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肩负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大学生的重任,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当今社会现实问题,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满意度、认可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使该课程更具吸引力、针对性,进而增强其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毛概”的教学实际效果与它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尚有一定的差距,制约了其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毛概”课程理论原则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偏差,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思想认识能力和理论素质的差异,使得课程教学难度增大。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等素质提高不快,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社会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毛概”课程的认同程度。当学生对许多社会问题和困惑在课程教学中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他们就觉得“毛概”课程教学理论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学生认为“毛概”虽然是必修课,但与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无直接关联,学习意义不大,学习缺乏认同度、满意度。
2012年下半年,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毛概”课程的总体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考核方式等问题,采用不记名方式对南京市部分高校的518名同学进行了关于课程学习的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515份,统计数据如下:
表1 “毛概”课程的教学满意度
表2 学习“毛概”课程的收获
表3 “毛概”教材及相关书籍情况
表4 “毛概”课程的课堂讨论情况
表5 “毛概”课程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对于“毛概”课程,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收获不大,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够,学习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毛概”课程是基础理论课,教学专业性不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目的虽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但其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所讲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与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与解决,学生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得不到大的提升。
对“毛概”课程的社会评价度是指该课程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对课程影响的可接受程度。社会评价度的高低反映了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部分公众对“毛概”课程的评价不高,他们认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不高虽然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也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针对性、实效性不足有很大关联。他们指出,思想政治课大道理多,“大”而“空”,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效果,尤其是“毛概”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社会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自由灵活导致市场主体利益逐步分化、利益群体重新组合,这种社会经济领域的变迁对“毛概”课程的影响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各类社会思潮纷纷涌进,打破了过去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封闭的状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大众与精英等多种思想文化元素相互碰撞,整个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使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在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确立正确的政治信念、立场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缺失,从而给“毛概”课程的教学提出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但其实际地位往往在整个高校学科体系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从属地位。此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常常被教学管理部门忽视。一些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尊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规律要求,普遍安排大班授课,少则100多人,多则200多人。大班教学影响师生课堂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实践教学投入少,专项经费被挪用;在计算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时,实践课往往打折;一些学校还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压缩教学内容,一些教学改革活动或减少或取消,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实际工作中,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培训不足,学习、交流机会不多,导致有些教师在讲课时难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生配备比例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虽超量工作,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一些学校普遍大量聘请校外教师和行政人员承担课程教学。这些外聘教师基本上没有时间、精力去深入了解授课学生的思想实际,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加之一些教师缺乏对本职工作的敬业之心,无心教学,使得“毛概”课程教师数量不断减少,队伍质量下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建设不够重视,教师在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缺乏倾斜政策,使得这些教师感到在学校地位低下,没有前途。
首先,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在新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非主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这给“毛概”课程的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当前在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教材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毛概”教材内容多达15章,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党建等无所不包,内容易与其他思想政治课重复,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从而对课程产生倦怠和厌烦。每个教师讲授这些内容,既要保持鲜明特色,又要有说服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其次,现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未能把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有效整合。课堂上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往往充当的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没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再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毛概”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教学实践过程重形式、轻内容,未能有效做到理论讲授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校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样的人才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级领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外,高校要高度重视以“毛概”课程代表的一线课堂教学,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领高校宣传、教育、舆论阵地。“毛概”课程的教学是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高校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共青团工作、学生工作紧密联系,构成高校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在党委的统筹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应形成合力。高校的思政工作研究会要有一线“毛概”课程的教学人员参加。高校的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论坛要有思政课教师的声音。高校在实施专业建设时要把以“毛概”为代表的思政课程放到重要位置,列入规划,重点检查、督促、指导,确保落实到位。在引进人才时,学校要加强思政课高级专门人才的引进。要避免用专业课代替思政课的错误倾向。学校要出台专门政策,把学生“毛概”课程的成绩列入入党、评选奖学金和各类评优的必备条件。党委要形成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有一线“毛概”课程教师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研究工作措施,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学成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没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1]“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2]“毛概”课程的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教学。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拥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其次,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增强自己语言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清新透彻的讲解、高超的组织驾驭能力上好每一堂课。再次,要为人师表,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应以身作则,做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的楷模。另外,课程教师还应有渊博的知识,通晓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增强“毛概”课程的感染力、说服力。
教材的内容是基础,教师讲授是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课程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在充分把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在遵循教材基本框架结构,保持教学知识点完整和系统的基础上,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学习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跟踪理论的最新发展,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力求讲深讲透课程内容。教师应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有意识地收集和掌握国际国内、经济科技、社会变化发展的相关资料,如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政治动态、相关数据、新的政治法律法规、社会重大事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这些问题。教学内容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使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共鸣。开课前,要通过个别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途径收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修正、补充、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课堂上,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重点讲授现实性、思想性、针对性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是提高“毛概”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强烈愿望,课程教学才能取得实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控制课程班级规模,每班人数不得超过100人,实施互动教学,变教师的单纯课堂灌输为师生平等交流和沟通。要充分运用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辩论演讲教学法、调研教学法、实践课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毛概”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程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基层,到群众中去,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真切感受所学理论的正确与伟大,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直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注重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临考前普遍存在突击复习的现象,即使考试通过,考后也会很快遗忘。当前,“毛概”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应紧扣课程教学目的,拓展考核空间,拓宽考核渠道,加强过程考核,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出勤、发言、笔记、作业等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开放考核、复合考核和实践考核的环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采取阶段测验、读书心得、课堂演讲、课程论文、社会实践报告、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经验交流、口试、笔试、网络化测试等多样化考核方法开展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应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和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在内容安排上,宜采取基础知识题、理论应用题、能力测验题等题类,适当增加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但不能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现成答案的考核内容。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