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出你的幸福

2013-12-20 03:57欣欣然
检察风云 2013年15期
关键词:行动者归因鼻子

文/欣欣然

归因出你的幸福

文/欣欣然

就在前不久,我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到一家小店里挑了好几套夏装,上身都很漂亮。付账的时候,店主对我说,“你比上次来的时候漂亮了好多啊,有什么诀窍吗?”她的问题把我拉回到去年冬天第一次来这个店的时候,那时我刚刚做完一个手术,家里也因为一些事情矛盾重重。我因此而陷入一种恼怒和无助当中,许许多多控制情绪的办法、保持乐观的策略我都懂,却完全没法应用起来,仿佛有一个屏障横在那里,阻止我和能够帮助我的心理学知识接上头。我终日思考,可是没有结果。

有一天,表妹来家里玩,和我边做饭边聊,讲她工作的压力和同事的不友好,以及她怎么应对的。听了她的话,我笑着逗她,你可真是,所有的不好都是因为别人。她看着我说,是啊,遇到了故意刁难我的人,我都觉得是他们的错,不然我得多郁闷啊。我豁然开朗,没错,阻止我和心理学里应对压力的策略接头的屏障就是这个,我的归因方式出了问题,我固执地将自己生活中出现的消极事件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自己,并为此忧虑不堪、闷闷不乐,这个坎儿过不去,什么心理调节的方法都不管用。当我改变了归因方式,不再把所有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尽力客观分析解决的方法并付诸努力实现时,快乐也就如约而至了。

可见,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焦虑、不安、烦恼、愤怒这些影响身心健康的情绪体验大都并非由于困难和挫折本身导致,而是与我们对别人行为的原因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推测有关。这种对行为或事件原因的分析就是归因。当我们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事情,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这是为什么,并由此选择自己应对的方法和态度。归因没有对错之分,但有好坏之别。坏的归因会导致自己的焦虑、紧张和抑郁,但如果归因好了,则会带来释然、快乐和平静,甚至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试着理性客观地归因

1976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一家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位妇女写给“亲爱的阿比”的公开信。信的内容如下:亲爱的阿比:

我是一位离过三次婚的34岁女人(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不能容忍懒散成性的人)。我的问题全在于我的鼻子。在我18岁时做过一次鼻子外科整形手术,由于大夫的失职,手术做得令我很不满意,所以我在21岁时又对它进行了整形,可是这一次情况更糟。我觉得我的鼻子就像黏在脸上的标签一样,使我显得非常难看,所以我总是难以结交朋友。我找到当地的一位著名外科整形医生,答应向他预付所有的酬金,希望他能为我再做一次整形手术,可是他拒绝了我!他说再高明的整形医生都不会使我愉快,因为我有情绪和社会适应问题,我应该面对而不是责备我的鼻子!他还进一步侮辱我说,我应该用我的钱去找心理医生!亲爱的阿比,我的心理和头脑真的没有任何问题,我的问题全在于我的鼻子。你能向我推荐一名优秀的外科整形大夫吗?我愿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这封信使我们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位女士解释生活挫折的原因及意义的方式,那就是将一切生活的不幸归咎于外部的、她完全无法控制的方面,她所有的厄运和打击都是

归因: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结果产生原因的分析,会受到线索、情绪等环境或个人变量的影响,并会影响个体或组织的后续行为。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提出。因为她接二连三地碰到懒散成性的丈夫和不称职的医生。如果这种归因是正确的,那么当她遇到一个态度和善、医术高明的大夫和勤劳朴实的丈夫时,这些不幸就会离她而去,幸福生活就会到来。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针对如何做出客观的归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事实;(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而要决定到底是内部还是外部归因则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一是区别性,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就上述女士遇到的问题来说,为她整形的医生的其他病人是否都不满意自己的鼻子?显然不是,可见问题并不在医生身上,而在于她自己。二是连贯性,是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这位女士碰到的丈夫和医生如果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这样对待她的,则应该归因于外部;而如果不是,则应归因于她自己的原因。三是一致性,是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和她相似的情境都会归因于自己的鼻子,我们就可以认为她的不幸是鼻子造成的。

从上述三方面分析看,我们知道,这位女士所面对的问题具有高区别性、低连贯性和低一致性,因此正如她最后求助的那位整形科医生所说,她应该将花在整形上的钱用来做心理咨询。当这位女士学会用一种更客观、正确的对挫折的解释来代替原来不加区分一切归于外因的解释时,她就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方法来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学会乐观地归因

上个礼拜我出差,返回的时候打了一辆出租车,与其他车不同的是,这辆车的驾驶者是一位腿部残疾的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是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的,为了谋生专门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的轿车,每天到机场大巴停靠点去找到机场的客人。我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她的名片的,约好她在我开会的地方等。因为开会时间延长,她等了我二十分钟。在见到她前,我以为她会像许多我见过的出租车司机那样不耐烦和生气,没想到她笑着跟我说:“姑娘,我跟周围的出租车司机打听了,今天绕城高速出了车祸,所以咱们得从城里绕,城里堵车,我才催得你急。”上了车,我从后视镜里仔细地端详她,她正认真地开着车,圆圆的脸上还带着一点笑容。

我说我很佩服她,因为如果她不说,我根本看不出她是个残疾人,尤其是她一路都在笑着说话,完全没有一点身处艰难生活的忧虑。她跟我说,她家的姐妹都有小儿麻痹,姐姐躺在炕上都起不来,自己病稍轻一点就开车赚钱养家,其实生活很难,但她接受这个与生带来的残疾,也努力地赚钱让家人过得好些。

从这位大姐的身上,我们能看出她有一种非常乐观的归因风格。她没有对自己的不幸怨天尤人,既没有认为这些不幸都是自己的错,注定自己倒霉;也没有认为这些不幸自己无法克服,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有尊严。事实上,我们对挫折和不幸的解释表明了你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的归因风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即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容易放弃的人相信发生在他身上的坏事或者霉运是永久的,而能够抵制厄运的人则相信导致不幸事件的原因是暂时的。比如,你如果认为节食对减肥根本没有用,那就是一个悲观风格的归因;但如果你认为常出去吃饭,节食肯定成功不了,则是乐观风格的归因。乐观的人将失败看作暂时性的,认为失败很痛苦但总会消失;而悲观的人则会将失败的痛苦变成一种积怨,即使只是一点小事,也有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月闷闷不乐、无法安心做事。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具有普遍性特点的解释风格会在很多情境中造成人觉得无力解决困难,而特定性的解释则只会在某些时候觉得无力解决困难。乐观的人会认为坏事情发生是有特定原因的,好事情的发生是普遍的;而悲观的人则认为坏事情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好事情的发生是有特定原因的。

拉我去机场的大姐显然是认为她的腿不好是小儿麻痹症造成的,但她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因此完全可以驾驶残疾人专用小轿车赚钱养家。但如果她是一个悲观归因风格的人,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的腿不好,所以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都无法克服,陷入悲惨的境地。

最后一个影响乐观和悲观归因的因素是人格化。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把所有的错事都怪到别人身上,而把好事都归功于自己,这种人自尊比较强,也更爱自己。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认为错误都是自己的,当坏事发生时首先埋怨自己。前一种人是乐观的归因风格,而后一种人则是悲观的。

你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来和自己做比较,看看自己是一个乐观者还是悲观者。悲观的归因会带来很多害处,比如抑郁、潜能无法发挥、健康问题、生活缺少情趣。因此,当坏事发生而我们又无能为力时,可以假装把自己的挫折都怪罪到别人的身上,以此来减轻我们心理和情绪的负担。当然,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只有当我们感觉自己很抑郁、无法解脱时可以使用这一招,因为抑郁的人尝尝把不是自己的错的事情也揽到自己身上,负了许多不必要的责任。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行动者归因鼻子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逃跑的鼻子
你的鼻子超级棒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联网+”的积极行动者
鼻子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