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成
摘 要:竞技状态是运动员为取得优异成绩所处的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它包含了五种表现特征。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疲劳阶段,只有充分地认识到竞技状态的特征及形成规律、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载,才能不断地促进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竞技状态;特征;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36-01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作为参赛运动员,如何持续、稳定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各项大赛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竞技水平,为取得优秀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一个教练员和一个运动员,要深刻认识体育竞技状态的特征及其形成规律,对指导训练和比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所处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它因训练水平不同而异就某一阶段的训练来说,竞技状态的形成,是运动员身体的一般技能水平、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技术和战术训练水平、智力水平、心理训练水平等因素有机和谐结合的结果,是一种综合的整体表现。随着训练过程的发展,训练水平的提高,竞技状态有以下几种表现特征:
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达到当时的最高程度,机动性、应激性和兴奋性大大提高,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从一种活动转变为另一种活动的能力更强。外部表现是机体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强度或极限强度的训练与比赛。
能够在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具有较高水平的条件下完成特殊的肌肉活动,而这在非竞技状态时是不可能达到的。就是说,此时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已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机体已通过专项运动技术把提高了的运动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的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外部表现为动作准确、熟练、协调、并具有高效的效果。
各种机能活动产生“节省化”现象,表现在做动作时能量消耗有所减少,为专项技术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训练中和训练后机体能量的恢复过程缩短。
运动员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渴望参加训练和比赛;在训练和比赛中意志顽强,对完成任务、夺取胜利充满信心。
总之,竞技状态的集中表现就是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因此,通过对运动成绩变化过程的分析来判断竞技状态的水平及其形成情况,是目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
大量的研究证实,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有它客观的规律性,即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获得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它又分为两小阶段,A段: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前提条件,它包括有机体机能能力的一般水平不断提高;运动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专项运动技术、战术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初步完善。此时这些条件尚未很好地有机结合,还不能以优异的运动成绩表现出来。B段:是竞技状态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述各种前提条件不仅明显地具有专项化的特点,而且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是说竞技状态已基本形成了。
第二阶段:保持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这个阶段竞技状态的所有特征都变现出来,并进一步巩固、提高,运动成绩处在增长和波动之中。此阶段要对组成竞技状态的各个部分再作根本性的改变(或改造)已不可能,因为那样的话就意味着破坏已形成的竞技状态。而运动成绩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方面训练要有所调节,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也会自然产生合理的调节;另一方面,有机体内部各种机能状况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比赛中也会有偶然因素(如气候、场地、设施、心理状况、突发事件等)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虽然竞技状态已经形成并得到保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创造优异的成绩,成绩短时间的下降是相对现象,决不是竞技状态消失的标志。只要进行合理的训练,掌握好运动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还可以达到“超量恢复”的作用。
第三阶段:暂时消失阶段(疲劳阶段)
这个阶段,由于训练安排的变更而导致生物体个体适应过程目的改变,有机体的各种机能处在恢复过程,所形成的竞技状态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消弱,并局部受到破坏,原有的竞技状态开始消失。
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这种阶段性特点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有着一定生物学适应过程的物质基础,因为其变化过程的生理指标,乃至某些人体测量指标都可以测出来。
竞技状态在保持阶段会因项目、训练安排不同以及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对田径、游泳、球类、举重等项目的运动成绩变化资料的分析来看,竞技状态的保持阶段大致有四种类型,即“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和“双峰型”。
“单峰型”——竞技状态的保持约两个月——三个月,“双峰型”——“三峰型”——竞技状态的保持一般为四个月——四个半月(累计),峰与峰之间的“衰退”阶段约为三周——六周。
最后一种双峰型之间的“衰退”现象?从目前科研解释,“衰退”可以说成竞技状态的一个特殊的“中间阶段”,此时竞技状态没有受到破坏,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肯定无疑。至于大“衰退”是怎么回事,它的生理生化机械产生的原因,现在尚未能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故只能推测。一般认为,这种衰退是由于保持竞技状态的有关运动生理、心理、生物化学机能方面发生了暂时性的退行性改变。新的适应过程产生,为保持和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潜力进一步积累的结果。
总之,不论哪个项目的运动员,如能逐年积累,他(她)的成绩资料加以分析,即可以发现其竞技状态形成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周、月、季和全年以及多年科学训练安排,选择比赛时机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田麦久.刘大庆.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