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规律性要件探究

2013-12-19 11:22张书林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年4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群众制度

● 张书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客观规律,年轻干部的成长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就是: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内部各个要素以及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本质上就是年轻干部成长科学化的集中呈现。正确把握和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就能够推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有效规避各种显在或潜在风险及负面影响,使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工作切实成为组织认可、群众认可的满意工程。

从对影响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内外部条件与要素的剖析入手,促成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规律性要件,主要应涵盖以下基本范畴。

一、自我修炼:年轻干部成长的决定因素

习近平指出:“打铁先要自身硬。”年轻干部能不能成长起来、成为有发展前途的栋梁之才,最为关键、最为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自我修炼是不是到火候、是不是到家、是不是到位。如果年轻干部的自我修炼不到家,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政治进步和发展的机遇来了,也不一定能够抓得住。所以,年轻干部的自我修炼是他们能否获得进步成功的自我奠基和“敲门砖”,不断提高自我修炼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年轻干部的前途命运。

年轻干部的自我修炼所涉及的方面和层面是广泛而复杂的:有需要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的综合性学习修炼,有需要提升自身能力素养、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的综合性能力修炼,有涉及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理想信念、群众观点、优良作风、宗旨观念、拒腐防变等的综合性品德修炼,有包括个人气质、工作生活态度、吃苦耐劳、逆境挫折等在内的综合性人格修炼,等等。不过,从年轻干部自身相对匮乏的素养入手,当前要特别注重以下方面的修炼:

一要着力提高德性水平。“才略强、德略弱”是年轻干部的普遍特点。要契合我们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年轻干部就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德性水平,特别是要注重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培育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二要树立勇于进取的意识。敢想才能敢干。年轻干部要谋求更大的政治发展空间,就要有坚定的进取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懈刻苦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近年来,年轻干部“边成长边腐败”的事例已经不是简单的个案,俨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年轻干部对各种腐败行为的免疫力,使他们在面对权力、金钱、美色诱惑时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要培育不骄不躁的品格。要低调做人做官,不摆架子;要务实干事创业,不搞形式主义;要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保持足够清醒,不得意忘形;要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要只看到权力的荣光,更要看到权力背后责任的沉甸甸。

五要培育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务实干事,不要耍小聪明;要敢挑重担,不要挑肥拣瘦、避重就轻;要做好细节和执行工作,不要在小事上摔跟头;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味想当然。

六要保持对机遇足够的敏感性。关键是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年轻干部能够在审视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牢牢地抓住机遇。这就要培育强烈的机遇意识,对可能到来的机遇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七要有意识地在逆境中锤炼自己。年轻干部的成长也要不回避逆境、有意识地在逆境中展开,在逆境中培育品格、能力和作风,在逆境中经受风吹雨打的锻炼。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年轻干部都要不怕苦难、学会吃苦、敢于和善于吃苦,只有在逆境经受得了苦难、锻炼了自己,才能强健自己的身心,否极泰来,迎来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二、组织培养:年轻干部成长的必备要件

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青年的总体格局之下,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起来,显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关心爱护。组织的培养在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中,具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要提早发现好苗子。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对于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应该提早发现,纳入组织视野和重点关注范畴,进行重点培育。

二要因材施教设计培养方案。党组织应根据年轻干部的不同特点和性格,有针对性地甚至“一对一”地设计出不同的培养方案,推动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要及时提醒批评监督年轻干部成长。发挥组织培养在年轻干部成长中的功效,必须要求党组织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及时提醒、“敲打”、“打招呼”,要求主要领导同志定期与年轻干部进行谈心,及时发现年轻干部成长中的不良倾向,帮助年轻干部纠正偏离的航向,回到正常的发展轨迹上来。

四要多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铺台子”、“搭梯子”、“压担子”。在年轻干部的成长中,搭建一个便捷的梯子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同志要对年轻干部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和经验指导,帮助年轻干部尽快定位角色、熟悉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这样进步的周期就会大大缩短。同时,年轻干部要尽快成长起来,更需要组织上的压担子、派任务,需要组织上有意识地在急难险重岗位上去锻炼年轻干部、有意识地在复杂的工作局面和关系处理中去锻炼年轻干部。

五要“抓大放小”进行培养。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中,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大方向,对于其不妨碍全局的小毛病可以容许其慢慢改进,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将有小缺点的年轻干部一棍子打死。同时,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有干劲、有激情、有创造性,但因经验不足可能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或细节上的问题,这些如果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就不必过于纠缠不放。

三、实践锻炼: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

必须有针对性地将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作用发挥的实践岗位上去锻炼,帮助他们对照实践找差距、扬长避短健康成长。而且,那些越是有发展潜力、培养前途、可作栋梁之用的优秀年轻干部,越要舍得将他们放到实践中、放到艰苦环境和复杂形势中去接受实践锻炼。

从大的视角审视,年轻干部成长的实践锻炼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自身的自动自发锻炼——自我锻炼和在组织的安排和规范下进行的锻炼——组织锻炼。

自我锻炼主要是指年轻干部个人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中去进行的全方位锻炼过程。大多体现为年轻干部主动到实际工作第一线、群众工作第一线、维稳工作第一线去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实践材料的过程。

组织锻炼主要是指年轻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到不同岗位实践中进行锻炼的过程。其要义是:通过上派锻炼、下派锻炼、外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交流锻炼、支援工作锻炼、急难险重任务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年轻干部经受复杂多样的、多职务、多岗位的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当前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现实出发,为进一步抓好和深入推进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我们必须切实把握以下要点:

在舆论导向上,要鼓励选拔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到情况复杂和艰苦的地方去经受考验、成长成才。

在工作导向上,要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区别不同情况、不同需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年轻干部。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有重点地”多压担子,大胆启用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对于那些经历比较单一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交流,使他们在跨领域、行业、部门的交流中得到锻炼提高;对那些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要“有意识地”放到县乡基层、企业生产一线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锻炼,使他们更深入感性地了解基层工作,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和距离;对那些有发展前途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要“有选择地”放到解决关乎基层和群众的民生问题、突发事件以及一线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艰苦环境中去锻炼,考验他们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等。在上述导向的基础上,要根据“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良驽”的原则,注重选拔那些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

在专业导向上,要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年轻干部的专业素质、专业特色、专业能力的发挥,把选拔上来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在优选导向上,加强对特别优秀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使他们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经历风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长成熟起来、“见到彩虹”。要重点针对那些文化程度高、专业水平突出、有发展潜力但又长期在机关或事业单位从事业务工作而得不到锻炼机会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推行培养锻炼式交流,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通过下派挂职、上派锻炼、外派培养等形式,使年轻干部丰富工作经历、找准差距不足、提升工作水平、激活应变能力、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以备将来担当重任之用。

四、群众感情:年轻干部成长的牢固支点

在年轻干部的成长中要突出讲群众感情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规律来认识和把握,要着重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一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分析问题,自觉把人民群众当做党的主人、亲人、恩人,满怀无限敬畏崇敬之情、无比关心热爱之情去看待群众、对待群众、善待群众。

二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应当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应当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广泛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和民生诉求,倾听群众的呼声。

三要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

四要自觉做到执政为民。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来执政的政党,因此年轻干部在行权过程中要坚决做到执政为民,不打折扣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绩为民所树,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五是不要与民争利。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吃亏问题,经常纠结纠缠于自己到底是吃亏了还是没有吃亏的患得患失之中,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个人的“投入”与“产出”,就很容易陷入与民争利的境况中,其政治发展空间就会在无形中被自己堵塞。

五、环境因素:年轻干部成长的推动力量

一般说来,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通常包括政策环境、党内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一)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通常是宽松民主的人事工作政策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预留出的上升空间。它包括: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践行干部工作的“四化”方针尤其是其中的年轻化方针,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作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公道、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有意识地加大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等等。

(二)党内环境

党内环境就是指全党上下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认识与态度,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全党上下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保持党的执政地位长期稳固的高度,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都是坚决支持和拥护的。这就构成了我们党大力推进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良好党内环境。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的基本面是社会关系、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可以使年轻干部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全面提升自己适应社会、领导社会的能力素养。

(四)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在年轻干部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可小视的。有学者提出:消除人们基于家庭环境、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质疑,可以引入家庭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公示制度,将可能影响到选拔公平公正、引发民众质疑的年轻干部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及时向全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如果一旦发现某一年轻干部的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干扰到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性,就要一查到底。

六、制度安排:年轻干部成长的坚强后盾

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指通过制度建设、制度设计,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所营造的最为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制度保障。

总的看来,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是一个综合性制度体系

干部成长是由具体制度群、党规党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多层面的要素构成的,不能将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仅仅看作是单一制度要求的体现。

(二)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是涵盖广泛的制度体系

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教育、管理、监督等其成长的各个环节及流程,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制度设计,以使年轻干部成长的全过程都实现制度化,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

(三)对年轻干部成长中制度建设的最大威胁来自“潜规则”

目前年轻干部的成长已经有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规定办事,就能够保证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规范化,平息党内和社会民众的疑虑或非议。但现在的问题是,个别地方领导同志的头脑中在年轻干部成长的现有制度安排之外,又建构了一套“潜规则”体系。这套“潜规则”体系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中搞形式主义、暗箱操作、纵容跑官买官卖官,是直接为个别领导同志的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服务的,是直接为个别领导同志的子女、身边人、亲朋好友、行贿人等“关系人”,能够实现在年轻干部选拔中及时“上位”而暗地里保驾护航的。

七、破格提拔:年轻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

时下年轻干部日益成为关系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法宝,在推进党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应再大一些,尤其是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又是事业急需的年轻干部,更应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迅速脱颖而出。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辩证的思路:既要按台阶一步步地来,同时又不能唯台阶,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非常急需的年轻干部可以让他们越级上来。邓小平指出:“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意义上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的过程。”由于这样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以前那种“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干部,我们再也不能这么干了”。[1]但同时,他又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老守着关于台阶的旧观念”,要“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样才能大胆破格提拔”,尤其是对于“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2]这一辩证思想,一方面,反映了邓小平注重尊重年轻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从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成才出发,实事求是地按照年轻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办事的一贯品格。也因此,按台阶又不唯台阶,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破格提拔,这成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必须遵循的一条特殊规律。

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过程中,坚持按台阶又不唯台阶,这本质上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顺着台阶一步步来,这是最基本的、最普遍性的要求,也是维护年轻干部成长秩序的必然选择。如果这种秩序得不到维护,谁都渴望从金字塔的底端一夜之间上升到金字塔的顶端,并为此勾心斗角、不择手段,那么党政权力体系的金字塔就可能倾覆。但同时,对于特别优秀的个别年轻干部,也要给他们一个充分上升的空间、提升自己的舞台,使其能量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就要在政治体制、制度安排、政策体系中为他们创造越级而上、破格提拔的机会。这是年轻干部成长中的个案、特殊性要求,是“例外”性情况,不是主流。要使这种例外性情况,能够为党内和人民群众真正认可和信服,消除不必要的误解、质疑甚至反对之声,就要确立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硬性标准,建立公平公正的组织生态,多渠道展开对拟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使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全过程都暴露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4.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群众制度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