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锋,邓仁根,吴昌华
(1.江西省农科院农经所,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科院,南昌 33020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国内外学者围绕产业集群展开产业竞争力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因素论。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受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政府制约6个因素;帕得莫和吉布逊提出了GEM模型,确定了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及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以及外部市场是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李勇等[1]认为产业集群的机构稠密性、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等6个方面是构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能力论。张辉[2]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牟绍波[3]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于为适应外部环境和外部技术的变化,不断更新并创造新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3)定性定量评价。Jo H.M.Wijnands[4]运用情景分析法,就欧盟食品行业竞争力,从8个方面与4个世界经济发达体进行比较;张宝国[5]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4)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思想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多学者认为,供应链作为一种能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的战略管理思想,和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供应链管理涉及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和回流5个主要领域,在战略和市场的选择阶段,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的范围内共享信息,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认为,物流管理在全球供应链的不同阶段中充当重要的联系纽带;物流模式的创新应该与金融、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还应向着绿色物流、循环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方向发展。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江西省农产食品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省份农产食品加工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产食品加工业作为农业和工业的衔接体,在江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竞争力强弱直接影响到江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构建有效的江西省规模以上农产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合地区特点和产业特征,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该文选取以下4个方面的指标:规模指标 (企业数量X1、工业总产值X2、资产总额X3、主营业务收入X4、固定资产总额X5)、经营效率指标 (所有者权益X6、产品销售率X7)、抗风险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X8、资产负债率X9)、经营效益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X10、成本费用利润率X11)[6]。
依据经济概念的中东西部划分,考虑到选取省份的可比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该文选取东部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两省,中部选取与江西邻近的湖南、湖北两省,西部选取欠发达的陕西、重庆两省市。借鉴各省份2010年统计年鉴,就规模以上农产食品加工业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图1 2003~2009年度江西省规模以上农产食品加工业状况
2.2.1 原始数据如表1
表1 2009年中东西部代表性省市规模以上农产食品加工业相关数据
2.2.2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1)提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2看出,当提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公共因子时,其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当提取4个以上公共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基本趋于平缓。因此,按特征根大于1,选入4个公共因子。这4个公共因子显著性水平分别为:5.152、2.102、1.649、1.085,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835%、19.107%、14.991%、9.868%,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801%,同时每个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5以上,且大多数超过了0.8,这说明这4个因子能较好的解释客观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能够充分反映规模以上农产食品加工业竞争力概况,符合选取标准。
(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
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相关系数较大,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为便于对因子作合理解释,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表3 成分矩阵和旋转成分矩阵
根据0.5原则,从表3中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在主营业务收入X4、工业总产值X2、资产总额X3、所有者权益X6、企业数量X1上有较大负荷,主要反映区域规模,命名为规模因子;公共因子2在总资产贡献率X10、资产负债率X9上有较大负荷,主要反映经营效益,命名为经营效益因子;公共因子3在固定资产总额X5、产销率X7上有较大负荷,很大程度上反映经营效率,命名为经营效率因子;公共因子4在成本费用利润率X11、流动比率X8上有较大的负荷,很大程度上反映抗风险能力,命名为抗风险能力因子。同时,运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后的因子仍是正交,表明对主成分的选择是合适的。
(3)计算各公共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
根据成本得分系数矩阵 (见表4),可以得出4个公共因子与11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关系为: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4 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λ1=5.152、λ2=2.102、λ3=1.649、λ4=1.085,则模型运算公式 F=0.51582F1+0.21045F2+0.16510F3+0.10863F4
根据SPSS17.0运算结果和模型运算公式,计算出7省市四大因子及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如表5。
表5 各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
从表5可知,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11项指标在7个省市中都居于中下游水平,整体行业竞争力评价综合得分为中等偏下,排名第5。
(1)从规模上来看,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因子排名第4,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东中部地区行业规模较西部总体要大,这与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状况相符,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两者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2)从经营效益来看,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的经营效益因子排名第5,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东部地区处于领头羊地位,中西部地区居其后,基本维持了中东西部经济划分。
(3)从经营效率来看,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的经营效率因子排名第4,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东部地区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效率反而占突出优势。这说明西部地区尽管企业数量、规模不大,但投入产出比率高,今后发展空间较大。
(4)从偿债能力来看,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的偿债能力因子排名第3,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整体上中部地区偿债能力较东、西部地区要好。这说明中部地区企业成长稳定性上表现出色,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5)从总的排名情况来看,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与中东部省份差距较大,而在西部省份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东部地区由于其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和整体经济实力较强,其农产食品加工业起点就高,行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而西部省份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下,行业发展空间很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江西作为中部地区省份之一,其整体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行业成长性较好。但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竞争力中等偏下的原因,从指标上与各指标排名第一数值相比,主要在于第2、第1因子得分偏低导致,同时综合排名结果前3的省市各自在第2、第1、第4因子上的排名靠前。综合分析,要提升江西省农产食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应从经营效益和规模这两个方面入手。
江西省农产食品加工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战略产业,要提升其竞争力,不妨从以下3点考虑。
产业集群发展既要重视内生成长因素,也要特别重视区域外部资源。一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依据上下游关系等,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与信息引导、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改善,积极围绕省委提出的发展“粮食、生猪、水产、水禽、水果五大主导产业”,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资本投入,有规划的扩大企业数量,引导关联企业合并,组建更大的企业集团,构建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块状开发的格局,打造地方品牌和培养龙头企业。二是注重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加快区域产业集群管理的产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制定和实施集群内企业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构建产业集群组织。注重现代物流园区的构建,将各种经济成分和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聚,最终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分工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加工企业整个链条的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同步增长。
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江西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柑橘、大米、茶油、水产、茶叶、禽畜等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并从减免所得税、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减半收取行政事业费、提供融资信贷、加大科技投入、开辟绿色食品通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江西省农业厅出台的《江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中确定了18个重大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绿色健康农产品。因此,江西省农产食品加工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加工,为农产食品加工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江西农产食品加工业综合竞争力较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又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要培养其核心竞争力,农产食品加工业本身必须正视其不足,充分发挥省、市科研和高校的科技优势,重视优质绿色农产品的改良与发展,以及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实现管理理念、技术、文化和制度四大创新,在稳定发展粮油主导产业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争取到2015年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品牌。
[1]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1):70~74
[2]李勇,史占中,屠梅曾.促进发展中国家企业集群形成的政策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04,(3):38~41
[3]牟绍波.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Sup.):169~170
[4]J H.M.Wijnands.An economic and legal assessment of the EU food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Agribusiness,2008,24(4):417 ~439
[5]张宝国.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6]李振静,鲁登荣.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金融经济,2010,(5):100~102
[7]陈宏.河南省工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