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职院校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实证分析

2013-12-19 12:40:10徐永兵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苏北产值

徐永兵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概况

江苏是教育大省,至2012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总校数为128所,其中本科院校46所(部委属10所、省属29所、市属4所、民办2所、中外合作1所),高职高专院校82所(省属37所、市属21所、民办23所、中外合作1所)。

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情况如下,南京市19所,无锡市10所,徐州市5所,常州市6所,苏州市16所,南通市5所,连云港市2所,淮安市4所,盐城市3所,扬州市4所,镇江市3所,泰州市3所,宿迁市2所。

江苏省下辖13个市,高职院校在各市分布并不均匀,数量最多的是南京,共设立19所高职院校,最少的是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只有2所高职院校。

这样一种分布状态是否合理,与江苏省的区域经济特点是否相吻合,是否能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需要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影响高职院校分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产值与人口数量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从各市经济产值与高职院校分布数、人口数量与高职院校分布数的关系入手,研究江苏省高职院校设置与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吻合度。

二、江苏省人口经济发展状况与区域格局

《江苏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9 110.2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4%,人均62 290元,高于全国27 207元。至2011年底江苏省境内人口7 898.8万人。江苏省内13个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分布见表1。

表1 江苏省人口、经济产值与高职院校分布表

注:本表依据《江苏统计年鉴2012》和江苏省教育厅网页数据整理所得

三、对江苏省高职院校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的分析

1.对高职院校分布的初步分析

从数据上看,高职院校在各市的分布并不均匀,为了更好地比较各市高职院校数量的差距,可以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比较各市的差距。

(1)均值与标准差

从均值角度看,有3个市高职院校数高于均值,最大差距为12.69;其余10个市的高职院校数均低于均值,最大差距为4.31。为了更好地衡量各市高职院校数的差距,进一步引入标准差(σ)分析。

(2)人口相关性分析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高职院校在各市的分布状态有诸多原因。但教育的实施对象是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资源的分布应该和人口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口越多,高职院校的数量应该越多。依据表1,制作散点图分析各市高职院校数量与人口之间的相关性,见图1。

图1 各市高职院校数与人口数散点图

从散点分布来开,各市高职院校数与该市人口数呈现出正的线性相关性,但散点分布的形状并不清晰。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各市高职院校数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借助简单相关系数,它可以通过数字的方式更加准确地描述数据间线性相关的方向和强弱。

(3)

数据表明,各市高职院校数与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正线性相关,但其绝对值小于0.8,大于0.3,说明其线性关系强度中等。

(3)经济产值相关性分析

教育的发展程度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沿着前文的思路,分析高职院校数和各市经济产值之间的关系。首先依据表1数据,制作散点图分析高职院校数与经济产值之间的相关性,见图2。

图2 各市高职院校数与经济产值散点图

从散点图看,除去南京,其余各点基本都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一条直线周围,表明数据间有较强的正线性相关性。下面通过计算两者的简单相关系数,来更加准确地描述高职院校数与经济产值之间的相关性。

(4)

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数与经济产值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其绝对值大于0.8,表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2.高职院校分布与人口、经济产值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前文已经得出了高职院校分布与人口分布、经济产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明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对表1中的数据进一步展开线性回归分析。

(1)高职院校分布与人口的线性回归分析

(方程1)

方程1表明,人口每增加100万,应该新设立2所高职院校。

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数变动中有48%可以由人口变动来解释。这个数据也说明回归方程对数据的拟合解释一般。

(2)高职院校分布与经济产值的线性回归分析

(方程2)

方程2表明,经济产值每增加1 000亿,应该新设立2所高职院校。

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数变动中有74%可以由经济产

值变动来解释。这个数据也说明回归方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

3.高职院校分布与人口、经济产值的二元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表1的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见表2。

从回归统计一栏可知,判定系数RSquare为0.74,调整后的判定系数约为0.69,说明回归结果的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对原始数据的解释能力较好。

方差分析栏可知回归的方差分析表,最后一栏可知回归的系数以及置信区间。因而可得到回归方程为:

该回归方程说明,高职院校数随着人口和经济产值的增加而增加。

表2 二元回归结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分析表明,江苏省各市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该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产值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江苏省高职院校的设置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是基本吻合的。其中,对经济产值的吻合度要高于对人口数量的吻合度。高职院校办学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落后地区的需要。江苏省高职院校布局有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的趋势,这不利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1.加大投入,新设高职院校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

要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数量稀少的状况,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双管齐下。一方面,省、市两级政府加大投入,在经济落后地区新设高职院校;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在经济落后地区新设民办高职院校。新设的院校在专业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政府在招生方面要给予更多的补贴与优惠,降低新设院校的运营成本。

2.参照本科教育模式,向经济落后地输出高职教育

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南北不均衡的现象,2000年以后,江苏省为发展北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积极推进北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实施了南部本科教育向北部输出的策略,泰州学院、宿迁学院等是这一模式的典型范例。

高职教育可以借助这一模式,由政府主导,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院校牵头,向高职教育落后地区输出教育理念与人才,在这些地区组建新的高职院校,促进当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扶植区域高职教育中心城市,发挥教育辐射功能

江苏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将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理上距离不远,在发达的高速路网支撑下,形成一个1-2小时都市圈。

从目前江苏省的高职教育布局来看,结合3个区域的划分,已经形成了2个高职教育中心城市,即南京(19个高职院校)和苏州(16个高职院校)。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高职教育有辐射全省的功能,但从区域来看,是苏中地区的高职教育中心城市。苏州则为苏南的高职教育中心。

虽然说,现在的高职院校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招生,苏南的、南京的高职院校招收了大量的苏中、苏北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也有很多回到了家乡,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苏南的、南京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其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和苏北地区是有差距的。

高职教育的集聚如同产业的集聚一样有其外部效应,能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因此,在苏北地区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可结合区域实际发展属于苏北地区的高职教育中心城市,辐射整个苏北地区,为苏北高职教育的发展,为苏北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关注落后地区的人才需求

上述三个策略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目标,而诸多的现实问题也会推迟上述目标的实现。为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这一地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还可以采取一些快速有效的措施,当条件成熟时,这些措施可以取消。如可以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设置一些专门满足苏北、苏中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对于这样的专业在政策、经费上给予倾斜,在招生上则向上述区域倾斜,毕业生也主要回生源地就业。通过这一措施可以短期内解决苏北、苏中地区高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1] 缪宁陵.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3):23-26.

[2]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王一群.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探索[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0(1):8-12.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苏北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46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52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8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落后地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卷宗(2017年3期)2017-05-16 12:28:17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南北桥(2017年8期)2017-05-10 00:06:10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28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