要进口,这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高档文化消费的落后以及进口的严格管制,在一些文化内容含量高、中国出口处于劣势地位的领域,进口水平同样很低,如视听商品、录制媒体和出版领域的进口RCA指数分别为0.3、0.5和0.9。这表明,中国在内容性较强的文化领域不仅出口竞争力弱,进口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计算,在视听商品、录制媒体和出版领域,中国人均进口水平低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进口文化商品3.2、7.6和56.2个百分点。假设人均进口与人均收入成正比,中国人均进口水平较低,意味着中国进口的文化内容商品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需要,在国内正常渠道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非正规 (例如盗版)的途径获得娱乐品。

(四)部分领域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

尽管中国文化贸易整体实现了市场多元化,但具体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内容含量高的领域其贸易多元化情况还有待深入考察,因此,本文构建相对市场多元化指标来衡量中国各领域的市场多元化程度。计算方法为:

表7 2002年和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分领域市场多元化水平

其中,Hwa和Hia分别表示世界和中国的赫希曼指数,1/Hwa,1/Hia则分别表示世界和中国的市场多元化程度,而这两项相除表示的是中国的市场多元化程度与世界市场多元化程度的比值,因此,Mia>1表示市场多元化程度高于世界水平,Mia<1表示市场多元化程度低于世界水平。

赫希曼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 HHI)是由Herfindahl Hirschman于1975年提出的,主要用于判断产品的市场集中和垄断程度,是把同一行业中各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相加而得。这里我们用各国的市场份额代替各企业的市场份额,用来计算出口的多元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这里共出口n个国家,Xi表示对i国的出口额,Xt表示对世界的出口额,该指数越高,表示集中度越高;如果某一市场份额升高,该指数也会升高;如果市场份额比较平均,则该指数值比较小。因此,我们可以用赫希曼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市场的多元化分布水平。

根据相对市场多元化指标计算公式,得出中国相对于世界文化商品贸易的多元化水平,如表7所示,2010年中国在手工艺和出版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程度均高于世界水平,出口市场分布较为均衡,这两项商品类别的出口多元化水平较2002年均有提高,特别是出版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较2002年有大幅提升,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设计领域的市场多元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近;视听、多媒体、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领域的市场多元化程度均较低,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事实上,视听、多媒体和表演艺术领域的市场多元化程度较200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通过对各领域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视听领域出口几乎全部集中在韩国和美国;多媒体领域出口市场按照出口量排名依次为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七成以上;而表演艺术领域出口市场按照出口量排名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八成以上。

四、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这样的文化资源大国、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在文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型文化产品出口,又要巩固和提升文化硬件行业的水平,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既要做好文化产品的出口工作,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又要有序引导进口工作,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加强内容性文化产业发展,夯实国内产业基础

目前中国文化贸易总量大,但视听、新媒体、表演艺术等真正体现内容创意的行业类别的贸易竞争力较弱,而这些行业正是最具文化传播力的贸易领域。说到底,贸易竞争力是与产业结构、产业基础分不开的,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手工艺、设计商品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这些行业的发展以劳动和资源的消耗为代价,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加强内容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内容型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新时期文化贸易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

(二)提升传统优势领域的创意含量,实现中国创意的转变

我们需要加强内容型文化贸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设计、手工艺等传统优势领域的贸易发展,一方面,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中国贸易转型升级需要长期的竞争力培育过程;另一方面,好的设计产品可以体现文化内涵,具有经久不衰、潜移默化影响文化价值的效应。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设计、手工艺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再发展,提升这些领域的文化和创意水平,用国际通用的手段讲述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创意”。

(三)强化文化贸易出口市场调查,因地制宜制定对策

在文化贸易过程中,我们应当看到,除了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对中国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相同条件下,向文化背景差别较大的国家出口会相对困难些,这在内容含量高的视听领域、多媒体领域体现得较为明显,出现所谓的“文化折扣”现象。因此,应加强对各国文化习惯的调研,并据此建立可共享的世界文化资源平台,因地制宜地制定文化贸易出口策略,这有赖于企业和政府、政府各部门、文艺界和经济界之间跨界协作。

(四)理顺外贸管理体制,做好开放战略研究

应当明确文化贸易管理的牵头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拟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综合战略,理顺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快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文化之间的差距,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五)加强文化贸易统计,实施进出口监测

长期以来,文化贸易统计较为薄弱,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这为研究探讨文化贸易发展规律、摸清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造成了困难。鉴于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统计,特别是针对版权贸易、商业存在等文化贸易发展迅猛但又存在统计漏洞的领域的统计。同时,建立文化贸易监测评价体系,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高度,对我国文化贸易进出口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时了解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国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情况,积极有效引导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经济体进口出口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