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的互文性解读

2013-12-12 17:16杨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互文互文性

杨丹

体育新闻的互文性解读

杨丹

体育新闻的重要特征是互文性,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以体育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试图探讨该理论在新闻语篇中深刻而具体的应用,并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揭示该理论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意义。

互文性 新闻语篇 批评话语分析

以 Saussure的符号体系和 Bakhtin的对话理论为基础,法国符号理论学家Kristeva在1969年创造了术语“互文性理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改编。这里的“其他文本”可以指过去的或者以后的作品,也可以指同时代的作品;而吸收或改编可以通过明引(quoting)、暗引(allusion)、仿拟(parody)等方法实现,也可以通过读者在文本的阅读或分析中实现。1981年,Beugrande和Dressler把互文性引入到文本语言学中,这为互文性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然而,对于英语新闻中的互文性研究还很少,相比较之下,从互文性视角分析新闻语篇在国内还不多见。 所以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以揭示该理论对新闻语篇分析的批评意义。本文试图以体育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对互文性理论及其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意义作一点探讨。

一、新闻语篇与互文性的研究现状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新闻对大众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外学者关于新闻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中,如Fowler(1991)、Fairclough(1995)、Kress&Hodge(1979)以及 vanDijk(2001)都已经从批评分析视角对新闻展开过研究。中国学者中,辛斌(2000)对语言、权力和意识的关系以及文本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展开过探讨。从文体视角对新闻语篇研究的学者包括秦秀白(1986)、张德禄(1998)、张健(1994),他们研究了新闻的词语、句型结构等。辛斌还分从批评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报道话语的语言功能。

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互文性的研究一直在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的领域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把互文性概念引入到了非文学文本的批评分析中。在新闻文本的分析中,Fairclough(1995:54)指出,“话语代表”(discourse representing)是互文性的重要平面。新闻通常引用他人的话语,同时,使用某种形式的话语来表达报道者的视角或态度。到目前为止,就互文性在新闻语篇的应用性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本文所选的一些新闻就具有典型的互文性特征。

二、互文性

关于互文性的分类,Kristeva(Kristeva,2003)提出了两种类型:水平互文性与垂直互文性。Jennifer (Jennifer,2003)把互文性分为强互文性与弱互文性。Fairclough提出了两种类型:显著互文性与构成互文性。他认为,前者是文本表面特定显然地表达出来的,有显性标记,比如引号。“在显著互文性中,其他语篇明显地存在于所分析的语篇中,它们有语篇的表层特征,如引号、明确标示或暗示;构成互文性指一个语篇中各种体裁或语篇类型规范的那种复杂关系,它是语篇生成中涉及的那些话语规范的组合。”(辛斌, 2000:104)显著互文性强调的是词语,而隐形互文则关注体裁、风格与解构。Lemke(1985)把互文分为两类:文本内互文与文本间互文。前者指同一文本中后几段后重复指称,后者指在两个独立的文本中重复出现同一话题。Hatim和 Mason(1990)也提供了与Lemke相似的分类,他们把互文分为主动性互文与被动性互文。辛斌对互文的分类是从读者角度进行的,因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其角色是很重要的。读者过去的知识有助于建立和激活大脑中与当前文本的关系。特定互文性指从其他文本衍生出的文本话语。在特定文本中,文本关系可以提醒人们其他文本中的话语,可以使用或者不使用特定标记。可能会涉及某些人、事、文化等等。特定互文性分为插入和吸收(韩金龙,2005)。前者使用互文符号或线索,互文关系可以毫不费力地识别,比如引号。后者改写了引用内容,很难识别。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英语体育新闻中的互文性:引用、典故、仿拟。

(一)引用

作为显著互文,引用都来自其他文本。当记者报道新闻时,他们不可能越过民意,这是人们大脑中早已形成的背景知识,所以引用是新闻中不可避免的。尤其谚语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它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读者可以从谚语和当前文本之间获得新的思维高度。比如:“象牙塔”、“覆水难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俗语所表达的意义超过了字面本身的意义。例如:根据2008年东方网体育新闻:“在结束了亚洲之行后,小贝随银河队回到美国训练,在训练场上小贝有意无意地掀起上衣解热,而一道从左胸一直延伸到腹股沟的全新文身则暴露了出来,美国人和英国人对小贝的新文身内容一定会一头雾水,而中国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因为那是一句中国老话: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在中国是一个脍炙人口的谚语,连小贝也不甘落后,这样做使他在世界的人气更近一步,尤其是中国球迷对他一定更有感情了。

除了谚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都有符号表明了对他人言语的引用,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加引号,尤其是间接引语,是报道者经过对原说话人的讲话内容经过理解后的修正语言;而直接引语是对原说话者信息的一模一样的重复。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通过引用,都是使文本外的别人的语言浸入到本文中。

(二)典故互文

典故是引用或提及名作,但这个定义只限制于文学领域。使用典故的前提是作者假定读者同样拥有和作者共同的知识,使得读者能够识别所使用的典故。当前文本引导读者根据他们自身的已有知识,从过去的文本中提取信息。于是,读者对典故的已有理解能够激活典故与当前文本的关系。相应地,读者会对新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重新创造新闻的意义。暗指可以分为简单指代和隐含意义两种。前者是提及名称(包括作者、人物可以反映其他文本的主题)。后者是指能够显示互文出现的模糊性符号。在体育新闻中,简单提及是经常使用的一种互文形式。例如:A year ago,the unfancied Los Angeles Kings delivered their own unforgettable Cinderella story as they beat the odds en route to claiming the franchise’s first Stanley Cup.

在本例中,把球队的成功比作难忘的灰姑娘的故事,读者脑海中会立刻浮现灰姑娘的想象,这样读者将会浮现他们球队过去的比赛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本次比赛。

通过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使用典故互文,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建立形象图式,没有这个图式,读者会感到迷惑,尤其是那些具有外国文化背景的读者更是如此。通过使用典故,使得文本更加简洁,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实体,使得表达更有意义。如果在上面的例子中,不采用灰姑娘这个词语,那么将会用一个很长的句子来表达该球队过去的比赛情形是什么样的。过去,该球队一定成绩平平,没有任何起色,而现在通过此次比赛,成绩有了质的飞跃,“灰姑娘”一词形象生动,充满了文化内涵,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传说故事,在当前文本与故事间作比较,句子的意思早就延伸到了文本之外。

(三)仿拟互文

仿拟作为一种互文关系,在文学作品中是相当常见的。通过模仿作者或作品的风格,达到特别的效果。仿拟能使文本生动、幽默、独一无二,具有讽刺效果。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即使风格很正式、内容很准确、态度客观而且中立,也会采用仿拟,尤其在标题中,这是为了加强幽默讽刺效果,或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读者便能够用广博的知识欣赏新闻。仿拟分为句子仿拟和写作仿拟两类。前者是模仿俗语或典故的句法风格,后者是对作者或作品的语言或风格的模仿。在新闻报道中,句子仿拟使用更为常见,即模仿词语、短语或句子。比如,读者都知道“watergate”,指的是尼克松总统1974年的丑闻事件。3月15日,中国“九球天后”潘晓婷参加2013安利杯世界女子撞球公开赛时发生有趣的一幕。潘晓婷趴在桌上瞄准6号球时,胸部不小心碰到9号球,被裁判谢郁萱指出是犯规。有网友对“压球门”事件评论道:“潘晓婷胸部压球犯规,无缘全胜仍晋级,原来胸大也未必是好事。”此例中,“Watergate”一词的知识帮助读者想出“压球门”的具体含义。

三、结论

互文性是体育新闻语篇的基本特征。无论从文本的产生还是从文本的接受来看,互文性对于文本的作用是在三个层面上:由文本本身承载的记忆、作者的记忆和读者的记忆。因而,无论报道的口吻有多客观,由于互文的存在,有时还不免产生不同的诠释。因此,可以说互文性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原则,它通过与其他视角的结合得出自身的意义,并且发挥文本批评的作用。从这一角度上说,互文性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有助于我们进行精神分析的批评,向我们显示文本所包含的“天下之文”。与接受理论相结合,互文性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说明,使我们得以分析文本的写作背景,可以提供有益的批评性分析的线索。与社会批评相结合,互文性可以找出话语的渊源,从而使我们能把文本更好地作为社会话语来阅读。不管怎么说,互文性介于文本与评论之间,介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从这一点来说,互文性为体育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批评视角。

[1]Beaugrande,R.de.&Dressler,W.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2]Fairclough,N.Media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rnold,1995.Fowler,R.Language in News: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M].London:Routledge,1991.

[3]Kress,G.&Hodge,R.Language as Idealogy[M].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1979.

[4]Kristeva,J.The Kristeva Reader[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5]Lemke,J.H.Ideology,Intertextuality and the Notion of Register[M].Norwood:Ablex,1985.

[6]van Diji.T.A.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M].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1.

[7]韩金龙.广告语篇互文性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8]辛斌.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9]http://sports.eastday.com/s/20080318/u1a3473776.html.

[10]http://sports.yahoo.com/news/gritty-kings-way-keep -winning-playoffs-232442626.html;_ylt=A2KJjb2D s51R8jQA_s5NbK5_.

[11]http://www.000men.com/yaqiu/.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本文是2012年盐城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CKW027)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互文互文性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