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可能,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式进行,随时都可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与教师预设的教学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非预设生成同样精彩?
一、做好课前预设准备,实时应对非预约生成
非预约生成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可预见性。由于非预约生成的这些特性,就有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见的,那就应该简化备课环节,更有甚者提出不要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他们却忽略了课前预设的作用,如果没有课前预设,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把控,无法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估;没有课前预设,教师就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面对非预设生成的问题,只有胸有成竹,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所以,做好课前预设,教师才不至于面对意外情况时,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实时地应对非预约生成。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时,教师要对整个课程做好课前的预设准备,对未知的情况做出多种假设。首先,教师应该完全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多少时间等做出适当的安排。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个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证明三角形全等,以此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做好教学课前预设下,如果在课堂中发生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情况,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意外情况,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者,还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让教师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善于聆听的耳朵,就是教师真正地放弃教师的权威,融入学生当中去,去聆听学生们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大声说出来。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去探索知识热情。同时教师还能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思维不严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到对症下药。
例如,在苏教版九年级《图形与证明》作业中出现的一题:“有一个三角形ABC,O是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CO=1/2AB,求证三角形的RT三角形。”按教师原先设计的方案,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做O点到AC的垂直线于点D,因为OD垂直AC,且OC=AO所有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所有OD是三角形AOC的中垂线,即AC=DC,因为∠A=∠A,AO/AB=AD/AC=1/2,所有三角形AOD相似于三角形ABC,所以∠ABC=90°,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对于这道题教师可能也没有考虑到本题有多种解法,觉得这题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弄懂,就只是稍微地提点一下。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说不这样做也可以证明的质疑。教师犹豫了一下,决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结果大大出乎教师意料。学生证明:因为CO=1/2AB,所以OA=OC=OB,所以∠AOC=∠A,∠OCB=∠B,然后四个角相加即可证明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当这位学生刚证明这道题,又有几个同学说出了几种证明方法,顿时课堂进入激烈讨论中。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聆听学生对知识见解,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精彩。
三、辨别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合理运用
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因为他的动态特征,因此造成了生成资源同时具备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性,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去捕捉动态教学生成资源,同时还要认真地识别这种动态资源是否具备教学价值。然后进行合理地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在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
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非预设生成”是学生心灵闪耀的火花。这些亮点中往往蕴含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一定要勇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方式,直面挑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作者简介:崔红梅(1981-),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市第五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