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的发生机制

2013-12-20 05:03■杨
决策 2013年10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服务民主

■杨 敏

20年,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20年里,改变的东西太多,不变的东西则少之又少。

1993年9月,经济学家马洪写了一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书,这本书在政界的流行,不逊于《潇洒走一回》和《涛声依旧》在坊间的传唱热度。

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及市场秩序的扩展,构成了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变迁的核心,它也成为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地方政府创新涌动的逻辑起点。地方政府创新的发生机制,就在两对张力明显的矛盾中自然形成。

那么,地方政府创新是怎么发生的?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获得了经济民主权利的社会公众,必然希望通过参与公共选择过程来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另一方面,地方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却难以有效容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

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地方政府如果不能主动调整角色定位,就很难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形成优势,这就倒逼着政府以更少的管制和更好的服务,去获得经济增长绩效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是个好东西。这20年,政治改革、行政改革抑或公共服务,无不在这双“无形的手”推动下一幕幕上演。

尽管宏观背景相同,但不同的制度空间却决定了三类改革的不同走向。

90年代后期,选举改革迎来黄金年代,从四川的步云直选、南城乡直选,到重庆坪坝选举改革,以及云南红河直选,都在创新版图中占有突出地位。

但是与之俱来的合法性质疑,以及狭小的制度空间,迫使直接选举改革退守间接选举,从社会民主转向党内民主。2004年之后,选举改革,包括公推公选,都已如雪泥鸿爪,湮没无闻。

与选举民主相比,对话式的参与民主更容易获得突破。因为选举直接涉及到权力问题,与官员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对话式的参与民主是在权力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扩展公众的参与渠道,因而相比于选举民主,参与式民主更容易获得改革共识。

这也是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上海闵行参与式预算,以及杭州开放式决策更加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对于政治改革的敏感性来说,行政改革是在既定政治框架下政府的自我调整,而不会涉及权力的产生和运行,因此,也更容易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

行政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看到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政府工作流程再造;行政改革要回应民众需求,所以我们看到以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为导向的系列创新。

邯郸公布市长权力清单、成安县委权力公开运行、顺德大部制改革等,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然而,相较于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公共服务领域则是近5年来最为集中的创新靶点。原因在于,其制度空间最大,改革成本最小,政治风险最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革,正成为当下最热的改革议题。

20年,岁月倥偬。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改革,这三者尽管“脚力”不同,但都将深刻影响中国改革的整体进程。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公共服务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