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示验区多党合作的启示

2013-12-19 13:47:13余发良宋绍霞
党史文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毕节民主党派试验区

余发良 宋绍霞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毕节试验区不仅是科学发展的试验区,还被誉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示范区,它在20多年的实践中诠释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留给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建设一些重要启示。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党合作的必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各民主党派也从 “闭门改造”转而面向社会,积极投身 “四化”建设。1979年民建中央暨全国工商联发出的 “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干四化”的倡议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回应。钱伟长认为, “民革、民盟、民进、农工、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都是由有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组成的”, “不少人已花了许多时间和心血,积累了一些知识,需要人家理解,需要起作用,有益于人民,这是知识分子最重视的东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核心,边远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 “四化”建设的难点,贫困通常与民族、宗教、国防问题相交织。现代化不能够靠空讲,经济发展、唯物主义思想的确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是脱贫治愚的智力支持。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讲学,并逐渐将贵州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不仅因为贵州也是多民族的省份,更因为其贫困具有典型性。各民主党派在智力援黔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的新路——以开发扶贫为目的,以边远民族地区为载体,以智力支持为重点,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原则,使双方合作具体化、长期化。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肯定地说: “民主党派开展智力支边,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主党派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2]

历史地看,有别于西方的政党关系,有别于前苏联的政党制度,中国特殊的历史和国情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历史上就结成了一种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它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因为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正确制定了反映全民意愿、凝聚人心的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团结各阶级、各阶层的旗帜。如果说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目标开启了双方并肩奋斗、合作共事的历史,那么,为实现中国梦而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全面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将进一步密切和深化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拓展合作空间,开辟合作新路径,这已被以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为主旨的毕节试验区建设实践和发展历程所证实。

二、遵循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政党合作的基本原则

鉴于前苏联的教训以及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历史,1956年中国共产党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确定为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初期又发展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协力干 “四化”。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点,是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核心,然而1978年的中国仍有绝对贫困人口2.5亿,攻克大面积的深度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面临的新使命,是赋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内涵。边远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为连片分布,科技落后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智力支边 “对于发展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稳定和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都有积极意义”[1]。地处云贵川交界处的毕节,其贫困问题震惊党中央、国务院,为帮助毕节、贵州、西南岩溶山区的人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国务院批准设立毕节试验区,从此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付诸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中,将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毕节人民。

多党并存是为了相互监督,这是西方多党制的核心,然而中国各民主党派 “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 是我们党的亲密朋友”[3]P293。“同志曰友”, 只有志同才能道合,只有道合才可能成为友。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心愿、共同使命,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建设富强国家、复兴中华民族和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促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促进了爱国统一战线日趋巩固。建立在志同基础上的道合,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能够肝胆相照,使双方逐渐成为了挚友、诤友。在接近中国梦的进程中还会遇到可以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问题,只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能够肝胆相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昔日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视为不适于人类居住和生存的毕节山区通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如今也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三、推进党际党内互动:政党合作的有效方式

事物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合作也是双向的,毕节试验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中国政党之间、政党内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之间的互动合作。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不仅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人亲临调研指导,向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呈送调研和论证报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而且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也深入试验区调研指导,给予试验区政策支持,向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通报试验区情况。中共中央统战部既在其中扮演着桥梁、纽带的角色,也代表中国共产党将赫章县确定为自己的定点帮扶对象。贵州省委、毕节地委始终将专家顾问组当作试验区建设的智囊团。

二是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之间的互动合作。试验区成立伊始,它们就组建了 “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顾问组”,以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把脉,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建议,向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请求政策支持。它们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确定各自的帮扶对象、内容和形式:依据执政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战略协助各地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通过智力支持、知识服务、专家参与、群众实践等形式推进决策科学化;发挥信息密集、联系广泛、专家聚集的优势,为各地出主意、跑协调,争取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对某些骨干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对贫困落后乡镇和弱势群体倾注爱心,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尤其科技兴农等培训业务骨干。

三是各民主党派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合作。贵州省各民主党派不仅在联系各民主党派中央与地方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还向地方人大、政协和政府提出关涉试验区发展的议案,并与所属政党中央一道开展定点帮扶和进行各种支持。致公党贵州省委向地方和省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向试验区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动党员参与试验区公益活动。民革贵州省委将帮扶试验区作为其社会义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试验区建设。民进贵州省委积极参与试验区教育扶贫。民盟贵州省委积极探索小试验中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毕节试验区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承担了 “小试验、大方向” “近期做示范、长期探路子”的神圣使命,而且还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进行了新试验,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政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探索了路子,也为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做出了示范。历经20年建设和发展,试验区绝对贫困人口由1988年的312万锐减到2007年的49.89万,曾经被称作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迅速恢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表明,政党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监督关系,还可以是一种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只要能够确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找准共同目标,承担共同使命和社会担当,遵循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只要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能够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就能够推进并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提升中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并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包俊洪.时代的记忆(下)——纪念“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建 20 年[J].人民网,2009-02-17.

[2]胡锦涛.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贵阳召开的智力支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贵州日报,1987-10-06.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毕节民主党派试验区
18个自贸试验区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44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寻味贵州——毕节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游洞——毕节织金洞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8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北方音乐(2015年21期)2015-04-29 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