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3-12-11 04:02蔡太义张合兵黄会娟翟龙波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产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

蔡太义,张合兵,黄会娟,翟龙波,牛 唯,辛 宁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焦作 453400)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河南是我国人口、农业与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不仅解决了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300亿斤的原粮及加工制品,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1,2]。土地和人口既是河南粮食主产区的比较优势所在,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尤其人地关系矛盾已成为比较优势陷阱[3],阻碍了河南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在粮食主产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全面进行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破解粮食主产区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问题的必然选择。

土地生态文明是伴随生态文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而逐渐成长起来的[4]。当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和土地可持续发展研究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3~9],然而专门或重点研究土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较少,且尚未建立土地生态文明发展程度及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鉴此,开展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研究,不仅能使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尽快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为土地生态文明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量考核、准确评价、科学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发挥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他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可丰富和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1 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内涵及特征

1.1 土地生态文明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各项活动中,遵循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积极改造自然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10,11]。土地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础的文明,是在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功能的特定区域,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1.2 土地生态文明特征分析

从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的内涵来看,土地生态文明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生态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数量、结构合理的土地,粮食主产区土地质量无退化,使土地资源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可持续能力和生态功能不断提高。

(2)在经济上表现为土地不断地被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即从数量一定的土地上产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能维持土地的高效产出功能。另外,土地生态文明要求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要求发展循环土地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要,而且要遵循各代人之间的平等,确保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土地配置、利用及效益等方面在代内及代际保持公平。土地可持续利用显现了生态文明中的“协同”和“公平”。协同,即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长期需要。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其质量不退化,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平,即土地利用能保证各代人平等享受土地功能,同时也能使其他生物种群具有它们该有的享用土地的权利。

2 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建立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特殊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土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既借鉴吸收现有的生态文明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精华,又结合粮食主产区实际和区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1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保障粮食主产区土地的高效配置利用、保持土地高效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着眼点,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最终目的。

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资源价值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土地生态学理论和统一科学理论等国内外与土地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通过数据统计、综合分析来反映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程度。评价指标选取主要遵循以下6项原则:

(1)综合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原则。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涵盖了生态文明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涉及影响因素繁多,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土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既要全面分析又要避免指标重复,既要综合反映土地生态文明全貌又要具备代表性。

(2)系统性与区域性相结合原则。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在整体上对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要适合区域特点。

(3)可操作性原则。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所选的指标应简单明确,参数易于获取,数据易于统计,可以量化和对比,体系的构建应与现行统计方法相衔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

(4)独立性原则。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所选取的指标应相互独立,每个指标分别解释不同的内容而不能互指,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5)实用性原则。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所设立的各项指标要以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能够突出区域发展特色,准确反映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程度。

(6)动态性原则。由于土地生态文明程度因时因地而不同,因此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无论在项目、度量权重等方面都要具有动态性,能够综合反映土地生态文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保持与时俱进。

2.3 指标体系范围

土地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3]。由于土地与社会经济、人口、环境、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及素质、相关法律制度等,导致区域土地生态文明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现阶段,我国在土地生态文明上的研究同样离不开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这是“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此外,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有关土地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制度就成为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内容。

(1)土地数量指标。土地数量指标主要指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数量,从数量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全面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特征和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而认识该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土地数量指标应从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来反映该地区土地高效配置、合理利用的程度。

(2)土地质量指标。土地质量指标一般指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持的可持续能力,应体现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地生态文明的影响,透视出土地可利用优势、土地保护程度等状况。其中,土壤条件指数、立地条件指数、土地整治状况和作物生长状况等指标能客观反映土地质量状况。

(3)土地生态指标。土地生态指标是土地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反映,与生态坏境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良好的土地生态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得以改善和优化的重要标志。土地生态指标应从土地污染状况、城镇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等方面进行量化。

(4)土地利用制度指标。土地利用制度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土地利用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综合反映了土地的利用合理程度、土地市场运转的有效度和文明程度、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和人们对土地生态文明的理解深度。应从土地利用强度、农用地流转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生态文明教育4个方面考察评价。

2.4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土地生态文明内涵和特征,按照“多指标集合度量法”模型,采用文献频次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构建由4大准则层(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制度)、13项指标层、30项元指标组成的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专家讨论确定指标权重(表1)。

表1 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 结语

本研究界定粮食主厂区土地生态文明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土地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并以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土地生态和土地利用制度为基础,构建了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ferences)

[1]Mueller L, Schindler U, Mirschel W, et al. Assessing the productivity function of soils. A review[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0,30(3):601-614.

[2]国务院.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Z]. 2010.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The Chinese planning of main functional area[Z]. 2010.

[3]Haber W. Energy, food, and land—The ecological traps of humanki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07,14(6):359-365.

[4]赵哲远,吴次芳,盛乐山. 论土地生态伦理及生态文明[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1):90-91.

Zhao Z Y, Wu C F, Sheng Y S. On land ecological ethics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2004,21(1):90-91.

[5]Jin 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conception to practice in China[J].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2008,10(2):111-112.

[6]DeFries R S, Foley J A, Asner G P. Land-use choices: balancing human needs and ecosystem function[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4,2(5):249-257.

[7]谭永忠,吴次芳,叶智宣,等.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03,(3):139-143.

Tan Y Z, Wu C F, Ye Z X, et al.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method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land use[J]. China Soft Science,2003,(3):139-143.

[8]成金华,陈军,易杏花.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3,23(2):1-10.

Cheng J H, Chen J, Yi X H.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mining are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3(2):1-10.

[9]傅伯杰,陈利顶,马诚.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3-118.

Fu B J, Chen L D, Ma C. 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evaluatio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1997,12(2):113-118.

[10]沈满洪.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地位[N]. 浙江日报,2010-05-17.

Shen M H.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status[N]. Zhejiang Daily,2010-05-17.

[11]冯之浚. 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J]. 中国软科学,2013,(2):1-7.

Feng Z J.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J].China Soft Science,2013,(2):1-7.

[12]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发展,2007,7(2):21-27.

Guan Y Z, Zheng J H, Zhuang S J. 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 China Development,2007,7(2):21-27.

[13]吴次芳. 土地生态学[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Wu C F. Land ecology[M]. Beijing: China land press, 2003.

猜你喜欢
主产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科技支撑战略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