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2013-12-19 13:47蒋贤斌
党史文苑 2013年1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群众

蒋贤斌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22)

当前,全党正在全面深入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真抓真干的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已能切身感受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拉开大幕,阳光般的正能量、正观念、正风气便开始在党内和社会上缓缓提升,先前的消极腐朽的现象如同乌云雾霾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消散。为了使阳光般的正能量、正观念、正风气成为我们党、政府和整个社会的主导力量和现象,制度建构是关键,但思想教育同样也是关键。在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为了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关心困难群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便旗帜鲜明地把实现劳苦大众、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写入了自己的纲领。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把人民解放和幸福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并在全部的实践中切实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拥护,党的组织与力量才能不断增强,进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也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坚持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建设事业就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相反,如果在“为了谁”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好地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与宗旨,那么就会犯错误,就会出现困难局面。“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政党的立场与宗旨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才能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才能算得上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时代变了,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党的宗旨没有变。但是,具体的内容与重点是有所变化的。在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劳苦大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用革命手段把人民群众从压迫与剥削中解放出来是我们党努力方向与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就成为我们党的努力方向和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P119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坚持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普遍性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部分群众因各种原因,他们的生活仍处于相对困难境域之中。关心关爱各类困难群众,是当前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为了谁”这个问题上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2012年冬在河北阜平县考察工作时极为深情地说:“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扰解难。”[1]P128习近平同志连续用“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来强调对困难群众的态度,不仅表明了他的群众观念之重心,更代表了我们党在“为了谁”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劳苦大众,为了困难群众。

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为靠山、以人民群众为力量之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在各项事业中,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回望历史,在党的事业处于困难时期,总是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革命的火种与力量;党的事业发展、壮大,也正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向前发展而完成的。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期的今天,依靠人民群众,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有强大的生命力。积极鼓励群众的创新创造,就要支持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条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良好的价值取向,千方百计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参与创造的热情,让全体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现。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就是从人民群众实践中获取工作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最具智慧的,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要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工作中,要努力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如果不这样,我们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更难以在群众中得到落实。习近平同志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曾指出: “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1]P126

在新时期的今天,依靠人民群众,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坚持由群众评判、衡量工作的得失与好坏。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习近平同志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2]

三、源于人民群众:树立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意识、做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国共产党下的定义。这个定义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是源于人民群众的客观事实。正因为党是源于人民的,所以,在“为了谁”这一问题上,我们党的回答是坚定不移的:为了人民群众;在“依靠谁”这一问题上,我们党的答题是明明白白的:依靠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我是谁”,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为了谁”“依靠谁”。

源于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意识。把人民群众视为主人,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仆人,只有这样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才能正确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时常站在人民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骄傲自满情绪极为严重,这在思想上已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仆人。既然是人民群众的仆人,为了让主人满意和舒服,领导干部就得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让自己不舒服、不自在。近期,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说: “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他进而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 ”[1]P124

源于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党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自己,就在于有崇高的理想;执政后,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贪污腐化,就在于丧失了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1]P121-122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就能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就会不消沉不动摇,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就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正确认识“为了谁”,就会坚定我们的宗旨与任务;正确认识“依靠谁”,就会找到我们工作的力量基础与源泉;正确认识“我是谁”,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2(1).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群众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