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银,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湖北 武汉430070)
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多种不同类型药合用常见,同时因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因而老年人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现就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17例药物性肝损害分老年组、中青年组,临床分析如下。
1.1 对象 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中Maria评分>14分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其中60岁以上67例,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60~97岁,平均年龄(84.3±1.3)岁。60岁以下150例,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1.0±1.7)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查阅患者住院病历,记录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合并症及临床转归,并将上述217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以上)和中青年组。
1.3 诊断及分型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老年人DILI的发病率 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217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其中60岁以上67例,60岁以下150 例,同期共收治肝病患者共8 216 人,DILI占2.64%,其中中青年人数为7 193 例,老年人1 023 例,老年人、中青年人占同期老年人、中青年人肝病患者比例分别是6.54%、2.08%,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引起DILI药物及构成比 导致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发生DILI按药物的种类及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因抗结核药的治疗在临床有较强的专科特点且发病本身病例较多,故单列一组。老年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前3 位分别为:抗菌药23.8%,心 血 管 用 药19.4%,肿 瘤 用 药16.4%,中 药10.4%。而中青年组依次是:抗结核药20.0%,中药16.6%,抗菌药14.6%,老年组抗菌药、心血管用药导致的DILI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数据见表1。
表1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及构成比Tab 1 Drug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2.3 临床表现比较 老年人、中青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无症状分别是41人、61人,发生率分别为61.2% 和40.6%,老年人无症状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有症状多见于恶心呕吐、黄疸、皮肤瘙痒等,见表2、表3。
表2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Tab 2 The clinic manifestation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表3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药物性肝损害的肝功能标准Tab 3 The liver function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2.4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型比较 67例老年DILI中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分别是32例、18例及17例。发生率分别是47.7%、26.8%、25.3%;中青年150例中,肝细胞型、肝汁淤积型、混合型分别是83例、36例和31例,发生率 分 别 是55.3%、24.0%、20.6%。2 组 都 是 肝 细 胞 型 占 多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临床转归比较 所有患者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后,均给予停药及护肝治疗。217例患者共治愈151例,好转36例,未愈16例,死亡2例。死亡2例都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与合并症有关,见表4。老年组与60岁以下中青年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药物性肝损害的预后[n(%)]Tab 4 Progno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n(%)]
因慢性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及药物代谢特点,决定了老年人肝损害的易感性和常见性[3]。在中青年组人群中药物性肝损害占肝病的2% ~5%,而在老年人群中高达20%[4]。本组老年组占老年肝病的6.54%,而中青年组占整个肝病的2.08%。2组有明显差异,可以与下列因素有关:(1)老年人用药多,平均3~5种,最高达16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复杂,易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2)老年人在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及肝脏代谢方面较中青年明显降低;(3)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故导致体内药物排泄受阻,增加药物的肝毒性。病因在老年人与中青年引起肝损害明显不同,Andrade等[5]发现,抗菌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非甾体类药是常见的引起DILI药物。本研究提示老年人中以抗菌药、心血管用药、肿瘤用药为主,而中青年组以抗结核、抗菌药、中草药多见,且较分散。抗菌药类的发生率高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长,易合并感染。同时因耐药性增加,联合用药增多有关,大多都是在长期大量联合用药基础上发生的;而抗菌药中最多见的仍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抗真菌类用药。本组中中草药引起的高达23%,且涉及多达20 多种。多数为减肥、抗肿瘤用药,且多为长期应用情况下发生的。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无症状的比例较高,有些只有乏力纳差表现[6]。本资料无症状转氨酶升高者占61.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出现的原因可能与老年人自身反应迟钝,其他疾病症状掩盖其表现,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相关,因此,由于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医生必须警惕长期多种用药的老年人发生肝损害的可能,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
[1] 秦晓波,胡鹏,曾维群,等.经Maria评分量化诊断老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06):15-1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7,11:765-767.
[3] Russmann S,Jetter A,kullak ublick GA.pharmacogenetic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Hepatology,2010,52:748-761.
[4] 刘玉兰,王晶桐.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4):274-275.
[5] Andrade RJ,Lucena MI,Femandez MC,et al.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n analysis of 461incidences submitted to the Spanish registry over a 10-year period [J].Gastroenterology,2005,129:512-521.
[6] 王悦之,张玉.2006-2011年国内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47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