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暮辉
2012年中日韩三边关系两大标志性事件——领土争端和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FTA)谈判启动,这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东北亚局势的未来走势——“经济优先、政治滞后”的双边及多边关系发展模式仍将持续。
自贸区谈判由中国商务部,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韩国外交通商部主持,在目前的筹备谈判阶段仍然处于绝对保密阶段,这也导致外界、特别是媒体对于三国自贸区的定位导向以及未来角色等产生了种种误读。
首当其冲的是中日韩三国对于自贸区的定位、需求和积极度存在差异。据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三国自贸区将给韩国GDP带来2.8%的增长。相比之下,三国自贸区给中国带来的GDP增长率为0.4%,日本则为0.3%左右。仅从预计GDP增长的角度来看,三国对于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似乎应该是韩国居首,中国次之,日本最末。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从目前的三国态度看来,中国的角色最为积极和主动;日本方面虽然在谈判细节的技术层面和中国可能分歧不少,但在战略决策层面对于参加自贸区的积极性愈发上升;反而是韩国,在现阶段对于三国自贸区的态度相对消极和秉持观望态度。
原因为何?从韩国的利益角度出发,虽然三国自贸区能够为韩国带来GDP的显著增长,但是其经济利益的收获主要是来自中国市场,而非日本市场。韩国参与中日韩自贸区的同时,2012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自贸区也已经先于中日韩自贸区启动谈判,况且中韩自贸区谈判预计遭受的阻力也将小于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因此,韩国的自贸区策略是,优先谈判中韩自贸区,而不急于推进中日韩自贸区。
与此同时,这种策略本身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韩国希望借优先生效中韩自贸区、推延中日韩自贸区的策略,将日本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由于日韩两国经济产业结构的相似性,韩国可以一方面成功扩大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又可以免于和日本企业进行争夺中国市场的恶性竞争。
从日本的角度出发,虽然传统上出于遏制中国的考虑,日本对于中日韩合作的态度向来相对消极。特别是在当前,中日两国剑拔弩张的态势不可避免地 会影响两国构建自贸区的政治意愿,但是从切实的经济利益出发,日本的自贸区政策在近年来有所转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于加入三国自贸区的经济收益并不在于单纯的GDP增长,而是更多地关注于通过贸易自由化而加快日本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一方面,由于过度专注于日本国内市场,使得日本以通讯、电子等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与国际市场脱节,“日本制造”的全球影响力开始动摇,特别是全球市场份额遭到了来自韩国企业强有力的挑战。这使得日本产业界逐步统一思路,意识到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和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日本政界的动向来看,前任首相菅直人任期内就曾开始主推“平成开国”策略,其核心价值也就是推动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从以上两点分析,日本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日益积极化也在情理之中。
从日本和韩国的基本自贸区政策上不难看出,日韩两国的自贸区战略固然有合作共赢的部分,但也同样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焦点就在于中国市场。
由此,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方案,中国仍然手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