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煌
【摘要】本文从体育教师本身、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考核模式中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体育教师观念转变、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改革体育考核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交往
交往应遵循师生平等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较之其他文化课程更具有多样性、频繁性和动态性。其课堂交互作用不论对学生个体在知识的领会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方面还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达成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1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问题分析
1.1体育教师本身所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学中,突出教师中心地位,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把学生作为“客体”、“容器”。其次。未能针对教学对象来设计教学模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再次体育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和学历偏低。
1.2体育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传统体育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统一和规范性,表现为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评价管理模式。体育课程的严格统一,需要保持学生学习进程步调一致,因此教师无需考虑学生的情况就能编制出可供循环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这种把所有学生放在一个体育课程模子里的锻造,导致了学生畸形发展,循规蹈矩却完全没有个性和创新精神。正因如此,学生在交往中的主体性、相互性几乎无法体现。学生理所当然地关闭自己的心灵世界,拒绝这种不平等的交往。
1.3体育考核模式存在问题:首先,现今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着重强调评价科学性、量化的客观性和绝对的公平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的评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过分强调量化标准和绝对的公平性,偏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初衷,也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学习体育的整个过程,评价体育学习的绝对公平以及强调量化的身体素质标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始终围绕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学习的根源,也是“应试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反映。
其次,体育考核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具体的考核方式、内容、甚至分数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印象分”、“人情分”占了不少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不得不迎合教师,在教学检查中给教师打高分、说好话;同时,教师给学生良好的成绩作为回报。这反映出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欺骗性交往。长期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教风和学风。2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对策分析
2.1体育教师观念转变:体育教师要适应师生交往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教师本身来说,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首先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观,打破“应试教育”,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乐趣。其次,要尊重个体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体育内容,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什么,获得什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锻炼能力。再次,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计划,让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执亲手制定的计划,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和实践感受目标实现的不同体验,领略到学习的快乐。最后,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勤于钻研,为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技术型向技术理论型转化。
2.2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在教学内涵选择上,首先应体现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尊重个体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体育内容,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运动的规律,也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其次,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来设计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体育俱乐部式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分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1)初使层次——指导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术要领,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及发现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等。(2)掌握层次——指导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基本技术。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法以及程序式教学模式等。(3)提高层次——协同学习——充分开展师生、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主要采用小群体及合作教学模式。(4)发挥层次——挑战学习——主要采用比赛、竞赛式等教学模式。
2.3设计交往模式,引导健康发展:设计教学交往模式,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师生平等交往。加强教学合作,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良好心理环境的情景创设手段。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不再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不再以执行教案、完成教案为工作重点,而要将体育的教学过程设计调整为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体验生命价值的交往过程。其次,要依教学内容忽然教学目标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交往模式和交互作用内容,摆脱教师发号施令或包揽课堂的角色,以一个平易近人的交谈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界,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不同个性展现更得更加充分,自我价值得到真切的感受。
2.4改革体育考核方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应包含有横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对差距的评价),纵向评价(学生学习初和学习后纵向差距评价),学习过程努力程度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改变过去的运动技术、技评和达标考核成绩的体制和做法,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综合评价观;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试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的评价习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评价一学习态度+运动成绩+(或一)运动成绩的变量”的三维评价体系等。
进行考试和教学分离,为了改变过去考试、教学都由一个教师负责到底的做法,教学由任课教师承担,而考试则由专门人员负责。具体操作如下:由一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和两名讲师和一名助教组成考核小组。学期前由任课教师向考核小组提交考核项目、内容,在学期中或期末考核小组将指派两名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在对一些技术性、主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考核时,加派一名教师。其中两名教师进行评分,一名教师监督。在两名教师评分误差不超过5分钟时,则他们的平均分为该生的成绩,如评分误差超过5分时,则取这二人的平均成绩。事后,考核小组将考核结论与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作为优质课评选的条件之一。
在实施了动态评价和考教分离之后,考核小组组织了师生座谈,展开了对话。一开始,学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不少意见,有的意见甚至很尖锐,有的教师一时接受不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有些学生也怕对教师提意见,引来教师的“小鞋”和报复,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负担。通过考核小组的协调与沟通,经过一个学期交往,师生双方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教师能采纳学生的意见了,并在教学中进行改进,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也加深了,学生也愿意同进行教师交流,听取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