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3-12-23 06:21石晶刘昱新侯景秋闫征斌彭惠常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菌斑单胞菌口腔卫生

石晶 刘昱新 侯景秋 闫征斌 彭惠 常星

[摘要] 目的 对比正畸患者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后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 将正畸患者30例按托槽类型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

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2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试验组在粘接矫治器后第1、3个月,牙周指数、

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托槽对比,自锁托槽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

对口腔卫生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托槽; 牙周指数;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 R 783.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3.003

固定矫治器和矫治技术因具备高效、精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错畸形的临床治疗。然而固定矫治器结构较复杂,长期存在患者口腔内,很容易出现菌斑滞留,导致牙龈炎、牙周炎,严重者可导致矫治中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

valis,P. gingivalis)是牙周致病菌之一,且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最为密切[1]。自锁托槽依赖滑盖或弹簧夹

固定弓丝,无需结扎丝或橡皮圈结扎。这一特殊结扎结构是否更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尚未

有统一定论。本实验旨在检测和分析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3项临床牙周指数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比两种不同托槽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研究自锁托槽是否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

选取2011年7—10月就诊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牙列完整(含第二磨牙未萌者),下切牙区无明显拥挤,均采用不拔牙矫治;2)正畸前接受口腔卫生宣教,使用相同牙膏、牙刷,均采用改良Bass刷牙方法,能自行将菌斑量控制在PLI≤2范围内,并有良好医从性,能够按时复诊;3)粘接托槽的牙齿无白垩斑、龋齿及充填体;4)受试期间,患者口腔内除托槽、结扎丝、颊面管、弓丝,无其他正畸附件;5)无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疾病;6)正畸治疗前2周无抗生素使用史;7)无全身系统性疾病;8)患者同意参加试验。将30例患者按固定矫治器(托槽均由

TOMY公司生产)类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15.8岁,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14.5岁,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

1.2 牙周临床指标的检测

选择下颌2颗中切牙为受试牙,牙周检查由同1名牙周医生完成。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使用牙周探针检测下颌2颗中切牙近中唇面、唇面、远中唇面,计算2颗牙共6个位点的平均数作为该指标检测结果。PLI采用Silness和L?e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检测,GI和PD根据《牙周病学》第2版介绍的方法进行检测[2]。

1.3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1.3.1 龈下菌斑采集 每次采样均由同1名医生完成。用无菌刮匙去除2颗受试牙的龈上菌斑,无菌棉球隔湿、干燥,在2颗受试牙牙周袋相对较深处分别插入2根30号标准化灭菌纸尖至牙周袋底,静置10 s,纸尖取出后置于含有1 mL 0.9%生理盐水的EP管内,-20 ℃冻存备用。

1.3.2 标准菌株 采用P. gingivalis ATCC33277标准菌株(北京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将菌株进行复苏培养,收集次代纯种菌,置于1 mL 0.9%生理盐水的EP管内,-20 ℃冻存备用。

1.3.3 DNA提取 样本及冻存标准菌株在室温下解冻,25%Chelex-100与样本液按体积比1∶3混合,提取细菌DNA,-20 ℃冻存备用。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根据P. gingivalis和大肠杆菌的16S rRNA基因特异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由

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P. gingivalis上游引物序列:TGTAGATGACTGATGGTGAAAA-CC,下游引物序列:ACGTCATCCACACCTTCCTC,产物大小为198 bp。通用菌上游引物序列:AACGC-GAAGAACCTTACCA,下游引物序列:AAGGGTTG-CGCTCGTTGC,产物大小为151 bp。经序列分析及预实验溶解曲线分析,引物具有良好特异性。

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 ℃ 10 min,变性95 ℃ 15 s,退火/延伸60 ℃ 1 min,均进行40个循环,并设置溶解曲线分析。分别将通用菌和P. gingivalis标准品DNA按10倍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所有反应在ABI Prism 7300型荧光定量PCR仪(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美国)上进行,每个样本检测均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反应均设空白对照。

1.4 统计分析

使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患者戴入矫治器前测量的数据作为基线,对2组间患者在不同观测点牙周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在同一组内比较各指标在不同观测点的变化。组间不同观测点PLI、GI、PD测量值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组内不同观测点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牙周指数检查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口腔卫生良好,下切牙唇侧颈缘无明显菌斑,牙龈健康,牙周探诊深度均小于2.0 mm,2组PLI、GI、P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治疗1、3个月,尤其第3个月,大部分受试者下切牙唇侧颈缘均可见少量菌斑,牙龈略有红肿,探诊未见明显出血,PD略有增加,但基本在正常范围(小于等于3.0 mm)。试验组牙周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牙周指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结果

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通用菌标准品的DNA按照10倍梯度稀释后,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图1、2)。根据标准曲线,对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

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试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0.000 1%±0.000 2%、0.005 0%±0.013 7%、0.170 8%±0.616 8%;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0.000 1%±0.000 1%、0.067 6%±0.249 5%、0.336 8%±0.694 3%。治疗前,2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1、3个月,组间对比,试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逐渐升高(P<0.05)。

3 讨论

自锁托槽自发明以来,一直在不断改进发展,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托槽具有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低摩擦、牙齿移动速度快、患者疼痛感低、利于牙周组织改建、减少复诊次数、缩短总疗程[3]等特点。该托槽的自锁结

构是否利于口腔卫生维护,在正畸界众说纷纭。正畸患者粘接托槽后,口腔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口腔菌群平衡发生改变。口腔内多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采用普通培养法检测,对培养条件要求高,耗时费力,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灵敏的PCR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有研究[4]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对青春期龈炎的致病作用与其在龈下菌斑中的含量有关。然而目前现有的取样技术使菌斑取样难以做到绝对标准化,因此,混合菌斑中某一细菌的相对数量比绝对数量更重要,可以利用定量PCR方法计算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从而比较不同菌斑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5]。

本实验选取正畸治疗中较易发生牙龈炎的下颌中切牙作为观察对象。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患者,PLI、GI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在粘接托槽后的3个月里逐渐升高达到顶点,随后开始下降[6-7],牙龈卟啉单胞菌与GI具有正相关关系[8]。本实验选取未粘接托槽

前、粘接1个月、粘接3个月3个时间点,对2组不同托槽的牙周指数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研究。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未粘接托槽前,2组患者牙周指数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3个月试验组牙周指数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低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第1、3个月的牙周指数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高于基线,呈持续上升状态。在各牙周指数中,PD是衡量牙周健康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在1、3个月,试验组PD低于对照组,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并且该30例患者下颌中切牙唇侧的PD大致均在健康范围内(小于等于3 mm),仅有2例患者PD略大于3 mm,此时PD的升高应该是由于牙龈轻度肿胀造成假性牙周袋所致,并非附着丧失造成的牙周袋加深。Ristic等[6]指出PD指数在粘接托槽后的6个月里持续上升。笔者推测,如果本实验延长观察时间,PD值可能会有更显著变化。本试验研究表明粘接自锁托槽比传统托槽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更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的维护。但试验组中各项牙周指数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仍较基线升高,并随时间推移升高显著,提示自锁托槽虽比传统托槽利于口腔卫生,但粘接该托槽后对患者口腔卫生仍有不利影响。

本实验选择由同一厂家生产的2种托槽,2种托槽底板面积虽不完全一致,但仅相差2.5%,降低了因托槽大小相差较多出现的误差,并尽量减小因材料、制作工艺等差别较大带来的误差;由同1名医生进行指数检测及菌斑采集;要求受试患者具有良好医从性,使用同一品牌牙膏、牙刷,均采用改良Bass刷牙方法,基本能自行将菌斑控制在PLI≤2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自锁托槽较传统托槽更容易清洁,更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然而粘接自锁托槽后,无论是牙周指数还是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都较粘接托槽前持续升高。这也说明即便选择粘接较利于口腔卫生的托槽,患者仍需具有良好医从性,提高口腔卫生保健能力,学会牙周保健措施,方可维持正畸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确保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Socransky SS, Haffajee AD. The bacterial etiology of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 Current concepts[J]. J Periodontol, 1992, 63

(4 Suppl):322-331.

[2] 曹采方. 牙周病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7-90.

Cao Caifang. Periodontology[M]. 2nd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4:87-90.

[3] 傅民魁. 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31.

Fu Minkui. Textbook of orthodontic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7:531.

[4] 陈旭, 许学斌, 潘亚萍, 等. 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

胞菌的检测[J]. 上海口腔医学, 2005, 14(6):635-638.

Chen Xu, Xu Xuebin, Pan Yaping, et al. Detection of Porphyro-

monas gingivalis in the subgingival plaque of puberty gingivitis[J].

Shanghai J Stomatol, 2005, 14(6):635-638.

[5] Lyons SR, Griffen AL, Leys EJ.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for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otal bacteria[J].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6):2362-2365.

[6] Ristic M, Vlahovic Svabic M, Sasic M, et al. Clinical and micro-

biological effects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n periodontal

tissues in adolescents[J]. Orthod Craniofac Res, 2007, 10(4):187-

195.

[7] 肖水清, 张勇, 宋新宇, 等. 正畸治疗中牙龈指数及龈沟液细菌

的变化研究[J]. 口腔正畸学, 2004, 11(4):164-168.

Xiao Shuiqing, Zhang Yong, Song Xinyu, et al.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gingivitis index and bacteria in crevicular fluid during orthodon-

tic treatment[J]. Chin J Orthod, 2004, 11(4):164-168.

[8] 张荃, 杨秋波, 杨圣辉.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病相关性的聚合

酶链反应研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05, 13(4):217-220.

Zhang Quan, Yang Qiubo, Yang Shenghui. Relation of Porphyro-

monas gingivalis to periodontal status assessed by PCR[J]. Beijing

J Stomatol, 2005, 13(4):217-220.

(本文采编 陈谦明)

猜你喜欢
菌斑单胞菌口腔卫生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树木与细菌“联手”降雨的奥秘
生活饮食习惯致食管癌早期症状的探讨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现况分析
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继发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