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侧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

2013-12-07 01:06樊蕴辉李立群张占波李海宁胡志雯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偏瘫

樊蕴辉 李立群 张占波 董 静 李海宁 胡志雯 于 楠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年发病率为120/10万,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地发展,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痉挛状态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1%左右[1]。长期肌张力增高,直接导致关节挛缩,严重降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大护理难度。本研究探讨了急性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ADL能力的作用与影响,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筛选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初发急性期偏瘫患者200例为实验对象,并经脑部CT或头颅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初发病例,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均高于8分,且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无运动疗法及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如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呼吸功能紊乱等)。随机分为两组,即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疾病种类等方面,均未见有明显差异,表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心理疗法及针刺疗法为辅助手段,康复治疗周期为1个月:①良肢位摆放:在偏瘫患者的急性期,患者常表现出驰缓性瘫痪的状态,即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肌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极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踝关节跖屈内翻等现象,严重影响将来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出一种临时性体位,称为良肢位。良肢位可分为仰卧位,将患侧肩胛骨及骨盆适当垫起,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伸展,下肢膝关节稍屈曲,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2];定时翻身和变换体位。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利用徒手对麻痹,疼痛等原因导致的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动或辅助主动运动的患者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确保肌肉和构成关节的软组织的柔韧性,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因关节长期制动而出现挛缩。在关节活动时,要在不明显增加患者疼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尽可能达到最大,20min/日。③抗痉挛及分离运动训练[3]:痉挛期采用抗痉挛手法,反射性控制关键点,各类牵拉抗痉挛肢位强化训练,非痉挛肌肌力练习,诱导分离运动训练,床上卧位、坐起、体位转换,步行训练,40 min/日。④配合心理疗法:针对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紧张等易诱发肌张力增高的情绪给予心理疏导,30 min/日。⑤针刺治疗:取平衡肌张力针法,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即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和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与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故分别取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髀关、曲泉、申脉,先刺痉挛优势侧,行较重提插手法;后刺痉挛劣势侧,行轻柔捻转手法,30min/d[4]。

1.3 疗效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5](MAS)评估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程度,1级以上者存在痉挛;BI(Barthel Index)是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其能够提供患者现在功能水平的有效和可靠的质量标准,评测内容包含所有日常基本动作,能比较敏感的反映功能的基本变化,是衡量其恢复状况的有力工具,来确定早期综合康复对防治痉挛状态是否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1为显著性差异水平。

2 结果

20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治疗1个月后,于1、3、6个月进行随访。早期康复组改良的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随时间变化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早期康复组BI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 BI评分比较治疗前 1月 3月 6月早期康复组 100 32.5±15.7 38.2±18.1 56.2±20.3 77.4±25.1*对照组100 34.0±16.3 35.3±16.8 41.1±19.2 52.2±23.6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早期规范综合的康复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康复治疗计划,定时给予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抗痉挛及分离运动训练、心理疗法、针刺治疗,起到了降低肌张力、抑制痉挛肌,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作用。通过改良的Ashworth评分评分量表和BI评分显示,在脑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随时间推移,康复治疗在降低痉挛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

[1]Lundstro¨m E,Terent A,Borg J.Prevalence of disabling spasticity 1 year after first-ever stroke[J].Eur J Neurol.2008,15:533

[2]夏永娣.脑卒中早期良肢位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2012,12(3):54

[3]徐银亮.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9(2):111

[4]庄 艺,孙建华,等.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7(4):464

[5]Bohannon RW,Smith MB.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a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ity[J].Phys Ther.1987,67:206

猜你喜欢
肌张力痉挛偏瘫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