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3-12-19 12:40:11陆松岩倪玉琴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岗位

陆松岩,倪玉琴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兴起高等职业教育以来,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内涵一直争论不休。如今,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突出强调受教育者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应用能力。然而,在诸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这一理念并不相符,大多数专业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普遍重视不够,学生的实操能力比较弱,难以把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化的职业工作能力。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很多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时仍沿用了传统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同时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但实际教学中缺少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英语的情境。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违背了高职教育一贯主张的“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基本理念。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专业和课程应当反映这个专业或课程中涉及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以圆满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基准,进而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确定和描述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典型工作任务这一理念,通过调研和走访长三角地区多家涉外贸易公司、多位外贸领域资深人士以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实际,梳理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涉及的几大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进一步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恰当地进行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以及改善实践课程教学的成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理论依据

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方法,是将现代职业工作作整体化分析、描述为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在“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对工作进行的整体化分析”[1]。与传统的课程开发方法相比,其更强调工学结合一体化,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社会经验和形成实践能力,提前熟悉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环境。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具体的专门工作”,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2]它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不仅能够较为快速地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也最大化地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以及模拟工作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无缝对接。

将岗位任务这一概念引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优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与改进专业实践教学,逐步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而且有助于专业教师进行适宜的岗位培训课程开发,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改变以往学习与工作、商务知识传授与商务技能培养两套体系相互隔离的局面,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商务知识,自如地运用英语语言,反复地锻炼职业技能,进而提前形成职业核心能力。

二、商务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

典型工作分析,实际上是对职业工作系统分析,“主要包括职业工作范畴和工作过程的分析”[3]。具体来说,它是收集整体职业工作信息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以了解行业的工作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以及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结构要求,并最终为专业教学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表1 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面向一些涉外经济贸易公司、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及服务外包企业,其工作主要包括商务关系的建立、商务洽谈和商务管理等几大类。通过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多届毕业生从事的江苏省内与省外的对口岗位工作进行走访与调查,结果发现,从业者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文件处理、来访接待、安排商务旅行、会议安排、市场调研、网络营销、磋商签约和履约等7项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的职业面向为国际商务助理、行政管理和助理电子商务师等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具体的能力分析与职业要求,见表1。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尽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能力分析中涉及三个核心工作岗位,具体的岗位描述也不尽相同,但三个工作岗位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大致都需要经历这样六个阶段: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与结果记录。商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职场适应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努力构建“工作过程”而不是“学科”完整的系统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那些与商务活动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整体上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课程体系

以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结合区域内产业、行业对应用型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职业分析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开发基于国际商务工作过程、语言运用与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高职商务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能够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同时能够突出专业方向的特长。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模块: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岗位通用能力课程、职业岗位专项能力课程以及职业拓展课程,具体见表2。

按照这个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不仅要能够紧密贴合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而且必须“符合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要涵盖职业标准的技能和知识要求”[4]396。就国际商务助理方向而言,必须构建以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英语应用为基础、商务技能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工作任务、岗位任职要求设置国际市场营销、会计基础和进出口商品知识等核心课程;行政助理方向突出强调办公文件的处理和接待安排等事宜,为此,办公室行政助理实务和秘书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助理电子商务师方向则突出学生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和软件应用能力。因而,由具体的工作过程、专业课程、核心能力和培养方式构成的课程体系是一个主线分明、交叉融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学做结合的课程体系。

表2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2.推行“多证融合”制度

所谓“多证融合”制度,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拥有多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证书。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我们发现:相关用工企业不仅看重毕业生的商务知识与商务能力,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通用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而,不仅要打造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科体系与专业学科体系有效融合的课程结构;而且还需要建构学科专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驾齐驱的多证体系,比如:CET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全国职场英语考试证书、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外贸跟单员证书、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等。在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同时,掌握相关领域的一定知识,形成多维结构化的商务知识网络,拥有多张相互关联的证书,真正实现一专多能。

3.建设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校内共建校企双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多功能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中心,内设数字语音实验室、英语翻译社、国际商务洽谈室和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等,并安装模拟国际贸易、单证、报关等国际商务实训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仿真训练,真实任务项目实操,了解国际商务职业岗位的常规工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商务技能,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展多功能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行业和职业英语及技能培训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考察、选择发展前景好、实习条件优良的涉外行业公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践、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

4.建立适应“商学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判断课程的价值,反馈给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学习者,进而选择、修订、完善课程”[4]514。将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推进高职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质量评价包含企业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院系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效果等四个部分。课程考核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在课程考核总评中的比重充分体现学科特色、课程特色和职业情景特色等,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将一些课程原有的笔试改为笔试加口试的考核形式;有些课程考试则用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考核代替,以证代考。

5.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创造声像并茂、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以及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为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活动提供保障。在教学方法上,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法,例如:任务教学法、团队合作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交际法等。以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手段,开创一体化技能训练式教学模式,构建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教学体系;校内实践环节运用情景模拟与再现,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参与国际商务交际活动;课内课外实现教学平台的对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实现就业“近距离”;结合工作任务模块,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本文考察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向的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别和岗位描述,绘制了具体相适宜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课程体系和适应“商学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推行“多证融合”制度;最终促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为社会与企业培养出更多具有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商务英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8.

[2] 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3] 刘苹.高职课程开发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90.

[4]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岗位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