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

2013-12-06 08:23:18胥爱萍卜祥峰葛茂宏刘培培刘文娟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胥爱萍 卜祥峰 董 兰 葛茂宏 刘培培 刘文娟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许多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因缺乏长期系统、规范、有效的治疗,病情很快复发,有的患者在病情支配下发生肇事肇祸现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1]。本研究通过对317例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为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降低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的评估与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潍坊市317例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入组标准:(1)均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管理;(2)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潍坊市贫困线标准:农村人均收入≤1 400元∕年,城镇人均收入≤3 600元∕年);(3)危险性评估分级均在3~5级;(4)诊断复核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相应标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的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17例中,男性189例(59.62%),女性128例(40.38%)。年龄 16~66岁,平均年龄(39.89±7.77)岁。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91例(28.71%),初中 96 例(30.28%),高中或中专 69 例(21.77%),大专及以上学历 61 例(19.24%)。婚姻状况,现婚 202 例(63.72%),未婚 99 例(31.23%),离婚或丧偶16例(5.05%)。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51例(79.18%),双相障碍 44 例(13.88%),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8例(2.52%),偏执性精神病 2例(0.6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7例(2.2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1.58%)。

1.2 工具

1.2.1 自编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家庭经济状况、家属满意度3个方面。

1.2.2 危险性评估量表 用于对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度评估。危险性评估量表从轻到重分为0~5级[3],并进行量化评分。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出现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

1.2.3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4]主要用于评定精神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PANSS总共有33个项目,其中有7项构成阳性量表,7项构成阴性量表,16项组成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以及3个补充项目。按照精神病理水平分7级评分。1-无症状。2-很轻:意昧着不可靠的、微细的,或可疑的病态,或者也可指正常范围的上限。3-轻度:症状显然存在,但不显著,可极少干扰日常功能。4-中度:尽管症状呈现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但仅偶尔出现,或仅有限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5-偏重:表明症状突出,患者功能显著受损,但未全部丧失,通常可随意志控制。6-重度:表示病态频繁表现,有证据表明已高度损害患者的生活,常常需要直接监护。7-极重度:为精神病理的最严重水平,此时表现为极度干扰绝大部分或全部主要的生活功能,典型者必须封闭性监护和许多方面需要帮助。

1.2.4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5]用于患者在社区治疗与康复效果评定。该量表包括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社交活动、责任心和计划性等共10个条目。分级原则:0-为无异常或仅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的极轻微缺陷;1-为确有功能缺陷;2-为严重的功能缺陷;9-不适用。记9只表示不适用,不计入总分,总分≥2分,为有社会功能缺陷,总分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3 评定方法 (1)提出申请:首先患者本人或家属向项目办公室提交“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申请表”、患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患者近期照片、所在村(居)委会对申请人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2)综合审核:项目办公室依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报项目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批准,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项目办发放免费服药救助卡。(3)药品发放:患者及家属持免费服药救助卡,到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按照社区或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6],针对患者病情,开出处方,现场发放免费药品。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服药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按要求服药。(4)追踪随访:由辖区基层精防医生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进行随访管理。每次随访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询问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躯体状况、社会功能等情况,根据每次随访情况进行分类干预与康复指导[7]。对随访评估为3~5级高风险患者纳入重点看护和管理对象,做到底数清、去向明、专人管、及时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微机Excel中,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计量资料特征的描述以x±s表示,治疗前后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自编调查问卷比较 随访调查显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前提高了76%,免费服药后,患者家庭的经济损失下降了96.5%,家属满意度达98.5%,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 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分,经过免费药物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明显下降,治疗12、2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各类精神症状明显减轻。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x±s)

2.3 治疗前后SDSS量表评分比较 SDSS总分在治疗后12、24个月逐渐下降,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个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社会功能逐渐恢复。见表2。

2.4 治疗前后患者危险性评估分级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危险性评估分级从3~5级逐渐下降到0~3级,治疗12个月时4级2例,无5级出现,治疗24个月时无4级和5级出现,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各级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后,3~5级高风险患者逐渐转化为0~3级相对无风险或低风险患者,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SDSS评分比较(x±s)

表3 治疗前后患者危险性评估分级比较[n(%)]

3 讨论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日渐增加,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的急剧增加[8],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有关调查显示,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造成精神疾病患者失控引起肇事肇祸的重要原因,继发引起的恶性案件,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精神卫生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地区间精神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防治体系不完善、工作保障待加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精神障碍预防和康复服务不足,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严重偏见和歧视等,精神卫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9,10]。

重性精神疾病至今尚未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无法彻底根治,患者必须长期规范服药,否则病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社会功能下降,家庭陷入贫困。而导致病情复发的根源之一是患者对服药依从性差,相关研究表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社会有效支持密切相关[11]。

本研究通过对317例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显示,经过免费药物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明显下降,精神症状减轻。SDSS总分在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逐渐下降,治疗24个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危险性评估分级从3~5级下降到0~3级,无4级和5级出现。可见,通过实施免费药物治疗,对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状态,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其相关研究一致[12~14]。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因此应整合社会资源,开拓资金筹资渠道,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确保治疗管理措施落实。特别是贫困患者更需要财政、残联、民政等部门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免费药品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1]高振中,曹学义,朱建平,等.潍坊市第三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25-2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3]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S].2012,4

[4]蔡焯基.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康复[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6]卢传华,王延祜,张敬悬.基层精神卫生工作手册[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42-243

[7]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M].实用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61-167

[8]张明园.精神卫生政策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9]马弘,刘津,于欣.我国近十年重要精神卫生政策的发展与解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2):840-843

[10]于欣,刘津,马弘.社区精神卫生—应对中国精神卫生挑战的抓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840-843

[1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103

[12]李守春,卢振胜,胡雅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46-47

[13]王延祜,唐济生,柴新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244-246

[14]仪修芹,卜祥峰,董兰.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58

猜你喜欢
重性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12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