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殖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鸡舍越建越好,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为什么鸡却越来越难养?
科学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先进,为什么疫病也越来越多?
管一棚鸡很好,管两棚鸡尚可,管三棚鸡赔钱,为什么是这样?
养殖企业重视专业技术没有错,问题是凭什么才能把专业技术发挥好?
为什么养殖规模越大越需要标准化,标准化的核心是什么?
有哥俩养很多年鸡,养了5 000只鸡,别人在赔两块(每只鸡,下同)的时候他能赚一块,别人赚两块的时候,他能赚五块,所以自己就建了一栋1.5万只的鸡舍,后来又建了五栋鸡舍,存栏7万多。然后奇怪的事情就开始了: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养5 000只鸡的时候,一只鸡赚5块,养1.5万只鸡的时候,一只鸡赚2块,养5万只鸡的时候,一只鸡赔3块。他很纳闷:用同样的技术在养鸡,甚至比以前还用心,为什么就养殖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我们在所谓技术上做文章,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
大家想一想,养5 000只鸡是自己在干?养1.5万只鸡的时候就得找人合伙干,当养到5万只鸡的时候得靠别人干。如果不懂企业管理,别人怎么干,他就不知道。养一棚鸡和若干棚鸡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一棚鸡是自己干,若干棚鸡是别人干。养殖企业重视专业技术没有错,问题是凭什么才能把专业技术发挥好。
第一,企业管理理念不清。这是思维缺陷。我们在做一个养殖场的时候,没有当成一个企业来看待,企业首先要有团队,什么是团队,有两人以上组成的,为了共同的目标,有分工协作,还有奖惩分配制度而组成的团队,养殖场虽然人多,但都是团伙,根本不是团队。所以,我们经常的行为思路不清,出路不明,我们不清楚一个企业到底该怎么做,就认为是一个养殖场,目标就是养好鸡,凭什么养好鸡,谁来养好鸡,养好鸡的过程、流程、办法的标准是什么?谁来控制哪一个阶段。结果因为思路不清,养殖效益要靠运气,但是运气不常有。
第二,老板的“太阳”情结。什么叫太阳情节?自己不发光,希望找个太阳来,太阳亮我也亮。但是员工也有太阳情结,自己不行,希望找个好企业,企业发光,我灿烂。所以就出现了不断的一些养殖企业挖一个所谓的技术厂长,找一个太阳,靠一个“能人”把这个企业“折腾折腾”,折腾不成,不可逆转,折腾成了,发现这个“能人”有问题了。能人不是用来闹架的,就是用来跳槽的,总而言之,就是用来威胁老板的。老板把自己的企业看成月亮,希望来一个太阳,太阳发光,我的企业也发光。结果因为只靠太阳,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太阳陨落,企业就衰败了,还有可能一不小心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大家想一想,如果培养这么一个人,懂得技术越多,你越可怜,只靠一个“太阳”,没有依靠制度和标准流程方式来做最后很难成功。如果把标准定出来,就不怕“太阳”跳槽。
第三,迷恋“技术权威”。很多养殖企业老板都会迷恋所谓的“技术权威”,热衷于听各种技术讲座,迷恋于各种专家。什么叫专家?美国经济学家说过,如果一个人从事他的本职工作,很认真地抽出一万小时,他就是真正的专家。什么叫认真,第一按规矩办事,第二一定要思考,第三一定要总结,第四一定要实践,实践才是真正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是专家。我们很多专家没有养过一天鸡,都是黑板上养鸡。这就是为什么专家和专家讲得都不一样,甚至是冲突的。我一直认为,养殖企业老板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专业素养要让专业人来做。
第一个问题:企业管理体系缺陷。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经验的误区,拿10年以前的经验管理500只鸡的经验来管理现在的5万只鸡。
第二个问题:管理系统不适应。制度、标准、流程、方法的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要么没有,要么有但不完善,要么有但执行不到位。有没有制度?制度怎么执行的?谁来监督制度的执行?执行力怎么样?这些就等于可执行的制度加检查再加奖罚。这个制度要有,要不断地检查,做得好要奖,做不好要罚。
第三个问题:利益分配机制设计不合理,分脏不均引发的矛盾。中国人跳槽有100种理由,核心的理由一条,给我钱多,我肯定不跳。
第四个问题:商业模式。我们企业从哪儿赚?怎么赚?谁来赚?利益怎么分配?
企业管理其实就四件事,就是模式、人、钱还有赚了钱怎么分,把这四件事做好,企业就没问题。所以说找人,找钱,找事,分钱是老板干的事。
养殖企业的管理体系包括一条主线,三大思维,4335管理体系。一条主线是人的管理;三大思维,第一过程思维,第二职业化,第三数字化。
既然要做人的管理,首先要了解人,什么是人?关于人的三个定义,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人;生物学家说人是两个胳膊、两个腿、会说话、会思维工具的动物;美国的经济学家对人的评价:人是理性的经济人,所谓理性的经济人,是在一定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物,还是一个动物。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说,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但是要在规则之下。还有社会人,人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承担社会责任,这句话也对,问题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不适当的时候。雷锋是属于社会人,他能承担社会责任,问题是学了几十年雷锋,还没有出现第二个雷锋。只有一个道德高度的评价,而不是靠制度来保障,道德没有约束力,并且道德会使一个团体、经济等发生思想的变化,同时社会的道德水准也在变化。
员工其实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就是经济学家的假设,理性的“经济人”是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物。所以人的心理表现是不知足。古时候有这句话诗《十不足》他对人的评价是这样: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还有一首民谣也与《十不足歌》一样: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恨玩田少无根基。买得良田千万顷,叹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觉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死无期。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所以在满足了人的一部分行为和他的基本需求后,满足他的更好需求,才能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于品德。我先给大家说说什么是品德:决定品德的三个因素,第一遗传,第二环境,第三情节。什么是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遗传。什么叫做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环境。所以,企业管理靠的是制度,而不能靠道德,道德决定个人的境界,制度决定团队的境界,好的制度使坏人没有机会犯错误而变成好人,坏的制度使好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一定会变成坏人,因此,企业管理首先是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落实,而不是对道德考验。什么叫情节?特殊的环境造成特殊的情节。我举一个例子,如果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小时候教育我们,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夸我是好孩子。后来长大了,我在沙漠里捡到10万元,回头看看没有人看得见,还交不交?可能就不交了,这就叫情节。人的所谓的品德会随着环境和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制度去评价一个人的品德,这就是一个误区。所以对个体,要因人而育,对团体要因人可育。虽然我们怀疑他的品质有问题,团队靠的是制度,不是靠想象,只要他不违反制度,他就是好人。品德大部分是靠不住的,大家想我们评价一个男人的定力很强,叫坐怀不乱。所以在团队里,不要把品德上升到一个高度,必须把制度上升到一个高度。企业管理的制度是核心,不是道德。强调道德是个误区,老板不是道德楷模,让员工当道德楷模不可能。所以说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把希望寄托在品德上是根本靠不住的,好的管理体系坏人没有机会犯错误而变成好人,而坏的管理体系可能使好人无章可询,或者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变成坏人。
态度重于能力。徐庶是不是人才?是人才,但是去了曹操那儿是不是人才,不是。所以就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此,对企业来说,态度比技能更重要,尤其是养殖场。当一个人养上200只鸡都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态度好。所以说,养殖业首先是一个责任活儿,其次才是一个专业活儿,如果责任没到位,专业几乎不起作用。所以说,现在的老板首先调动员工的责任,把责任调动起来,再去灌输专业技能,如果不断的灌输专业技能,并且只靠教育去做,教育几乎不能改变员工态度,只有利益分配和考核才能改变员工的态度。教育几乎不能改变员工的态度,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再加上合适的考核机制,才可能改变员工的态度。没有在利益上做文章,没有在制度上做文章,喊口号没有用。
第一过程思维,什么是过程思维,过程思维就是作为一个养殖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制度,标准流程和方法,管理是管理过程,不是管理结果。管理过程,关注结果,或者评价结果,管理必须要管理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的产蛋率90%是结果,所谓的肉鸡达到5.8斤是结果,所谓的成活率是98%是结果,没有可靠的过程,绝对没有可复制了结果。偶尔出了一个好的结果,是碰出来的。所以,管理过程思维给大家强调是管理过程,不是结果。
第二职业思维,职业思维就是干什么缺什么,有人说自己没学过管理,你自己管的人就是最好的管理,要远比课本上重要,课本上的东西很多不能用。学什么干什么是专业思维,干什么学什么是职业思维。
第三数字思维,什么是数字思维,不凭感觉靠数据,所有的东西要用数据来衡量,没有数据,不能衡量,对我们养殖企业尤其如此,每天日常的记录,日常记录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没有数据什么也没有。
编者结语:长期以来,中国的家禽产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扩大,之前被我们忽略的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管理系统缺失都成为阻碍家禽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此刻,我们站在行业的拐点处,身为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当政府对行业的介入越来越深,行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我们再也不能仅凭着一股热情或一笔资金就贸然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