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3-12-16 08:11何桂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3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心理

何桂霞

河南郸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郸城 47715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烦躁、焦虑、自责、食欲减退、失眠易醒、悲观失望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41.56%[1],易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使患者在精神上负担更多的痛苦,直接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还严重影响抑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给脑梗死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难度。鉴于此种现象,在发现后应及时对PSD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实践对PSD病人干预的积极作用,激励患者的思维与精神活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3—2012-08来我院治疗的PSD患者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40~78岁。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卒中类型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与可比性。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诊断标准[2],经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同时排除家族精神病史、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病史。

1.2 方法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性干预措施。从护患关系入手,在言行上尊重和理解病人,用微笑服务在较短时间消除病人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遇到情绪焦虑、悲观的患者,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仔细观察患者言行与内心活动,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干预行动,对其明显的错误行为进行指正,恢复正常的生活心态。同时和患者亲属合作,协助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让最好、最亲朋友来探视谈心,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更大的安慰,减轻抑郁状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坚决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性,科学饮食。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常识和自我护理知识。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病程分早期、非稳定期、稳定期3个阶段[3],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尽早提高患者的功能性活动能力。对照组照常规治疗,给予护理与康复锻炼。

1.3 评价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程度进行评价,无抑郁症<7分;轻度抑郁≥7分;中度抑郁≥17;重度抑郁≥24分[4]。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评价[5]:ADL指数>60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40~60分,需要一些特殊的帮助;20~40分,需要一般性的照顾;<20分需要完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比较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评分 2组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后第4周、第6周,心理护理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对照组44 23.5±6.8 19.2±2.9 15.6±4.58护理组44 24.7±4.7 13.8±3.4 7.0±2.55

2.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4周、6周心理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ADL指数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ADL指数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对照组44 32.34±10 17.1±8.2 14.5±6.9护理组44 32.15±9 13.2±7.8 8.3±1.3

3 讨论

目前卒中后抑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两种学说:(1)认为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有关,卒中后其通路受损,从而导致抑郁;(2)脑卒中后瘫痪,功能活动丧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社会、生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致卒中后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反应性抑郁。依据多年来资料统计显示,脑卒中死亡占病故比例已上升到第二位[6],是脑卒中的并发症,致残率高,一般占40%,脑卒中患者心理打击很大,由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本人和亲属都是一种负担。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干预措施,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理念,使临床治疗与护理形成一体化模式。通过分组对比,我们认为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干预在2~4周后取得明显效果,6~8周后效果更加明显,帮助脑卒中患者提高了信心,激励患者的心理潜质,尽快度过初病危机。施行有效的心理与卫生教育,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与客观治疗环境,达到解除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致残率,使肢体功能不断改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方法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李丽,李静,王丽国.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93-94.

[2]龚耀先,李庆华.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9.

[3]初连香.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B):55.

[4]黄东峰.临床康复医学[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0-61.

[5]刘永珍.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40-342.

[6]张智博.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62-263.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心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