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在儿童母语习得中的作用

2013-12-12 14:17张晓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天生母语

张晓艳

很久以来,人们都持有一种看似正确的观点: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主要通过模仿成人由简单的音节发展到完整的句子,这是否正确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认真思考模仿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背景

语言习得是人类独有的语言活动。不同于语言学习这种有意识的行为,语言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一般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行为。对于语言是如何习得这一问题,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先天遗传起主要作用,有的认为后天环境和习得者的经验起重要作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形成习惯的过程。行为主义最著名的实验就是the Skninner box实验,经过不断的刺激,小白鼠学会了如何得到食物。Skinner进而得出结论:动物的行为就是刺激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类比到儿童语言习得,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先对语言环境中的刺激给予一定的反应——模仿语言刺激,然后通过环境的反馈来强化这种反应进而形成习惯。

行为主义理论重视外部环境对儿童语言形成的影响,但它不能解释一开始儿童语言是如何习得的。因此,行为主义不能科学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这一行为。

(二)语法天生说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的另一种儿童语言习得观是Chomsky的语法天生说。这一学说认为儿童能够快速地学会复杂的语言,是天生的,是由生物遗传决定的天赋能力在起作用。儿童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这个机制使得儿童能够尽快选择他所听到的、看到的和理解到的词和句子作为自己的习得内容,并把这些词和句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语言习得是一种本能的自然过程,

语法天生说是对行为主义的否定,正如Chomsky提到的:儿童母语习得不是只通过模仿并经历一个刺激强化的过程,而是通过假设验证来习得的。儿童会根据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机制作出种种假设,并通过外界反应来检验其正确与否。语法天生说把天赋放到了首要位置,低估了环境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三)认识论

认识论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不是由天赋决定的,而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引发的。语言的发展要以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为依托,在环境中儿童以自己先前习得的知识为框架逐步构建、扩充自己的语言系统,最终达到成熟的语言发展期。

认知发展理论既不否认语法天生说,也不认为环境占据决定性的地位。它强调儿童语言发展与其先天的认知能力和后天的经验之间的关系。儿童基于自己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逐步建构、扩充自己的语言系统。也就是说,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伴随着认知能力和经验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二、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和途径

儿童从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啼哭到成熟的语言水平经历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和实践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单话语阶段、双话语阶段、实词句阶段和成人句阶段。

儿童的语言开始于那一声预示到来的啼哭,经历咿咿呀呀的阶段就开始说出单个的词。通常儿童会讲的第一个词总是爸爸或者妈妈,这是因为父母会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叫爸爸”或者“叫妈妈”,儿童会慢慢模仿学会叫爸爸妈妈。大约两岁,儿童开始进入双话语阶段,会含混不清地说很多叠词,如“狗狗”、“饭饭”等。这两个阶段儿童母语习得主要是通过模仿成人的不断重复的话语,如父母拿着葡萄对孩子说“宝宝,吃果果”,开始孩子只会说“果”,慢慢发展到“果果”。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实词句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初步有了一定的语法系统,会说“妈妈,吃葡萄”。此后,儿童语言交际能力迅速发展,词汇量也逐步扩大,慢慢发展到成人句阶段。整个语言发展过程是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可见,并不是儿童母语习得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儿童母语习得的初始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习得的。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郭翔.儿童语言习得与儿童一般认知发展规律[J].外语学刊,2012(4).

[3]匡芳涛.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4]杨燕.论模仿和语言习得的关系[J].甘肃科技纵横,2008(2).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天生母语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母语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母语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天生好闺蜜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天生无畏 试驾奔驰GLA260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