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在华布局变化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2013-12-24 09:12副研究员白光裕
国际贸易 2013年1期
关键词:外商比重进出口

庄 芮(副研究员) 白光裕 方 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低迷,进口需求下滑,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也日益恶化。此外,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收窄。2011年,随着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区域布局等逐步优化,国际收支状况也有所改善,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在华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

(一)在华FDI与我国出口贸易规模

2011年1-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6420.6亿美元,但增幅有所下调,同比增长22.5%,低 于 2010年 (34.7%)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898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口额为174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均不及2010年水平;同期,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6%(2010年为17.44%)。

2000—2011年我国出口额与实际利用外资流量及存量数据详见表1。显而易见,我国FDI流入存量与出口额增长态势仍趋一致。也就是说,FDI流入仍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我国出口企业性质如图1所示。在该年18986.0亿美元的出口总值当中,国有企业出口额为2672.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4.07%(2010年为14.8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9953.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2.42%(2010年为54.65%),其他企业出口额为6360.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3.50% (2010年为30.5%)。显然,2011年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仍然主要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

表1 2000—2011年我国出口额与实际利用外资流量及存量 单位:亿美元

图1 2011年我国出口企业性质分类

纵向对比2000年以来的同类指标可以看出 (见表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突破50%,此后不断上升,2002—2007年达到 57% ~58%,2008年以来比重略有回落,如2008—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都维持在55%左右,但2011年该比重进一步降至52.42%。这说明,“入世”以来,尽管外资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其出口在全国的占比近年来仍有微幅下降。

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密不可分。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希望外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导向。此外,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劳工成本的上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加工贸易出口无疑具有限制作用,因此,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逐步下调,应该说是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资质量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二)在华FDI与我国进口贸易规模

2011年我国进口企业性质如图2所示。在2011年全国进口总值的17434.6亿美元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为8648.3亿美元,在全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跌破50%,降为49.60%(2010年为52.91%);其次是国有企业,进口额为4934.0亿美元,占全国总进口的28.30%,比重略有上调;再次是其他企业,进口额为3852.3亿美元,占全国总进口的22.10% (2010年为19.3%)。虽然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其他企业。

表2 2000—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总出口比重 金额单位:亿美

图2 2011年我国进口企业性质分类

表3进一步说明,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逐步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体。2001—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始终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0%~58%左右。可以说,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商投资企业。

纵观2000—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数据 (见表3),我们发现 2002—2007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比重接近60%,之后有所下降,2011年的比重降为不足50%。

表3 2000—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全国总进口比重 金额单位:亿美元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需求下滑,再加上国内外贸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成本上涨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加工贸易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点,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下滑的同时,直接影响到其对原材料进口等的需求,导致当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比重与出口比重都在微幅下降。

综上,虽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额所占比重自2006年以来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00—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口占比要高于其出口占比,但2008年以后,这一情况发生了逆转。同样是在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跌破50%,降为47.26%。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造成的。2008年之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而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又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完成的,其他国内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所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口需求较大,占比较高。2008年以后,国内劳工、环境、资源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逐步趋向平衡,部分外资企业也开始向一般贸易转型,最终造成其出口占比反超进口占比的情况。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

二、FDI在华布局变化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FDI促进我国贸易方式结构均衡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我国的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凭借微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工、组装和生产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和高污染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虽然从某一特点的历史时期来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但从长期来看,过分依赖加工贸易并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积极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正逐渐下降。

出口方面:多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保持50%以上,2001—2005年甚至达到55%左右 (见表4)。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基本在42%上下浮动,总体保持上升态势。2011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实现反超,比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高出4个多百分点。可见,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长期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的局面已悄然转变,“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两种方式均衡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进口方面:与出口情形相似,近几年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口贸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下降,而一般贸易方式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见图3)。2005—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占比42%左右,加工贸易进口占比41%左右,二者相对平衡。但2007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口比重不断下降,2007年为38.54%,2011年降至26.95%;一般贸易进口比重趋于上升,2007年为44.85%,2011年维持涨势达到57.78%。

因此,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下降、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上升,是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变化的主要特征。截至2011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方式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趋于均衡,而在我国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已超过加工贸易,成为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体现出了一种绝对优势。表5是2005—2011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统计。从中可知,2005—2011年,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都高达80%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国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作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如果说外商投资企业对于我国持续多年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发展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那么外商投资企业对近年来我国外贸方式的均衡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调查研究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众多外资企业纷纷改变过去单纯加工制造的经营模式,通过创新自主品牌、建立营销渠道,开始走转型升级之路。

鉴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外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着我国众多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表4 2001—2011年我国出口分贸易方式 单位:亿美元

图3 2005—2011年我国进口分贸易方式

(二)FDI带动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跨越发展

目前我国虽然已是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滞后于货物贸易,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综合实力提升的一块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能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的同时,服务产业的兴起有望成为中国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的中坚力量。许多外资企业最初进入中国时,主要是瞄准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投资于纺织、轻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行业。但近年来,外资企业也看到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景,以及中国城镇化加快所带来的现实服务需求,它们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开始将投资重点转向第三产业,促进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从2005—2011年我国吸收外资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 (见表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不断攀升。2005年,有7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我国的制造业部门,2010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首次跌破50%,到2011年更进一步降至42.02%。

相比而言,流向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则稳步上升。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重近年来大幅攀升,由2005年不足10%的水平增至2011年的21.68%,上涨了14个百分点。此之外,批发和零售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也经历了较大涨幅,2011年吸收外商投资占比仅次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图4和图5更直观地反映出2005—201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行业分布的变化情况。显然,我国外资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而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逐步上升,反映出我国吸收外资的行业分布正不断优化。2011年,有2%左右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较2005年0.47%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正逐步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不少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区域研发中心,为很多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吸收再创新的环境。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外商投资企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表5 2005—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占全国比重 (金额:亿美元

(三)FDI推动我国外贸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东部沿海省市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地带。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中西部省市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商直接投资严重向东部倾斜的情况正逐步发生变化。

2005年,流向广东、上海、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分别为19.74%、13.71%和6.96% ,三地总计吸收了我国40%的外商直接投资 (见表7)。2010年,流向广东、上海、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分别降至15.57%、12.54%和6.77%,总计份额已经降至35%以下。相比而言,流向重庆、四川、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则不断攀升。以四川为例,从2005年到2011年,四川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从1.13%上升为2.01%。

从东、中、西部整体情况来看(见图6和图7),虽然东部地区吸收外资的优势还很显著,但近年来也出现下调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势明显。截至2011年,81.66%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占比为13.28%;而在2011年当年,该比重分别为77.92%和15.65%。

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布局类似,东部沿海省市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中坚力量。2005年,仅广东省的进出口额就占据了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0%,而四川、重庆等西部省市所占比重大多不足1%(见表8)。近几年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布局也也逐步发生了变化。2005—2011年,广东、上海进出口额占比分别下降了5.0和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四川、重庆、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均不同程度出现上调(见图8)。

表6 对华FDI行业分布情况

从出口占比来看,由于东部沿海省市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产能,所以部分省市的出口占比仍存有上浮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诸如广东、上海等外贸大省 (市)的出口额所占比重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迹象。特别是广东省的出口占比由2005年的31.26%降至2011年的28.02%,降幅达3个多百分点 (见表9和图9)。而四川、广西、云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出口所占比重虽然相对较低,但也逐渐进入上升通道。以四川省为例,2005年,四川省出口占比仅为0.62%,到2011年已经上升到1.53%。

此外,具体从部分省市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情况来看 (见图10和图11),中西部省市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增速表现同样要优于东部沿海省市。从出口增速来看 (见图10),2011年,重庆、四川的出口增速遥遥领先,特别是重庆市的出口增速一度达到300%以上。从进口增速来看 (见图11),情况与出口增速类似。2006年以来,四川和重庆等中西部省市的进口增速在多数年份要快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进口增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加工贸易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拉动当地出口增长的同时也在提高其进口水平。

表7 对华FDI区域分布情况

图8 我国部分省市进出口占比情况

表8 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比情况

表9 各地区出口总额占比情况

三、结语

综上分析,我国外贸区域布局与外资区域布局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我国外资区域布局的逐步优化对于推动我国外贸区域合理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布局也反应出我国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2012年4月,惠普、富士康将年产3000万台打印机的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重庆,这不仅会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其他代工厂跟进投资,推动当地外贸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要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积极引导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我国中西部省市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依次向内陆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外贸的发展。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要逐步从过去的简单加工向深加工配套深化,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中上游产业转移,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外商比重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