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林
近年来,各级党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扩大了党校的党内和社会影响力。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新要求,党校教学创新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为此,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性认知与定位党校教学创新,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不断开创党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认识和把握党校教学创新,首先必须界定其概念内涵、明晰其主要特征,这是我们研究分析党校教学创新的逻辑前提与起点。
1.党校教学创新的内涵。对党校教学创新的基本内涵,各级各地党校尽管在认知上有一些分歧,但共性的东西是相通的。归结起来就是:党校教学创新是指各级各地党校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根据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要求,从提高教学质量、培训质量、教育质量的价值目的入手,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所进行的全方位复合型推陈出新过程。
2.党校教学创新的特征。结合对党校教学创新内涵的认识,梳理提炼近年来各级各地党校进行教学创新的理论、经验与实践,这里认为党校教学创新大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共识性。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党校人共同的思维模式、认知归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第二,综合性。党校教学创新是从形式到内容,从主观到客观,从组织到实施,从教师到学员,从时间到空间等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的创新状态,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创新过程。第三,常态性。党校教学是一个“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常态性、动态性行进过程。党校事业发展不止、党校教学开展不止,党校教学创新就永远不能停步、就永远行进在路上。第四,不平衡性。调查表明:从层级看,高一级党校的教学创新进展稳健,低一级党校的教学创新进展则相对缓慢;从地域看,东部地区党校的教学创新搞得有声有色,中西部地区的教学创新有待提升;从教师看,党校老教授偏重于固守传统讲授式,中青年教师则更愿意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第五,质疑性。党校教学创新推行以来,来自内部及外部私底下的质疑之声就从没有间断过。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新式教学方式的引入,究竟是教师的讨巧省力,还是意味着教学难度增大、教学责任扩充?究竟是以更多课堂教师人数的参与、以更多课堂时间的花费稀释教学科研含量,还是增加了教学科研含量?近来,一些省级党校有意识地放缓教学创新的步伐与力度,甚至在有些方面开始“收”,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虽然存在一些质疑之声,但党校教学创新能够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深入发展,还是有其深层次价值支撑的。我们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去认知把握党校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我们所处的党情、国情、世情都处于发展变革中,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要带来党的理论、纲领、任务、路线、方针、政策的革新。在此情势下,党校教学要更准确、更及时地传播党的声音,就必须与时俱进推进教学创新。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党校生存发展的内核是质量、党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质量立校是党校的命脉所在。各级党校要在与部门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高校培训机构、国外培训机构的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没有它路可选,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去提高教学质量、培训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教学水平的提升,显然不能靠封闭僵化、墨守成规来实现,它必须依靠扎实稳健、积极理性的教学创新。从这个逻辑上讲,各级党校推进教学创新,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3.满足学员需求的需要。党校学员来自各个领域、岗位、层级,带着共同但略有区别的学习目的汇聚到党校来。党校教学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本着“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身上最紧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尽可能通过多方位的协调整合去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个任务靠传统教学模式解决不了,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去审视及定位,必须借助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来实现。从机理上讲,教学创新内在地提供了满足学员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调和机制,并将其充分融合到教学创新的流程中。
近年来,推进党校教学创新在培养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锻炼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党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推进党校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急需抓紧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重视、不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对党校教学创新迟早都会形成阻碍与冲击。
1.教学创新导向摇摆。党校教学创新在政治导向上要服从于“党校姓党”,在质量导向上要服从于“质量立校”,在人本导向上要服从于“教师主体”,在价值导向上要服从于“教学实效”,这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一些党校在教学创新中却自觉不自觉地触动了这些原则底线,表现为:有些情况下,为教学创新而教学创新,为追求教学形式创新而进行教学形式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考虑党校的政治性,纵容非主流声音以创新的名义上讲坛;以外请外援教师的授课,完全替代党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考虑学员是否欢迎或满意,想当然地认为学员一定喜欢、接纳新式教学,等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预示着党校教学创新在正确导向的把控中出现了摇摆,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和信号,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与深思。
2.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目前党校系统的教学创新属于原始创新成分的东西较少,多是将社会培训、高校培训、国外培训中的一些新式教学模式引入进来,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党校特点,去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些东西看似很有新意,实则在党校课堂之外已经大众化、普遍化。因此,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党校教学创新产生出来的东西,多属于“党校制造”而非“党校创造”。
3.教学创新评估缺损。一堂党校课究竟是不是真的教学创新课?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创新?这些方面的创新对提升教学整体水平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专家评估团、同行教师、听课学员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认知与评估,需要进行基于政治定位、创新因子、价值导向等多维度的解析。否则,简单笼统地以学员打分作为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目前,许多党校在教学创新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是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方法过于简单——学员打分高就证明教学创新是成功的、学员打分低就证明教学创新是失败的。结果,往往难以服众。
4.教学创新人治色彩。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各级党委在办党校,通常是各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因此,党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原则、办学思路,是会直接影响党校教学创新走向的。如果党校校长重视、鼓励教学创新,那么教学创新就会搞得如火如荼;反之,则教学创新会归于沉寂。调研表明:一些党校的教学创新之所以迈不开步子,根子还是在主要领导同志的办学理念滞后、思想保守、在政治上过于敏感,从心底里不认可新的教学模式、不推崇教学创新改革。主要领导同志不支持,党校教学创新就不敢往深里探索、不敢向广里推进、不敢朝宽里拓展,就不敢“玩新花样”。
教学创新中存在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正视问题、脚踏实地去解决问题。为此,就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基点,真正形成理性规范推进党校教学创新的新局面。
1.“不被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今时代、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创新已经成为常态、已经成为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上的实践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突破思维惯例与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方法、逻辑作出新的回答。这同时也是党校教学的崭新课题。党校教学要跟上时代、环境、形势、实践、理论的发展要求,要积极回应和满足干部学员的受训诉求、要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与时俱进地发挥好“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核心作用,就必须顺应创新潮流,树立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推进全方位的教学创新。这就内在地要求各级党校教师果断行动起来,在推进教学创新中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自觉成为教学创新的主导者、主宰者,使教学创新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工作状态、精神状态。其一,要树立教学创新意识,不断强化教学创新理念,在头脑中始终绷紧教学创新这根弦。其二,要深入研究教学创新理论,结合自身教学活动安排,选择与定位教学创新的生长点。其三,要主动接纳他人教学创新成果,深挖其在提升党校教学质量中的价值。其四,要根据教学要求、自身特点,主动参与教学创新活动,积极稳妥地开展教学创新实战,自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创新锻炼。其五,要不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与素养,下大力气去锻造熟练驾驭教学创新过程的真本事、真本领。
2.“不盲动”。创新是党校教学的主流形态,但它并不代表党校教学活动的全部。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党校课程、党校教师、党校课堂、党校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都适宜适合进行创新。有的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最好,学员听得进、搞得懂,用创新后的教学方式反而适得其反;有的教师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知识结构、语言风格、专业特色的授课模式,如果脱离自身实际盲目地进行创新,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学内容如原著课、原理课,用讲授式最容易使学员掌握透彻,用新的教学方式反而无助于学员认知与把握所学内容,等等。因此,教学内容与形式适合创新的,学员也有相应诉求的,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创新;不适合进行创新的,不要一哄而上地、互相效仿地、盲目地进行创新,否则,就是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创新”,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一句话:“党校教学,适合创新的就创新,不适合创新的不要乱创新、瞎创新。”
3.“不能动”。党校教学创新是底线以上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怎么创新,有些东西是党校教学的底线、是党校的生命线,是必须始终牢牢坚守、不能触动的。其一,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主体地位不能动。决不能以各种所谓的新式教学方法、形式去冲击它,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以山高遮太阳。其二,“党校姓党”的根本性质不能动。无论教学内容或形式怎样创新,都必须坚决杜绝党校课堂上的噪音、杂音、怪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最基本的政治纪律、是党校教学的高压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其三,党校讲坛大讲马克思主义、进行党性修养锻炼的教学主体内容不能动。否则,就会给人以“党校不讲党课”的口实,既会使党校工作陷于被动、损害党的形象,也会给无事生非者以论据。其四,党校教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原则不能动。否则,就可能出现以教学创新冲击党校教学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大局的危险境地。其五,党校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地位不能动。否则,就会形成以教学形式创新冲击教师主导课堂、以教学组织创新将教师边缘化、以外请或兼职授课冲击党校教师授课的局面,进而使党校教学呈现“外人干、自家人看”的“请人种田”图景,无形中挫伤党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方面的问题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级党校已经凸显出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总之,如果触动或背离了党校教学的上述底线,就很可能使党校教学创新发生方向性逆转,进而裂变为冲击教学秩序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