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素质公选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3-12-19 12:28徐甜甜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师

徐 亚,徐甜甜

高职院校素质公选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科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课程,其开设符合高职教育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并举,构建完整、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就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实际状况来看,素质公选课的内涵和价值似乎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我们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素质公选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其存在问题作出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公选课开设的基本情况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于2009年开始实行全院范围内开设公选课的制度,包括5大模块(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职业与技能类、体育与心理类)共45门课程。此外,依托学院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进平台,作为面授公选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学院从2011年春季开始推出网络公选课程17门。网络公选课不限人数,学生选修相应网络课程后,利用课余时间弹性自主上网学习,完成阶段性作业后可修得学分。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为例,全院面授公选课共有47个教学班共3 052人次,网络公选课的选课人数达1 685人次,可以说学院开设的素质公选课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学院公选课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10个学分(每门课2学分,5大模块各个模块至少修1门,鼓励多选)方能毕业,从管理制度上明确了公选课修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2个校区6个系部共发放问卷660份,收回644份,有效问卷627份,有效率达97.36%,符合统计学要求。

二、调研内容分析

1.学生对公选课态度的分析

(1)对开设公选课目的的理解。在调查中,63%的学生认为开设公选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兴趣特长,增强社会就业能力,扩充知识;34%的学生认为公选课可以补充课内专业知识,让自己在校期间修得更多学分。这说明,学生对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有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有助于学教之间的配合。

(2)学生的选课动机。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选修公选课的主观动机依次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拓展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凑足学分、随大流选热门课。这说明在学院实行硬性学分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选公选课时还是从自身发展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希望多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拓展整体视域。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凑学分,或没有明确目的、随大流。

综上,学生所理解的开设公选课的目的与自己实际选修公选课的主观动机基本相符,这说明高职学生对待公选课的态度比较端正。另外在访谈中,在问到学院开设的素质公选课有否增加学业压力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且比较喜欢,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有一点但会充分珍惜利用时间。

表1 学生的选课动机

(3)公选课出勤情况。由表2看出,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到课率都不是百分之百,有少部分学生经常旷课甚至选而不修,也说明公选课的课堂管理有待加强。从年级来看,一二年级学生每次到课的比例相对较高,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公选课比较重视,也从侧面证明了开设公选课的时间在大一是比较适宜的。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上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课程与之前希望学习的知识差距较大,且大多数公选课上老师不点名;部分学生是因为与实习或社团活动时间相冲突。

表2 公选课出勤情况统计

(4)公选课课堂行为状况。由表3可知,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的男生占30.95%,女生占33.25%,2/3的学生从事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其中以看课外书或做作业为主,男女生分别占38.89%和41.94%。学生的课堂行为与他们起初选修公选课的态度有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势必会影响公选课的预期效果。此外,在访谈中,没有学生表示在上公选课时有学院或系级层面的督导或教师来听课或抽查,说明公选课的教学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易受忽视的一个环节。

表3 男女生课堂情况调查

2.对当前公选课教学、考核方式的分析

(1)影响公选课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表明(见表4),影响学生掌握公选课知识的主要因素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课堂互动和平时的扩展阅读,占79.51%。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严格的考试和考勤制度能够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把掌握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讲课方式和课堂互动方面,对公选课的考核不太重视。因此,学校在开设公选课时应该特别重视对授课老师的选拔,积极倡导名师、教授、青年骨干教师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有激情的教师走上公选课的讲台。另外,在访谈中也有较多学生表示,绝大多数公选课没有教材,不便于进一步拓展学习和巩固复习。

表4 促进公选课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

(2)公选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对“老师的讲课方式”调查显示,34%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能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增加师生互动;31%的学生表示老师只是偶尔叫学生发言;还有27%的学生觉得教师上课时只顾讲自己的,不管课堂气氛如何。与此对应的,在“您觉得老师的教学态度如何”的调查中,50.8%的学生认为老师恪尽职守,认真负责;37.06%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完成教学计划而已。可见,公选课老师大多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公选课的态度比较松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不愿多加干涉。在访谈中,学生也纷纷表示,生动幽默、注重课内外实践、上课时多些问答互动和多媒体展示的授课方式比较受欢迎,而照本宣科、不与学生呼应的讲课则枯燥乏味,听课效率大打折扣。

(3)公选课考核方式。调查显示,当前公选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写小论文,占73.4%。访谈中也获知,大部分公选课结课都以小论文形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一般提交作业即给成绩,很少与考勤及上课发言等表现挂钩,考核单一且宽松,有部分学生甚至直言课程结束后直接从网上原文复制或稍加改动来应付作业。考核是对一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的一种约束,当约束一旦无法发挥作用,学习的动力自然减退。因此,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改进公选课考核方式尤为重要。

3.对当前公选课程设置的分析

(1)公选课科目种类设置。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的种类设置比较满意。认为公选课门类齐全的为57人,占总数的9%;不了解情况的为53人,占总体的8%;选择比较全面和不够全面的分别为234人和283人,各占37%和46%。对“喜欢哪类公选课”的统计显示,5大类公选课所选择的人数大致相当,这说明学院开设的公选课门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种类丰富的公选课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助于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公选课满意率。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没有选到自己想选的课程。仅有293人选到了想选的课,占总数的46.73%,而没有选到心仪课程的学生占总数的52.6%。高达90%的学生希望每学期能修2门或2门以上。深入访谈后得知,很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表示,由于学校对高年级学生优先选课,轮到他们选时已选不到自己想学的课程;选课系统速度太慢以及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也影响他们选到满意的课程;加之选课前缺乏有效指导,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被动盲目地选择了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公选课,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后来学习动力的减弱和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3)关于学校公选课开设的考虑因素。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公选课科目设置的考虑因素由主到次的排序依次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40.58%),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9.3%),学校师资力量和设备(28.46%)以及仿效其他高校的选修课科目设置(2.5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可以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来完善自身的公选课科目设置系统,但最主要的还是依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公选课科目。

(4)当前公选课亟待改进的因素。对当前公选课亟待改进的因素排序依次为: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24.49%)、公选课的考核方式(20.93%)、选课指导(18.47%)、选课系统速度(17.63%)、课程设置(17.29%)和其他(有学生填写教材)。这进一步说明了老师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的上课态度。公选课要真正实现其开设的目的,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4.网络公选课的相关分析

(1)网络公选课的学习行为和授课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6%的学生认认真真在电脑前学习课程直至课程结束,而72.4%的学生在电脑前收看一段时间后,就去做其他事情了。37.77%的学生认为网络公选课内容丰富,方便自主学习,有收获;还有近2/3的学生认为网络公选课内容比较单调,缺乏约束机制,收获一般甚至没有收获。这说明网络公选课的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授课过程缺乏监督,加之学生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学习效果无法保障。

(2)网络公选课授课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学生认为当前网络公选课授课效果影响因素由主到次的排序为:课程讲授单向枯燥,缺乏师生互动情感交流(49%);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24%);有些课程直接链接校外网站视频,并非学院教师原创(23%)。这说明知识的单向传播、缺乏师生互动交流是网络公选课的一大缺陷,是其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访谈中也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面授公选课,学生选修网络公选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或尽快修满学院规定的学分。

三、调研结论及对公选课的建议

1.调研结论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公选课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建校时间短,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历史和文化积淀稍显不足,人文氛围相对较弱,再加上前几年高职生源充足,高职院校扩张迅速,导致其在公选课教学与管理方面重视不够,很多方面亟待改进。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与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基本相符,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确有存在,且除了这些“选而不修”的显形逃课,很多课程存在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隐形旷课问题,即在课堂上做其他课的作业,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的前期宣传与指导力度不够,在公选课的教学过程及考核方面缺乏有效监控;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教学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另外,学生自身也需要更加端正对公选课的学习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深远,老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此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依托学院远程开放教育先进平台推出的网络公选课,由于其丰富性、开放性、共享交互、弹性学习等特点很好地缓解、弥补了面授公选课在师资、教学资源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所造成的不足,满足了广大学生对公选课修读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三年级学生,由于在外顶岗实习或参加社会实践,很难保证每周到校上公选课,网络公选课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既安心实习又专心学习,实习、学习两不误。但另一方面,网络公选课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性的教学监管,网络公选课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将其作为获得学分的一条捷径,很难真正帮助学生获取所需的知识,更不要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思考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选课指导。无论是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都应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进一步认清公选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重专业课,轻选修课”的思想。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公选课前期宣传和选课指导,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选课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说明,更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设公选课的目的,了解公选课的课程性质、内容,讲解难度、深度,选课限制条件以及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考核方式等。各系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需求和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选课,尽可能避免盲目选课。建议组织编写选课指导书直接发给学生,或者将这些信息建立数据库融入选课信息系统,供学生选课前查询使用。

(2)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公选课资源。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科专业实际来合理设置公选课的门类,不断优化,构建具有本校优势和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定期对每学期开设课程的教学情况(包括网络公选课)进行调研分析和论证评价,取消不实用的、对学生获益不大的课程,增开学生感兴趣且实用的课程,调整不同类别公选课程的比例,保持公选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要。对新开课程一定要严格审核,要求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年轻教师或初级职称教师应经过试讲合格后方可开课,以保证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名师上讲台。调研和访谈结果反映学生对公选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期望值较高,建设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公选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和保证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学院而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公选课讲台,强化优秀教师和优秀公选课的示范作用,推进公选课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向校外寻求优质教育资源补充,如聘请兄弟院校或企业行业的专家和优秀人才来共同开设公选课,加强公选课特色课程建设。就教师自身来说,在教学中要加强自律和责任意识,不断优化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互动设计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提高公选课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严格公选课考勤制度。要求教师上课抽查点名,有效管束学生逃课行为,并严格实行与必修课一样的管理办法,即旷课达1/3者,取消考试资格,成绩记零分。

建立健全公选课考核制度。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宜灵活,注重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的考核,鼓励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调查报告、读书心得、课题设计、小组合作答辩、创新实践活动等。此外,考虑将课堂纪律、师生互动状况、平时出勤率、课后作业等记录作为结课考试成绩的必要参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同时也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正。

建立公选课教学激励制度。对课程建设有思路,教学方法、手段有创新,督导或同行专家评价较高,深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学院应划拨专项经费给予支持,鼓励教师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选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对修读学生多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开班数,扩大授课面,增加教师课时费予以奖励;鼓励教师打造有特色的公选课,其业绩可在推荐评选教学质量奖、成果奖、教学名师时予以优先考虑;将公选课的数量、质量和特色纳入系部课程建设成效的专项指标;实行末位淘汰,连续几次没有一定比例学生选修的课程要予以淘汰。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院督导、教务处、系部三级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将公选课纳入学院常规教学检查工作。督导、教学管理人员对公选课随机听课,实施公选课学生评教制度和信息员制度,学生及时反馈上课信息,即时沟通,建立多渠道的公选课信息反馈系统。

(5)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网络公选课水平。网络公选课要严格筛选,除了引进名校名师课程,要注重开发校本精品课程,主讲老师即是指导老师,会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视频学习时主讲老师或责任老师要在每个章节点穿插提问或设置议题讨论,要求学生至少参加3次在线讨论,统计学生的活跃程度和回答情况,并将之作为最后结课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除视频教程外,学习平台应为学生提供详细教案、参考图书、课外读物等各类完备的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一步选择性阅读、收藏、下载、分享。布置阶段性作业,比如学习到一个时间阶段后,平台中的作业模块显示作业题目,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课后作业,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加强学生间互动交流,学习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发表帖子、提出问题与学习平台进行互动,也可通过回复他人提问、帖子与其他学员交流学习,学生点击学习资料、交流学习体会、发表评论或者提问、回复问题后可视具体情况获得成绩加分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

[1] 邹茜茜,张正兢.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0-82.

[2] 罗英.高职高专院校开好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86-87.

[3] 魏宝刚,刘理.从公共选修课考试方式探析高校教学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9-80.

[4] 陈海峰,张俊青.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机制改革的可行性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30):50-51.

[5] 张云霞.浅析高校公选课建设中的几种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07-109.

[6] 罗天群,梁虹,陈平,等.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444-447.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