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娟
【摘 要】采用了对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把繁重的地理知识越学越精练,最终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地理知识 学生潜能 学科渗透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必修教材也有所改变。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这些堆积如山的知识要怎样整理才能变得更加精练、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是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还有学生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会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当遇到这类型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其他学科知识引用过来。这样就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第二章热力环流中,关于近地面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而地面相应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就下沉,而地面相应形成高压。学生对于这个原理很难理解时,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物理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暖空气的密度小、暖而轻,所以暖气流会向上运动,相应近地面空气源源不断上升密度越来越小,所以地面形成了低压。而冷空气的密度大、冷而重,所以冷气流会向下运动,地面空气密度越来越大,所以形成了高压。再如:关于锋面、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位置这一知识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用物理密度的原理来做一个实验。根据冷暖气团密度的差异,在一个特制玻璃箱中放入两种颜色、一冷一热的气流,中间并用挡板隔开,当我们以极快的速度抽出挡板时,就清晰的看见了这两种气流之间会有一个交界面(即锋面),而且暖气流会沿着交界面向上爬升。锋面下方是冷气团,锋面上方是暖气团。所以,适当引入其他科目的知识会更加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这堂课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对抽象知识进行直观化转变,这样在理解时学生就不会显得那么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在讲山地垂直分异时,学生对自然带谱的更替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引入世界气候分布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从而让学生明白自然带谱的更替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更替相一致。再播放一组山地自然带(植被)图片。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图,并与教材中图片进行对比,这样学生马上就掌握了自然带谱更替这一抽象知识。
三 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时总是占主体地位。很多学生被固定在一“框内”,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忘记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上课一味地带着耳朵听,但许多知识都如过眼云烟、左耳进右耳出。课后作业又常常出错。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也进入探讨的氛围里,不要像看电视一样,一味地充当听众。只有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进来了,那么课堂师生互动就非常容易实现。比如,对于一些知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掌握的,那么教师就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让他们以教师身份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推动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刚从初中踏入高中的校园。由于受初中观念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地理课程并不重要。所以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地理的重要地位及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一开始就有了学习动机,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再不断地加以引导。对于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更加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有成就感,进而起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如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引入一些与该课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知识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浓郁的学习兴趣。
五 做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高中三年要掌握的课本知识很多,除了必修、选修教材,还有区域地理等。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知识就显得杂乱无章、非常繁琐。在考试时也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强调学习方法、对知识能够举一反三。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体系。比如在解答地理试卷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知识要点显得非常杂乱,抓不住重点。就是他们在平时只是盲目的背知识而不去理解。比如在分析埃及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学生大部分都记住了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但是,学生在解题时大部分都写土壤肥沃,这就是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作怪。而忽略了棉花生长习性喜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所以此题不能解答土壤肥沃。再如南亚棉花也是沙质土,喜沙质土的作物还有花生。所以在解题时要能从知识体系中抓住重点与不同点,不要看到什么都是土壤肥沃,要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