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文化与武术雕塑

2013-12-07 07:08王国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功夫雕塑

王国志,王 政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重大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从内容上,它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在世博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本届世博会文化是重要看点之一,它是多元文化与文化融合的舞台。在本届世博会上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生动呈现,展现了我国古老的文化与发达的现代文明。

其中,以武术、李小龙为中国元素的“CHINA功夫”雕塑的亮相就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理念,而且也对宣传武术、推销武术,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解读“CHINA功夫”雕塑

雕塑是可以触摸的、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它是文化内涵丰富的鲜活文化名片。[1]雕塑作品除了表现本身的心灵、气质外,其内涵还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外形与内心和谐统一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信念、观念以及自然规律、形象等。

雕塑作为表达文化内涵、民俗背景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给予人更多的是一种图解式的直观感,这种直观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宏大的、主题性的、战斗性的、纪念性的、纯教化性的模式中给雕塑赋予了人性光辉,在富于民间、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情感中,焕发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1]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它负载着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审美特点和价值标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凝炼了人类的感情、融合了人类的智慧,传递了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2010年8月17日,100多名以中国红为色调的“李小龙”脚“踢”世界著名建筑为主题的“CHINA功夫”雕塑矗立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引来众多观众驻足观看,亲身体验,流连忘返。“CHINA功夫”是CHINA和功夫的组合词汇,创意独到,从思想到表达都给人一种新鲜感,给上海世博会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同时也给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宣传平台。

1.1 “CHINA功夫”是一个创意独到、内涵丰富、铿锵有力的组合词汇

“CHINA功夫”雕塑中“CHINA”既是“中国”的英文写法,也是“陶瓷”的英文写法,CHINA与功夫的结合是艺术家们的一个独到创意,是经典之作。佛山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培养出了象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众多功夫明星,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提高了佛山的知名度。佛山借这些功夫故事把“CHINA功夫”雕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创作推向世博会,借世博大舞台向世界各族人民讲述佛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中国功夫的精髓,传播佛山陶瓷文化。“CHINA功夫”是中国的一个典型符号,与纯语言传播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它能把地域、民族、国家的全部意义阐述清楚,选“CHINA功夫”这样的符号,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让受众便于理解和接受。它不仅向世界传播了武术和陶瓷,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自信。

1.2 “CHINA功夫”雕塑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又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和。韦氏词典对“创新”解释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也就是说“革故鼎新”与“引入”都属于创新。“在文化领域里,创新指文化的不同要素除旧布新,重在突破。”[2]中国武术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每一步前进和提升都富含创新努力。尤其在现代社会,大众在生活中极易出现“审美疲劳”,要想使武术吸引人们的眼球,就要捕捉人们善变、猎奇的审美心理,将技击融于艺术之中,将武术传统的文化特质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表达展现出来,即“内隐”通过“外显”的方式得以实现。[3]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CHINA功夫”雕塑无疑是文化进步的表现和了不起的文化成就,它体现了中国武术积极、鲜明的文化创新精神。它以“上海世博”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大舞台,大力弘扬武术的创新精神,21世纪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1.3 “CHINA功夫”雕塑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CHINA功夫”雕塑是以世博会为创作平台,以佛山著名的陶瓷与享誉世界的中国功夫为创作元素而创作的大型社会雕塑。它不仅可以使我们追溯到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发展足迹,也可以触摸到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崛起的脉搏。海德格尔在《艺术的本源》中说:“艺术是历史性的,作为历史性的艺术是对作品中的真理的创造性保存”。“CHINA功夫”以艺术的方式集聚中国各阶层能量,并凭借这种能量与世界进行深层互动,从而见证世界发展的历程,它超越艺术的局限,塑造为新时期中国具有世界认知的新图腾。[4]

1.4 “CHINA功夫”雕塑必将带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盛会,吸引全球众多国家参与。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和发展机遇。“CHINA功夫”雕塑的参展将会极大提升中国武术的国际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上海世博会规模宏大,参与国家人数众多,吸引亿万观众瞩目,牵动各行各业,已经成为全球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最好媒介和载体之一。借助世博会的空前影响,通过世博期间的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的强势传播,“CHINA功夫”雕塑的文化内涵和所蕴含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可能一夜间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全新的中国武术形象将有可能在短短的世博期间就深深植根于世界各国人们的心中,取得以往武术普及和推广中无法比拟和不可想象的效果。

2 以武术雕塑引发的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武术在世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但仍存在一些障碍。而“CHINA功夫”雕塑的推出,给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启示。“CHINA功夫”雕塑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传播载体,打破武术发展瓶颈,促进了武术的高效传播,加快了武术的国际化进程。

2.1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先天屏障:语境有别与文化误读

环境影响人,生活在不同文化语境的人当然也不例外。爱德华·霍尔“高-低语境”理论解释说,中国和多数亚洲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语言表达时言简意赅、含蓄内敛,讲究心领神会;而美国和欧洲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语言表达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正是由于东西方语境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码产生“不见”或“洞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自然也就有些偏颇,[5]长此以往,大多数外国人只能凭借他们从传统的中国形象描述中获取的一点感受,来认识中国文化,结果是使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停留在传教士来华时代,[6]这正所谓的文化误读。东西方语境的差异与文化的误读,使国外受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识产生偏差,影响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塑造。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与西方文化的交集,找到价值与情绪的共振,才能让西方更好地了解我们,接纳我们”。[7]武术作为特殊的身体语言,是中西方认同交集载体。以武术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打破了语言沟通的障碍,能更好地“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世界各国人民在学习中国武术中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CHINA功夫”雕塑作为艺术作品,作为更具实体感的武术造型艺术,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精神和理念,迎合了人类和谐共生的主题,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雕塑大师精心雕琢“CHINA功夫”雕塑作为一种新颖的艺术样式,矗立于上海世博园最佳实践区,吸引外国人的眼球,使很多外国人产生浓厚兴趣,驻足观看,合影留念。观众通过现场的直接观看、欣赏,甚至模仿,不需要通过阅读文字,就能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甚至思想等符号体系,[8]使观众获得多重感官上的亲身感受,克服了因语言问题而带来的传播障碍,可以说是中西认同交集的载体。“CHINA功夫”雕塑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武术,打破语言传播的格局,以直观的形象出现,让人更容易接受。

2.2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超越:走艺术化之路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使“功夫”成为了耳熟能详的中国符号而登上世界舞台,并在一些重要场合频频亮相。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高低语境的差异,再加上中国武术的“顿悟”的特质,使东西方文化沟通产生障碍,从而导致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受阻,影响了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打破了纯语言传播的障碍,使中国武术在外国人看来不再陌生。

所谓“艺术化”是指把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集中作用于欣赏者特定的感觉器官,使欣赏者产生包括美感在内的特殊感受,进而引起对客观事物的广泛的联想和理解。[9]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内蕴文化、绵延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文化。[10]其泛艺术化观念使之看待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自觉的审美意识,善于将生活日用的事物美化,因此造就了悠扬动听的音乐、精美绝伦的诗词、龙飞凤舞的书法、风云舒卷的国画、仪态万方的戏曲、幽深典雅的园林、历史悠久的杂技,同样也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11]武术的艺术化是指以武术技术作为基本元素,借助其它艺术形式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艺术加工,满足武术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向。如戏剧武打、功夫舞台剧、功夫雕塑、武术动漫、功夫游戏等等。

世博会上除了“CHINA功夫”雕塑外,艺术化的中国武术也频频出现。如以世博理念为主题《少林海宝》动画片也是一个主要案例,故事围绕着海宝和大河小子为粉碎黑暗战神的邪恶计划,穿越时空,共赴少林学习少林武功,最后顿悟“和”字诀,打败邪恶势力、拯救人类为线索,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极富想象力的优美画卷。该片将世博理念融入在故事情节中,既有有趣的故事、悬疑的情节,又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幽默诙谐,在紧凑而又愉悦中,给国内外观众带来启发和乐趣。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它以最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超越国籍、超越种族向世界进行传播,从而降低“文化折扣”,实现跨文化传播。[12]

中国武术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性文化特质,强调顿悟,靠神秘的直觉、自我内心的体悟来认识,很难被外国人理解和接受,更难以被那些赶时髦、追时尚,具有猎奇心理的青少年所接纳。他们更喜欢强烈的感官刺激和视听效果,而武术动漫以武术为重要元素通过高科技手段、夸张的手法将神秘的武术内容转化为简单而直接的视觉盛宴,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迎合了他们的猎奇心理,满足了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如美国梦工厂以中国功夫和大熊猫等为主要元素而创作的艺术精品《功夫熊猫》轰动整个世界,它向世界较好的演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更好的向世界传播了武术、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国家形象,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近些年以中国武术为重要元素而创作的艺术精品(《功夫传奇》、《风中少林》、《少林海宝》、《少林禅宗大典》、《盛世雄风》等功夫舞台剧),在世界各地巡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重要社会影响。中国文化报曾报道:《功夫传奇》在国外已上演两百多场,受众达七万多人,引起世界的轰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以中国武术为重要创作元素,通过运动的身体来演故事,向观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别具一格,不同于西方的芭蕾,音乐剧、歌剧等艺术形式,让外国人更容易接受,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13]

3 结语

武术雕塑是一种强有力的传播媒介,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质。凭借武术雕塑独有的特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造型艺术完美的结合与支撑,使武术文化成为一种信息实体,从而进行高速有效的传播,突破武术传播瓶颈,加快了武术的国际化进程。[14]世博的大幕尽管已落下,但留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性的资本、文化流动与交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武术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面临严峻障碍和挑战,制约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中国武术只有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才能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站稳脚跟。因此,研究、创新武术自身表现形式,探索有效运用视觉元素来传播武术的技巧,充分利用文化传播的原则与规律,赋予武术新的活力,使其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格局中展现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成为世界人民的最爱,武术雕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为中国武术的艺术化提供了新思路,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1]曹广伍.雕塑 -文化 -符号[J].雕塑,2009(2):60.

[2]许明,花建.文化发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2.

[3]China功夫梦想成为中国的精神雕塑[J].艺术与投资,2010(9):110.

[4]马文友,邱丕相.论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51.

[5]王庆军,方晓红.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体育科学,2010(6):15.

[6]陈嬿如.跨文化传播原理在我国对外宣传中的运用[J].现代传播,2007(1):141.

[7]吕莎,吴婷.“中国制造”、中国形象与对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1-07:1.

[8][匈]贝拉·巴拉兹,何力译.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5-27.

[9]姚晓杰.也谈“寻常词语艺术化”问题[J].宜宾学院学报,2008(2):121-123.

[10]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60-62.

[11]王国志.中国武术:“武”动的线性艺术[J].搏击·体育论坛,2011,(8):3.

[12]王庆军,方晓红.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体育科学,2010(6):19.

[13]王国志.从舞台剧《风中少林》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国际传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

[14]陈保磊等.雕塑——武术视觉文化传播媒介研究[J].武术科学,2012(2):45.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功夫雕塑
巨型雕塑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功夫猪
功夫猪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