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条直达的航线
——台湾游记

2013-12-18 08:51李建新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基隆鸡笼博物院

文/李建新

“乡愁”是一条直达的航线
——台湾游记

文/李建新

基隆改名,看台湾的地域文化

基隆植入我的骨髓,是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电台里播了一首“鼓浪屿之波”的“每周一歌”。“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曾经勾起我对基隆的无限向往;而“基隆港把我滋养”的句子使我感到基隆港就是一个母亲。

所以当我到达台湾之后,选择的第一个行程就是去基隆港。

基隆是更名后的名字。据说这个地方最早的名称是“鸡笼”。远在明朝的时候,大陆的人渡船到达这个地方的时候,远远地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显著的岛礁,特别像一个鸡笼,而那个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名字,于是就想象化地把它命名为鸡笼。后来当地人觉得这两个字不怎么好,于是就完全按照读音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基隆市位于台湾岛最北部,是一个港口都市。辖7个区、7个附属岛屿,总面积132.76平方公里。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郑经(郑成功之子)率部赶走。日本入侵时期(1895年至1945年),设基隆郡基隆街,后来升格为市。1945年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接管后,成为省辖市。现辖仁爱、信义、中正、中山、安乐、暖山、七堵等7个区。

基隆人喜欢把他们的城市与美国东海岸的佛罗里达比。这里的海、天、云、水以及自然环境完全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美丽的海港。

我造访的时候,是阴历的七月。在台湾,阴历七月是很大的一个民间节日,专门祭奠“逝去的亡灵以及安抚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鸡笼中元祭”每年农历七月于台湾北部的基隆地区举办,为台湾重要民俗祭典,名列交通部观光局“台湾十二大地方庆节”之一。鸡笼中元祭以农历七月中元节为核心,涵盖相关民间宗教仪式与官方、民间的周边艺文活动。大体上从农历七月一日老大公庙开龛门开始,历经十二日主普坛开灯放彩,十三日迎斗灯绕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灯游行、海滨放水灯头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钟馗,八月一日的关龛门等,祭典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中元节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其宗教祭典却涵盖整个农历七月,台湾俗称“拜好兄弟”的节日。

“鸡笼中元祭”(保持传统“鸡笼”二字而不用“基隆”)是台湾地域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每年七月,不仅台湾、大陆、东南亚等地,甚至有欧洲、美洲等地远道而来的人参加这一活动,而且我还看到了有关这个活动的论文集、其他相关图书、影像资料等。

此外,这里有许多寺庙,祭天、祭地、祭海,祭祖先等,也有许多民间的活动,基本完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大陆早年取缔或者禁止的一些东西,这里都保持了下来而且还与时俱进,这些东西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参与,它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了世界。

拜访台北故宫博物院——情感落差的出现与消解

我是带着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的既有印象和概念造访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希望的是能够寻找一种对应或者类似,结果是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大的落差,而参观结束后则是那些落差基本消解。

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虽然模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但这个博物院完全不同北京或者沈阳的,它不是传统的庭院式的、宫殿式的,仅仅是在外观上类似,博物院主体建筑竟然有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我原来设想的在这个“大大的皇家大院”里徜徉一个下午的计划,也因为这个博物院是个多层建筑,没有很宽敞的室外空间而只好局限在一个四层的建筑物里。

据说这里存放的文物有60万件,但我们能够看到的却不到三分之一。打听后才知道,由于受制于场地,这里的文物是定期轮换展出的。也就是说,想把这里的文物看一遍,至少要根据展出轮换的时间,来三到四次才可以,需要化整为零,这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是完全不一样的。

导游介绍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说老实话,由于历史知识、文物知识以及综合知识的局限,本人参观博物馆这样的场所,基本是附庸风雅,也不排除日后对别人炫耀的想法,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想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深深地喟叹,凉气倒吸,感怀历史的博大。加之台湾之于大陆的特殊缘故,所以即便知道我逛博物馆常常是“入宝山而空归”,但还是乐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

好在本人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在任何一个博物馆,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观摩书画展品中度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吸引我的自然也是历朝历代的书法精品展。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堂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无不让我如饮甘醇,大快朵颐;而近代名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刘铁山、傅抱石等人的作品,则让我近距离地目睹了大师的书艺,感知了他们的气度与不凡。我忘情酣醉在他们的作品面前,仿佛是在向一个敬仰的老师求教,又仿佛是在接受醍醐灌顶。那种快意,是后来参观台湾任何一个地方也未曾有过的。

只是在欣赏书法艺术方面,使我感到了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博物院无异,书法的宝山使我感觉到这里是如此的充满魅力。“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超过了100万件。设想一下,假如北京和台湾两个博物院的文物合在一起,该会是怎样的一个盛景?这样的规模与内涵,绝对会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倒吸凉气”,绝对是中华民族震撼世界的力量。

为了不忘却,也为了自己欣赏,在离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我尽可能多地买了《富春山居图》的摹本,以及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买到的清代郎世宁的“锦春图”、“八骏图”、“三阳开泰”的黄金画,虽然价格不菲,但我在刷卡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内心的欢喜。结完帐后,收银员特别感谢了我对台湾文化、旅游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特意送了我纪念品。

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以及影印本的《四库全书》,注定会成为我若干年后把玩咀嚼和养老的尤物——因为虽然现在就想,但我目前不得不为稻梁谋。(作者系上海大学国际新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系教授。本文为作者游台湾十记中的二、三部分)

猜你喜欢
基隆鸡笼博物院
在泰国体验鸡笼SPA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给鸡洗澡
视觉
论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以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各类债券及股票为例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小案例
编鸡笼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