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玉鑫 陆翠兰 吴桂山
高校直属单位主要是指那些专业技术性强,教育资源集中,服务功能明显,涉及面大,覆盖面广,工作内容专一的业务和管理部门,担负着学校某一特定的业务和管理任务,具有全校的业务归口管理职能的学校二级机构,是通过校领导的分工分管、协调实施全校的某一方面工作,直接隶属学校管理的单位[1]。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对于直属单位界定以及党组织设置均不尽相同。在直属单位的界定上,如:“985工程”的南开大学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学报编辑部等界定为直属单位;“211工程”的上海大学将社会发展研究院、科技发展研究院等界定为直属单位;地方高校的西安工程大学将图书馆、校医院等界定为直属单位。在党组织设置上,既有校直属党总支、直属单位党委,也有机关与直属单位合署成立党组织以及机关、直属单位以及附属单位合署成立党组织,还有作为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成立党工委、群团组织与直属单位合署成立派出党组织等。总体而言,国内“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地方高校的直属单位及党组织设置上具有的共性特点是:办学规模较大的高校一般都成立了直属单位党委,直属单位规模较小的则成立直属单位党总支;直属单位的界定虽有所不同,但其中大部分直属单位都具有相似的性质和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高校均根据自身机构设置、党员分布以及党建需要,界定直属单位,设置直属单位党组织。
高校直属单位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运行是好的。通过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大建设,保证了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推进了高校和直属单位的发展。然而,从党建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来看,高校直属单位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发挥,制度建设及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思想教育、组织人事关系、权事分配、运行机制、特色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党的建设与业务管理的契合度不够。调研发现,在高校的直属单位中,容易出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特别是科研机构中,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契合度不够,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参与度和热情不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工作认知有待提升。如,实行差异化战略,有效凝聚整日忙于重大科研项目的教授博导党员,开展具有吸引力的组织生活等。
(二)党员构成的差异性较大给党建活动开展带来影响。直属单位具有各自专门的业务范畴,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如文理机构差异、教学科研型与服务保障型差异、学历差异、年龄差异等。以上海大学直属单位党委党员构成为例,截至2012年11月在121名党员中,博士学历的占25.6%,初中至大专学历的占21.5%。这种差异导致党员在认知、能力、兴趣等层面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性质统一的党建活动难以开展。
(三)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及执行力度不够。俞正声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创新,根本在落实。”[2]从高校直属单位的制度建设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如:议事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均有文有备案。但是,反观执行的效果,力度显得不够,如党务公开的滞后性、组织生活的不规律性等依然存在。
(四)思政教育的实效与组织生活的创新有待提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看,目前高校直属单位思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力度略显不够,使得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组织生活开展的情况看,直属单位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大多停留在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上,缺少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载体,使得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参与热情逐渐减弱。如何创新组织生活,形成“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的组织生活氛围是组织生活面临的一个课题。
(五)党务工作者党建业务的熟练性需要加强。“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党务工作者能够使整个组织建设焕然一新。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校直属一总支,面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团队的党建工作,总支书记迎难而上,创新方式,搭建载体,党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了院士、教授博导们的好评,实现了党建促科研、促发展的局面。调研发现,一部分党务工作者党建业务不够熟练,对于基本的党务知识也是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创新。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加强高校直属单位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针对在直属单位党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调研中梳理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阅读,提升高校直属单位党建科学化水平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以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与培养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切实起到了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4]的目标。因此,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党支部书记的选拔除了上级党组织从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外,还要充分体现支部党员、群众(代表)的意向,把支部书记的产生过程营造成为一个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过程。此外,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上,除了常规的理论业务知识培训,还要注重培养党支部书记的交流学习和交流意识。在Stephen P.Robbins所著的《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th Edition》一书中,统计发现,成功经理人(Successful Manager)与效能经理人(Effective Manager)和一般经理人(Average Manager)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交流和交际工作量占经理人整体工作量的比重,达到76%,而效能经理人(Effective Manager)和一般经理人(Average Manager)则分别为55%和48%[5]。借鉴这一理论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学习、交流能力,有助于提升整个党组织的工作能力。
(二)以解决中心工作的瓶颈为突破口提升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围绕中心抓党建”是避免“两张皮”现象的主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的突破往往出现在对瓶颈问题的解决上。如,某直属单位的工作经常受到信访工作的困扰,既挫伤了单位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中心工作的开展以及单位的和谐稳定。单位党组织通过不断同信访教工交流、沟通,梳理问题源头,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平台,民主协商,解决了困扰发展的难题。又如:某科研机构知名博导对于所带博士不能按要求完成课题任务而头疼不已,批评责骂均不见效。党总支书记主动请缨,通过心理疏导,鼓励肯定,帮助该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信心,注重交际方式,使得该博士生同导师有效交流、顺利完成课题,让知名博导党员对硕士书记大呼佩服,从而也提升了其对党组织生活的参与热情。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以中心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把党建工作切入进去,解决从中心工作薄弱环节折射出来的思想观念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和执行能力问题。这样,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就融为一体了。
(三)以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为目标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党员群众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校直属单位党组织同样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在理论学习中,改变以往宣读式、灌输式的方法,针对高校教职工党员学历文化高、民主和参与意识强的特点,采用讨论式、头脑风暴式、分享式、书评报评式等交互式的学习教育方式,形成“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的党建氛围。又如,对于年轻人较为集中的党支部,针对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存在一定难度的现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通过论坛、博客、飞信群、QQ群等方式,综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实现交流互动,达到工作、党建两不误。
(四)以党务公开为载体完善党内民主。以党务公开为载体,积极尊重并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具体的党务公开实践中,要务实、及时、有效,不能流于形式。一是要注重重要决策的公开,围绕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干部选拔考核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注重权力运行的公开,围绕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权力运行,公开大宗物资采购、人事调整、财务管理等工作;三是注重基层党务公开,围绕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发展、党费管理及使用情况等党建工作内容等。总之,只要是党员关注的,就是组织要公开的。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党组织运行机制。好的党建成果需要好的制度来保障落实。与机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党组织相比,高校直属单位党组织有其自身特殊性:它没有与之配套的行政“实体”,但又要依靠各个具体的直属实体单位来开展工作;它同各直属单位党支部之间是一种“上对下”的领导关系,但同各直属职能部门的级别相当,业务上没有隶属关系;它不能依托行政实体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人财物支持[6]。以上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直属单位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应制度的保障。比如,武汉大学直属与机关党委的“两访两创”制度,即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做优秀人民教师,有效促进了党建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受到了师生员工的好评。又如,上海大学直属单位党委以每月一次的党委(扩大)会议制度为契机,召开各直属单位党政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民主协商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党支部工作的压力,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以自我教育、科学激励与考核为抓手打造务实能干的党建队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党员作为先锋队中的一名成员,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只要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引导,帮助其解决相应的实际困难,就能够推动和形成党建队伍自我教育的良性局面。同时,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包括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广泛搭建交流平台、适当的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励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党务工作者队伍,要进行述职、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等考核手段以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规范性。
(七)以形成党建文化为目标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建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当党建文化得到大家认同之后,它就成为一种无形的软实力,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工作中,如何将党建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青联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实现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价值观认同的氛围,这些是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直属单位党组织也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符合新时代高校形势要求的党组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提升高校直属单位党建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不断地探索直属单位党建工作的规律,并且使其融入到高校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全过程,从而实现高校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内部各要素及其配置达到最大优化。
[1]李先保等.高校直属单位基层党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5).
[2]俞正声.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N].解放日报,2012-05-24.
[3]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A).学习辅导读本[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EB/OL].
[5]Stephen P.Rob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th 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6]宋新民.高校机关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