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2013-12-07 07:08谢晓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竞争力竞争

谢晓艳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与科技的竞争,高等教育在这种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等体育院校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推动器,它为高等人才的培养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另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必须置于世界范围内,不仅注重国内的发展与优势的展现,也需要注重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发挥,取得竞争优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对国际化发展中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尤为重要。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两位战略管理专家拉哈德与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文中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不只是专属于企业,而是一切组织在处于竞争环境和条件下实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组织能力。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及其竞争具有理论上的可适用性。

1 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

当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逐渐被人们在企业中所研究、运用的时候,这一理论也逐渐进入了高校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从2002年开始,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文献出现,如赖德胜、武向荣的《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王生洪的《大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孟丽菊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等相继出炉,这一系列的文献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正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中。之后,闵键的《体育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多样化发展》,邓凤莲的《体育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袁青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的研究》,李文勇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等文献,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融入到了体育这一领域,体育特性是高等体育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有特性。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以体育学科为基础,必须满足体育学科发展需求、体育事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对体育发展提出的需求,并随竞争环境的变化可自我重组、自我适应。体育环境的变化对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最具影响,它必须保持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从竞争主体看,它具有一定的独具的、持续的竞争优势;从专业自身来看,是其知识、资源和技能等要素的整合;从竞争对象看,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认可,国家的认可,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院校难以模仿的一种整体性力量;从竞争结果看,其教学质量、学术成果和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终极追求,并体现在可持续的创造力和学术创新上。因此,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等体育院校在整合内外部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高等体育院校独有的、能够支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能力,并此资源能力是以体育特性为基础,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能力。

2 核心竞争力对高等体育院校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经历了几十年的经营已经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处于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这种稳定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这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首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学生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了,传统的卖方市场时代已经结束,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趋势面前,高等体育院校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只有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很高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才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因此,高等体育院校的管理者必须重建高等体育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寻找适合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管理体制,根据学校长期形成的特色和地缘特点寻求自己的核心优势,并围绕这个核心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将学校的核心优势体现到毕业生身上,突出毕业生的特点与核心竞争优势,增加高等体育院校的活力和信誉度。

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公办教育提出的挑战与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新变革带来的挑战要求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组织中的每位成员都必须积极投身到组织改革之中,明确其职责,加强学习,为本校发展出谋划策。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环境都要求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需要寻求和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促使高等体育院校在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3 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1 经济结构的变化

我国就业结构变化:1978年我国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占70.5%,第二产业占17.3%,第三产业占12.2%。2001年我国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50%,第二产业占22.3%,第三产业上升为27.7%。(“陆学艺,2009.)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到2005年,我国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将占44%,第二产业占23%,而第三产业将进一步上升到33%。我国到2005年第三产业中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33%。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也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责无旁贷的由高等体育院校完成。

3.2 教育市场的发展

经过近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2001年的1 214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 753万人,净增539万人。经过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达到3 105万人,按2001年1 214万在校生计,每年需扩大招生200万人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急剧扩大,这种发展态势对高等体育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3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背景下体育人才的需求

1995年6月28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动员会,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委做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并存的两大战略决策,并把“全民健身”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高度来抓。全民健身计划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从社会体育实践看,在全民健身活动中,需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管理人才。高等体育院校可以从学历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在体育专业内设置与社会体育有关的辅修方向或专业方向,如:门球裁判、健美操教员、体育舞蹈指导员等。也可以与社会的有关健身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项目的培训班。

由此可见,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是颇为旺盛的,基于此,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对于其发展是有利的,积极的。

4 高等体育院校培育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4.1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先进的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良好的机制。企业管理理念下的新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提供新形势下的运行和发展规则。在企业管理思想下建立的高等体育院校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更有效地调动组织内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文化的形成,使体育院校办学目标长期化,并最终促使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学科建制,对于组织成员而言,在创新制度下每位员工的目标是明确的,责任是具体的,分工是细致的,考核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自身坐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高效率、实事求是的制度体系。

4.2 学术创新

“科研”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科研的一种主要特点就是在于创新,一所高等院校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氛围与其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没有学术创新的高等院校是没有灵魂和凝聚力的。学术创新的卓越表现为“常新”,鲁迅先生讲过“北京大学是常新”的,这个常新不仅是说每年有新的学生进来,更重要的是有新成果产生。学术上的“常新”正是一所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完满体现,同样,也是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完满体现。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形成一支甚至是几支有代表性的学术团队,构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服务这就是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学术创新的体现,也更是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4.3 学科规划创新

在学科规划和布局中,既要有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和基础。学科规划首先要准确确定建设目标。目标定得太低不费力气就能达到,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定得太高脱离实际就会使规划落空。具体说来就是:一、充分挖掘现有学科的潜力,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配置,寻找最佳组合,快速发展;二、要突出体育院校的自身办学特色,制定出独具特色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只要抓住了学科建设这个关键工作,学校的其它工作就能够被带动起来。这也是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4.4 管理创新

体育院校的管理创新应该突显服务功能,其服务功能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上。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的管理层,必须树立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着为学生和教师服务来开展。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等体育院校管理就应该充分学习企业管理思想,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特色别人不能复制的管理之道,实现管理创新也是凸显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周绍朋.企业管理与核心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7(3).

[2]邹吉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前提性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史东明.核心能力论——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4.

[4]袁青.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6):15.

[5]闵健.体育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多样化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6.

[6]毛亚庆,夏仕武.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

[7]张加生.高等体育院系核心竞争力研究一以山东省高等体育院系为例[D].2010,4.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竞争力竞争
含扩散项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的数值模拟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感谢竞争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