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林,林 响
(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腹泻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脾胃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其中婴幼儿中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最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其中不少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程较长,恢复较慢,影响小儿生长发育[1-3]。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2年11月就诊我院儿科6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1.54)岁;发病时间4~16 d,平均病程(11±2.13)d;患儿在城市居住 24例,农村居住10例。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6±2.07)岁;发病时间 3~17 d,平均病程(12±3.07)d;患儿在城市居住26例,农村居住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居住环境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检查无消化系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排除曾接受抗生素治疗者,患者家属同意接受本治疗方案。
1.3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的诊断标准:① 大便内还有食物残渣、不消化物或奶瓣、大便呈水样便。②大便频率比平时增高。③检验结果:大便常规、隐血、轮状病毒抗体、乳糖检查完全正常或可见乳糖、脂肪球,无红细胞、白细胞,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阴性以排除细菌或病毒感染性因素。④经检查无消化性溃疡、息肉等器质性疾病。
1.4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学》[5]腹泻诊断标准分型:① 脾虚湿盛型:神疲懒言,纳呆,腹胀,四肢无力,怕冷,面色萎黄,大便稀薄如水样,每日数次,无脓血,舌淡胖,苔白。② 肝郁血虚型:烦躁易怒或精神萎靡,面色暗紫,腹大筋青,四肢羸瘦,大便稀薄夹有泡沫,舌淡暗紫,苔薄略黄。③ 脾肾阳虚型:肢软无力,头大颅方,面色苍白,嗜睡,纳差,大便糖稀,完谷不化,舌淡苔白。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蒙脱石散(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 g/包)治疗,1岁以下:每日 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莲子肉9 g,薏苡仁9 g,砂仁(后入)6 g,桔梗 6 g,白扁豆 12 g,白茯苓15 g,太子参 15 g,甘草 9 g,白术 15 g,山药 15 g]。脾虚湿盛型加藿香、泽泻、车前子;肝郁血虚型加白芍、酸枣仁、香附;脾肾阳虚型加桂枝、龙骨、牡蛎。药物浸泡15 min后,加水1 000 mL,煮沸15 min,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2组均5 d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 72 h后,腹泻减至每天2次或以下,大便外观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2 2组起效时间比较 见表1。
2.3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小儿慢性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7]。这种疾病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一方面由于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另一方面疾病还在不断消耗机体的营养,长期慢性腹泻容易引起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出现体重不足、头发枯黄、形容憔悴等症状,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8]。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9]。
表1 2组起效时间比较(n,%)
表2 2组疗效比较(n,%)
腹泻四季均有,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质变稀薄呈水样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黏液为特征[10]。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11],西医认为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12]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13]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受惊、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本研究主要叙述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与只用西药治疗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上均有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的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消化功能紊乱,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湿合污而下酿成腹泻。治疗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选用的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四君子汤是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的功效,小儿用药故人参选用温和的太子参。方中各药,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之职。两类药物合用,不仅从微生物的角度解决了导致腹泻的原因,更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入手,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虚实证型辨证加减用药,因此能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病痛,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1]赵会平,王会玲.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78.
[2]姜启红.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9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14-15.
[3]刘彩霞,余艳芳.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31-32.
[4]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5]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0-121.
[6]胡卫东.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26.
[7]邬巍.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0):57-58.
[8]王承琳.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59例[J].中医儿科杂志,2011,7(1):12-13.
[9]王慧娟.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35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33.
[10]王立.小儿腹泻的中西医治疗概论[J].中医药导报,2011,17(7),49.
[11]何荣连,赵云,何江.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药业,2010,19(8):44-45.
[12]曹美琴.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24-25.
[13]殷海燕.金双歧与蒙脱石散在小儿腹泻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科学,2011,18(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