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森
竞技散打比赛各阶段降低热身损耗的策略研究
王 森
以降低竞技散打比赛热身损耗的有效策略为目的,将竞技散打比赛作为有机整体来研究,划分为战前、局间和局中3个阶段,即重视每局比赛,又注重3阶段的有机联系,针对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策略来降低热身损耗。战前策略是通过一般、专项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后的活动来降低热身损耗;局间策略是通过内部表象训练和开局前20s内的活动来降低热身损耗;局中策略是控制比赛节奏、非重拳不停运动、连续灵活的步法和巧妙化解人为因素降低热身损耗。
热身损耗;散打;战前策略;局间策略;局中策略
经常观看竞技散打比赛的散打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一般都有这种体会——散打比赛的开局往往感觉比较沉闷,看起来不是十分精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运动员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战术上的安排,开局试探对方实力,通过试探性进攻探明对方实力,以便为后续对抗制定有效技战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散打的国际性交流,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比较透明,赛前已获得详细信息并了解对方实力,开局的盲目性逐渐减小,所以开局试探性进攻逐步向有效进攻转变。(2)两人实力相当。由于两人实力非常接近,为避免进攻中露出破绽被对方抓住反击时机,故双方都不会先发起攻击,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整场比赛比较沉闷。(3)双方队员在开局未能进入最佳技术水平。实战开始之初,双方队员都没达到最佳竞技状态;随实战深入,技术回升,竞技能力升高,竞技激烈程度逐步增加,比赛也越来越精彩。
如何提高散打开局的精彩程度,促使队员在开局就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降低竞技散打比赛的热身损耗入手。降低热身损耗,保持中枢神经运动区兴奋水平,开局以高技术水平的良好竞技状态投入比赛,才能打好比赛开局,提高比赛开局的精彩性和观赏性。本文将竞技散打比赛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划分为战前、局间和局中3个有机阶段,全面考虑3个阶段的有效联系。针对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策略,降低各阶段热身损耗,使运动员整场比赛保持高技术水平,完美展现真实技术水平,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促进散打运动的发展。
所谓热身损耗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1]。专家对热身损耗的产生进行了深入研究,20世纪初对于暖身减低(Warm-up Decremen t热身损耗)的解释主要采用刺激—反应的制约理论,着眼点在遗忘及制约的强度(Adams-1961);心理学在60年代开始受电脑发展的影响而转为信息处理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时(张春兴1991),刚好也是活动集合理论提出的时候,认为身体活动与脑中的认知有关系,暖身减低部分是因为认知系统还未激活所致;在活动集合假说的检验上,实验者以控制休息时的各种相关元素以减少暖身减低效应的负面影响,证实暖身减低的产生并不是只跟目标有直接关系,而是全身状态均未做好准备所致[2]。对这种状态的心里学解释有2种(生理学用进入工作状态来解释,但上述实验并不需要心肺功能达到高水平):(1)热身损耗是遗忘的一种表现。休息期间,发生原技能的遗忘过程,但许多运动员掌握某技能已达到自动化程度,相当熟练,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遗忘。(2)定势假说(S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技能水平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损、受阻引起的,这一假说得到部分实验的支持[1]。
竞技散打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局间休息1min,这种竞赛规则导致产生热身损耗。有研究表明:热身损耗发生于比赛期间的休息阶段,直到运动员能够通过热身再次达到之前的运动表现水平[3]。如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65kg决赛,前2局甲乙双方战平(第1局甲胜,第2局乙胜),第3局开局甲仅用16s赢得比赛,甲在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16s内连续迅速发动2轮攻击,主动强攻对手迫使其2次下台,并获得最终胜利。综合分析乙失利的原因,在排除技术差距、心理因素、战术能力和体能降低等因素后,纵观整场比赛,失利发生在局间休息后第3局开局后的16s,这表明,在局间休息期间乙产生热身损耗,使其在第2局中已经达到的良好竞技状态因休息而下降,并最终导致其失利。相反,甲在休息期间仍保持积极的热身活动,在裁判未发出“开始”口令前,仍在不停地做左冲拳运动,这也很好地保持了竞技状态。研究发现,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通过非利手、非利脚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1]。甲在开局前的左冲拳运动,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使其保持良好竞技状态,以最佳竞技水平投入第3局比赛,从而为获得比赛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一实例发现,竞技散打比赛局间会产生热身损耗,并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致使竞技水平降低,不利于创造运动佳绩。
热身损耗不但产生于比赛间期,在散打比赛第1局开局前、局中间歇、局中消极比赛和人为因素等都会产生热身损耗。针对这一现象做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策略,降低热身损耗对技术水平的消极影响,保持并提高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
热身损耗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水平。在竞技散打比赛中表现为进攻上速度、力量及准确性降低;防守上动作迟钝、运动技能降低、竞技能力下降,因此只有消除热身损耗才能够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定势假说的实验证明热身损耗是可以消除的,如1971年,纳森和舒密特设计右手握力作业,要求被试以20.6kg的力抓握一个握力计,共握20次后休息10 s,再做10次。休息期间,A组不作任何活动;B组则先休息5s,后5s做左手屈肘动作,力量为9.1 kg,练习18次,每次间隔10s,每次练习结束后立即与A组一起进行右手抓握作业的记忆测验。在10s间隔后,A组表现出明显的热身损耗,而B组则几乎未产生热身损耗,这说明辅加作业使迅速消失的定势得以恢复,确保重新开始工作时仍保持原作业的准确性[1]。因此,辅加作业能有效避免热身损耗产生,保持运动技能。在竞技散打比赛的各个阶段,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辅加作业活动,能达到降低热身损耗的目的。
战前是指散打实战第1局开始之前的时间,为整场实战和第1局的开始做准备。
重视一般性准备活动,降低热身损耗。合适的准备活动,其反应是出汗使体温适度升高(达到适宜的程度),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神经系统传导速度,缩短反射时间;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肌肉收缩速度;提高肌肉组织中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加快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速度,提高酶的活性,加强新陈代谢进程和化学反应速度等[4]。通过慢跑、柔韧性练习和变速跑等一般性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加热神经中枢运动区,逐步降低惰性,使其逐渐兴奋起来,提高运动区的兴奋水平,从而降低热身损耗。
充分做好专项准备活动,有效降低热身损耗。MARK和CRAIG对降低网球发球阶段热身损耗进行研究,证实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对降低热身损耗的重要性[5]。他们对70位高技术水平网球运动员进行分组,每组成员连续发球20个,然后中间休息5~15min,最后发4个。在休息的最后2min,5组的状态分别为继续休息、在场内跑动、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做挥拍练习、把球反复掷到地上并准确抓握反弹球。实验不仅看最后4个球的发球命中率,而且对休息开始与结束躯体和认知觉醒情况指标进行统计,多元回归方程显示降低热身损耗与恢复到20次发球后的觉醒水平高度相关;组间对照表明,网球挥拍练习是最合理的间歇活动内容,能够降低热身损耗、提高躯体和认知觉醒唤醒程度。通过这个研究证实:专项准备活动对降低热身损耗有积极作用,专项准备活动内容安排应接近散打实战,通过技术练习和对抗适应性练习使技术在准备活动中达到最佳状态。专项准备活动要求在实战中使用的技术(特别是自己非常擅长的组合技术或难度技术)在准备活动要认真练习,练习1~3次或更多次以便恢复到最佳技术状态,在实战中充分发挥打击效果。如在专项准备活动中练习拳法组合、腿法组合、摔法、拳腿摔组合和拳法、腿法与步法配合等技术,以及转身后摆腿等较难技术,练习1~3次,使运动员恢复到最佳技术水平。准备活动还要安排陪练进行实战对抗演练,通过主动攻击和防守反击练习,熟练技术、恢复技术水平,使自身技术在第1局开始前达到较高“定势”,以便在开局发挥最佳竞技状态。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保证开局能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提高打击效果,提高散打竞技水平。
重视准备活动结束到上场前活动内容的安排,有效降低热身损耗。除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和上场的间隔时间外,还要合理安排此阶段休息时间的活动内容。由于热身损耗的客观存在,通过一般性和专项性准备活动达到的“定势”,会在休息时受损、受阻,使技能水平下降,降低准备活动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此段时间的休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不能完全停止活动,要定时进行拳法练习,利用上肢抗疲劳性较强的优势,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保持技能“定势”,从而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保持高竞技水平。如运动员上台前座下休息时做一些简单的冲拳或转体运动,在上台过程中做冲拳提膝等活动,在台上进行组合拳或组合腿的展示,都能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以最佳竞技状态进入开局比赛。
局间是指散打实战第1局与第2局,第2局与第3局之间的时间,是运动员局与局之间休息调整的时间(1 min)。
局间休息利用内部表象训练,保持技术的高“定势”,有效保持高竞技状态。局间休息要完成多方面任务,(1)合理休息,使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恢复,为后续比赛奠定良好的体能优势,以便发挥更好的技术。散打能量供给系统主要是磷酸原系统为主[6],故最好的恢复方法是静坐休息和按摩,达到快速恢复体力的目的。(2)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休息时运动停止,高竞技状态下的“定势”被打破,从而产生热身损耗,这时采用表象训练能降低热身损耗的产生。有研究证实,内部表象比较容易产生动觉,体会动作的感觉,接近实际的动作[1],这表明表象训练能有效降低热身损耗。回忆拳法、腿法动作,利用内部表象练习技术,从而降低热身损耗。(3)局间休息应为下一局制定有效战术。根据对方实力,制定战术;依据对方技术特点,进行进攻和防守反击技术的内部表象训练,为下一局更好地执行战术、有效运用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下一局开局前20s要站立走动并做冲拳提膝活动。根据散打能量供应特点,走动也能较好地恢复体力,因此开局前20s要站立活动,逐步恢复体力,并通过冲拳和提膝,利用不利手、不利脚的活动,加热中枢神经运动区,降低其惰性,从而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为开局的高竞技状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设计好的针对性战术,在下一局开局,首先运用拳腿组合迅速攻击对方,然后接鞭腿摔防守反击其鞭腿进攻。开局前2 0 s可安排以下活动:站立—走动—提左膝—提右膝—左右冲拳—步法配合小幅度模拟—鞭摔法—上台—冲拳活动(台上裁判员发出“开始”前),根据战术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
局中是指散打每一局的完整时间,从每局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时间(3 min)。
在一场激烈的散打比赛中,倘若运动员恰如其分地掌握比赛节奏,往往就能控制比赛的主动权并赢得比赛的最后胜利[7]。一方面是通过控制比赛节奏避免热身损耗产生,在热身损耗产生之前就发动攻击,充分发挥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技术、体能、战术水平以及对方实力等,设计较有利的比赛节奏,快速引导对方,主动避免产生热身损耗,以免陷入对方节奏产生热身损耗,限制技术正常发挥。
通过非重拳不停运动,即减小热身损耗又能有效降低体力消耗,且能提高抗疲劳能力。非重拳运动,是非利手的运动,能够保持高竞技状态“定势”和高运动神经兴奋水平,有效降低热身损耗,保持最佳竞技水平。同时,上肢质量轻,运动消耗能量较小,能有效节省能量,为后续比赛保存体力;上肢离躯干近,抗疲劳能力胜于腿,不停运动耐受力强,能在比赛过程中始终保持运动状态,而且非利手的不停运动还起到假动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迷惑对方,因此是降低热身损耗的一个有效途径。
灵活步法不但能提高进攻和防守效果,而且在比赛中还能有效降低热身损耗。步法在比赛中起着重要作用,灵活的步法不但在进攻中能够控制最佳攻击距离、增加拳腿打击速度、提高打击效果以及创造更多进攻机会等,在防守中能够直接避开攻击、控制最佳防守距离、创造更多防守反击机会以及提高反击效果等;而且连续的灵活步法,相当于不间断地做辅加作业活动,能有效避免热身损耗,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竞技水平。
在一方处于高竞技状态时,对方会设法制造热身损耗,降低其竞技能力。因此,要善于识破这种意图,在对方有意制造热身损耗时应通过策略巧妙化解,保持高竞技状态。在一方竞技状态极佳时,对方合理利用步法、身法、阻击技术和控制距离等方法,采用避开、阻击或迂回的战术,使其不能在有效攻击范围内连续使用技术,迫使降低攻击节奏,甚至久攻不下时停顿调整,致使高竞技状态的进攻被人为中断,打破“定势”、降低竞技水平。因此,应及时识破对方战术,在调整过程中通过内部表象或非重拳的不停运动来避免热身损耗的产生,在对方发起攻击时以高技术水平迅速反击,提高反击效果。如对方处于被动时吐落护齿或利用裁判执行规则的宽松采取合理搂抱、整理护具等,以此中断比赛,当再进入比赛时就会受到热身损耗的影响,起到降低竞技水平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都需采取相应策略,避免产生热身损耗。
热身损耗客观存在于竞技散打比赛中,影响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降低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别是对比赛开局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降低开局的精彩度和观赏性。在竞技散打比赛的战前、局间、和局中3个有机阶段,合理运用相应策略能降低热身损耗。降低热身损耗的战前策略是通过一般、专项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后的活动来降低热身损耗;局间策略是通过内部表象训练和开局前20s内的活动来降低热身损耗;局中策略是控制比赛节奏、非重拳不停运动、连续灵活步法和巧妙化解人为因素降低热身损耗。降低竞技散打比赛中的热身损耗,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竞技水平创造运动佳绩,在一定意义上也积极推动散打的发展。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荘勝期.暖身减低现象在运动学习上的意义[D].台东:国立台东大学,1997.
[3] ADAMS J A. The Second Facet for Forgetting:A Review of Warm- up Decrement[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1,58:257- 273.
[4]孙晓琴,葛雪珍,刘赣军.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6):742-7 4 2.
5] MARK H A,CRAIG A W.Reducing Warm- up Decr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nnis Serve [J].Joum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3):290- 303.
[6]李勤,肖国强.散打运动员能量供应特点生理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9):59-63.
[7]王玉斌.浅析散打比赛节奏的控制[J].山西科技,2006(3):96-97.
Strategies to Reduce Warm-up Decrement in Various Stages of Competition of Competitive Sanda
WANG Sen
(School of P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The theme is to study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reducing warm-up decrement in competition of competitive Sanda.We carefully study the every part of the organic whole which is divided into pre-event,interval period and per game.Not only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each game,but al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the three phases and use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of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tages to reduce warm-up decrement.Strategy of prewar is adopted in general preparations activities,special warm-up and activities before game start to reduce warm-up decrement.Strategy of rest period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l imagery training and activities within 20 seconds before game start to reduce warm-up decrement,strategy of per game is to control the rhythm of the game,and light fist does not stop the movement,continuous flexible footwork and resolving man-made factors.
warm-up decrement;Sanda;strategy of prewar;strategy of rest;strategy of pergame
G 852.3
A
1005-0000(2013)01-040-03
2012-08-08;
2013-01-02;录用日期:2013-01-03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1GG114)
王 森(1970-),男,济南平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武术技术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