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E大调练习曲Op.8 No.5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2013-12-19 02:16柯晓东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练习曲大调肖邦

柯晓东

莆田学院艺术系,福建莆田,351100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是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是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多样,早期的音乐作品与中期、晚期的音乐作品呈现出迥异的音乐风格。斯克里亚宾早期的音乐风格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他对肖邦非常赞赏,并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尝试模仿肖邦[1],所以他的早期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在他音乐创作的晚期,神秘主义是他最主要的创作思想,同时,这一时期,斯克里亚宾对神性的探索与对宗教、哲学的研究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因此,他的晚期作品充满了异样的色彩,晦涩难懂。斯克里亚宾还是无调性音乐的先驱,在他创作的中晚期,如1903至1908年间创作的作品《两首音诗作品71》和《五首前奏曲作品74》,都是对无调性音乐创作的尝试。目前,国内关于斯克里亚宾的研究文献有不少,主要集中在研究他的中晚期作品以及神秘和弦,还有少数研究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的文章,但是多数是从宏观角度来阐述他的整套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奏分析,也有一些单独研究其中一首练习曲的文献资料,比如非常著名的作品8之12和作品2之1,而关于E大调练习曲作品8之5的文献资料则非常少。本文根据目前对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风格的研究,结合演奏实践和录音版本的比较,探讨作品8之5的作品特点与演奏方法。

1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风格

斯克里亚宾(1871-1893)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曾经师从李斯特的学生莱谢蒂茨基。受母亲的影响,斯克里亚宾很早就开始学习钢琴,早年,他曾经与拉赫玛尼诺夫一同师从尼克莱·兹维列夫,在兹维列夫的指导下,两人都展示出了惊人的钢琴演奏天赋,不过他们两人的演奏风格大不一样,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清晰、准确且冷静,而斯克里亚宾的演奏风格绚丽、更加感性[2],这种风格在他早期的钢琴音乐中也较多地显现出来。斯克里亚宾有多位家族成员都是军人,而他自己在1882年也应征入伍,参加了莫斯科第二陆军部队,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许是促成斯克里亚宾多种音乐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中晚期作品与早期作品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

斯克里亚宾曾经在练习李斯特的《唐璜》改编曲和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这两首技巧绝难的钢琴曲时损伤了自己的右手,当时,医生认为他的右手再也无法恢复,但是后来他还是非常幸运地重新恢复了右手的机能。在斯克里亚宾右手受伤的这段时间,他苦练了左手的钢琴技巧,这也很明显地影响了他后来的钢琴练习曲创作。从他的练习曲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曲子都是针对左手的各种困难而创作的,演奏者在学习他的练习曲时都会感觉到左手比较难弹。从这点来看,斯克里亚宾也是一位具有“悲情英雄”色彩的音乐家[3],他虽然不幸地损伤了自己的右手,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却勇敢地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保持对钢琴的热爱,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练习曲。

2 E大调练习曲作品8之5的音乐特点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练习曲一共有26首,他的练习曲作品编号比较复杂,总共包括了5个作品号:作品2、作品8、作品42、作品49、作品56和作品65,其中的作品8创作于1894至1895年。此时的斯克里亚宾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已经在巴黎享有盛誉,开始在自己的母校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并且和一位年轻的女钢琴家结婚,事业与爱情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因此在作品8的12首练习曲之中充满了美好的思绪和无拘无束的情感。从音乐风格上看,这部练习曲还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尤其是对肖邦音乐风格的模仿。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都强调超越技术表现音乐,要求演奏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练习曲所针对的钢琴技巧,还需要很好地表达出音乐内容,每首练习曲都有很形象生动的音乐内容,这些特点在作品8之中都有所体现。这套练习曲一共是12首。肖邦和李斯特都曾经创作一整套12首的练习曲,如肖邦的练习曲作品10和作品25,李斯特的超级技术练习曲S139。可见,斯克里亚宾对肖邦的崇拜,不仅在音乐精神上,还在形式上也模仿他。其中的第5首练习曲——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单三部作品,结构、和声都趋向于欧洲古典音乐传统技法,此时的斯克里亚宾还没有使用四度叠加的“神秘和弦”与独具特色的和声,调性也很明朗。

2.1 技术特点

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对技术上的要求都很有针对性,但同车尔尼、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总体上看,车尔尼的练习曲更多地侧重于手指跑动的灵巧、均匀,以音阶琶音练习为主。肖邦和李斯特的练习曲技术要求更加全面,但同样重视音阶和琶音的练习,并在车尔尼练习曲的基础上对音阶和琶音进行强化拓展。而斯克里亚宾的整套练习曲中却没有一条是针对音阶和琶音的练习[4],这首E大调练习曲中使用的钢琴技巧主要有和弦和8度,其中和弦包括了左手的琶音式刮奏和右手的大跨度移动。左手的刮奏和弦跨度较大,有许多10度和弦,还有最大跨度达到12度的开放和弦,这些和弦对于手大的演奏者来说刮奏起来尚不容易,而斯克里亚宾的手只能勉强够到9度,由此可见,他在右手受伤之后对左手的训练强度是相当大的。右手在弹奏和弦的同时还要兼顾暗藏在和弦中的旋律声部,这对手指力量的控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8度技巧在这首练习曲中也大量使用,不过,斯克里亚宾并没有单纯使用8度来弹奏,而是在8度双音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延留音,这样,在编排8度弹奏指法时就要考虑到连奏的可能性,有些地方可以用手指来实现连奏,如使用15到14,或者15到13的指法,而有一些则需要依靠钢琴的延音踏板来实现连奏。此外,由于加入了延留音,在弹奏8度时就必须使用手腕和手臂的抖动,这种弹奏方法在肖邦练习曲Op25之10中也有使用。

2.2 结构特点

作品8的12首练习曲曲式结构全部为单三部曲式,每一首的篇幅都很短,但是构思严谨,每一首练习曲都是精致、性格不同的小品。E大调练习曲遵循了平衡和对称的原则,其结构如下:呈示部(1-16)、展开部(17-32)和再现部(33-58)。呈示部由4个乐句构成(4+4+4+4),第一句在主调E出现,第二句在属调B上出现,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展开部也是由4个乐句构成(4+4+4+4),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句可以细分为4句(1+1+1+1),第三句可以细分为(2+2),最后一句经由属七和弦引入再现部。再现部在呈示部的基础上加入10小节尾声(4+4+4+4+10)。其中呈示部表现出来的情绪是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展开部则转变为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从总体上看,作品的情绪是不断推进的,三个段落的律动感也随着节奏的变换而逐渐增强,演奏时应当注意将各个段落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整首作品结构清晰,乐句对称,调性鲜明,形式上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传统。这种稳定均匀的结构在作品8的其他练习曲中并没有再次出现,因此,这首练习曲的结构在全套作品中是相当独特的。

2.3 节奏特点

这套练习曲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创作元素,12首练习曲中每一首都有三对二的节奏,有几首还有特别复杂的四对三、六对五、五对三的节奏,如第2首、第4首、第9首、第10首、第11首。E大调练习曲在这套练习曲中的节奏上不算复杂,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节奏都是非常规整对称的八分音符和一些常见的附点音符(谱例1),只有在再现部加入了三连音的节奏(谱例2),尾声部分有右手的三连音对左手的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谱例3),从技术角度来看,这首练习曲的节奏并不难。由于再现部使用了三连音节奏,乐曲的律动性在这里得到了强化,与呈示部相比,这里的情绪涌动更加激烈一些。

3 E大调练习曲的演奏方法探析

斯克里亚宾早期的创作风格十分接近浪漫主义,尤其是他对肖邦喜爱有加,并对肖邦进行模仿,因此,这首练习曲的音色应该要适当控制得柔和些,即使是最强的部分(展开部的第三和第四句)也应该将ff的和弦弹奏得圆润饱满一些。从技术上看,弹奏出这种声音应该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前移,将重量尽可能多地传到键盘上,但是下键又不能太快太狠,在弹奏和弦和八度时手掌的架子要牢,指尖要挺住不能松,弹完之后要立刻放松,不可以一直压着琴键,从而让钢琴的制音器完全离开琴弦,使钢琴最大程度地产生共鸣。俄罗斯钢琴学派一向推崇这种重量弹奏法,那些伟大的俄罗斯钢琴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下键厚重、音色饱满圆润。钢琴家基辛(Evgeny Kissin)在描述前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Emil Gilels)的音色时说他的声音是“黄金般”的音色[注]注:见David Dubal.The Golden Age of Piano.,也就是声音通透、共鸣强烈。从许多录音版本来看,总体上演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以及许多俄罗斯钢琴作品,触键都要求厚重、扎实,从而弹出这种“黄金般”的音色。

这首练习曲的调性是E大调,斯克里亚宾认为音阶上的12个键,每个调性都有自己的颜色,据说斯克里亚宾将他自己使用的钢琴每个琴键都涂上一种颜色,E这个音在斯克里亚宾看来是浅绿色的[5]。他在乐谱上标明了Brioso(充满生机的)(谱例4),而E大调代表的浅绿色正是充满生机的颜色,因此,斯克里亚宾创作这首练习曲时选择E大调,应该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弹奏这首练习曲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展示出蓬勃的生机。这一点在弹奏速度上就要认真斟酌,不能弹奏得太慢,不应该将这首作品演奏成肖邦那样的婉转抒情。乐谱上的第1小节处标明了semplice(单纯,纯朴),提示演奏者要慎重使用自由节奏rubato,当然,这样做对演奏技巧上的要求就更高了,在不改变速度的前提下,要做到准确无误的大跳是需要一定时间练习的。这首练习曲的高潮部分(展开部后两句)可以考虑将速度提高一点,这样更容易把音乐情绪推上高潮,而在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每个抒情的乐句的连接部分,如第32小节(谱例5),则要注意慎重处理ritenuto,因为这里很容易不自觉地将速度放慢下来,造成整体上音乐情绪的松懈。如前文所述,斯克里亚宾重视音乐形式上的平衡对称,那么在演奏速度上的安排也要张弛有度,在乐句的衔接处如果有减慢处理,下一句就要恢复到原速,而在高潮做适当地加速之后,再现部之前就要将速度渐渐地缓下来,以达到整体演奏速度的平衡。

演奏斯克里亚宾E大调练习曲时,需要完成许多和弦与8度的连奏,这样就要合理地安排好指法与踏板。这首练习曲适合手大的演奏者,手大可以很轻松地完成8度连奏,不必依赖踏板。然而,斯克里亚宾本人的手并不大,只勉强够到9度,因此,对于手小的演奏者来说,踏板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也是可以弥补手小演奏8度连奏困难的不足。呈示部4个乐句中的8度中间带有延留音,弹奏这两个8度时,指法可以使用15和14(黑键用14,白键用15),这对于大多数演奏者来说并不难,那么弹奏这两个连奏8度时踏板就可以踩得浅一些,避免音响过于混浊。在4个乐句的连接部分是左手的单音,这里可以不用踩踏板,用左手的连奏就可以完成。踏板在呈示部的使用基本上是与节奏统一的,每小节用4次切分踏板即可。展开部的左右手在保留延留音的同时弹奏8度连奏难度是比较大的,除非手的跨度能达到10度以上,否则就需要依靠踏板来完成。这里的踏板可以考虑踩下去以后轻微地抖动,每一下不需要放干净,这样,既可以保持延留音,又能比较好地控制泛音混响。需要注意的是,展开部的前两句尽管旋律位于左手,力量也标明了sf,但是右手部分仍然不能弹得太轻,因为斯克里亚宾认为旋律与和声本来就是一个整体[2],他有意识地将伴奏部分的重要性加大,导致伴奏部分经常是对旋律线条的补充和加强。再现部踏板使用也应该踩得浅一些,只有在左手刮奏和弦的时候可以完全踩下去,但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在这里三连音的节奏一直持续到最后,如果踏板使用得太长太深,势必会造成音响上的模糊和声部混乱。踏板的使用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受到场地、钢琴性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而且各个演奏者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审美,不过在这首练习曲中,和弦的变换仍然是切换踏板的一个参照。在需要踏板来辅助手指完成连奏部分时,可以考虑使用抖动踏板,这需要非常精细灵敏的控制,演奏者应该以自己的耳朵来判断音响是否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而不应当简单地将踏板踩到底。

4 结束语

斯克里亚宾的E大调练习曲总体创作手法是继承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作品中的乐句和结构在整套练习曲Op.8中是最为规整和对称的,而且音乐情绪与和声都有别于其他的11首练习曲,因此,在演奏整套练习曲时,这首作品会显得非常清新,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这首作品的演奏,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演绎方式,但是演奏者在练习这首作品之前,对作曲家以及作品风格的深入研究还是有必要的。就像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说过的那样:“在带着感情弹奏之前,最好先肯定乐曲中的每一点,正确的读谱是每一个好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坚持的事。”[6]如果缺乏对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演奏出来的音乐就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精髓。同时,演奏者在对作品的风格有了准确的把握之后,对作品的处理细节上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应当融入自己对作品的体会,李斯特曾经说过:“钢琴家不是工具,呆板地传达别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把自己放进去。”[7]演奏者只有将现实生活与自己的情感与作曲家和作品融为一体,才能保持高水准的演奏。

参考文献:

[1]孙婷.斯克里亚宾——“哥萨克肖邦”[EB/OL].[2011-04-24].http://www.plcsky.com/yl/mjhc/165766.shtml

[2]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EB/OL].[2012-09-20].http://en.wikipedia.org/wiki/Scriabin

[3]向往.初探左手独奏[J].教学研究,2010(5):28

[4]余方.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6:6

[5]卞善喜.苏俄钢琴学派的渊源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1994(3):92

[6]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29

[7]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101

猜你喜欢
练习曲大调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G大调随想曲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肖邦
绘事感言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