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创新发展——中外大众体育运动会聚焦

2013-12-06 09:53肖焕禹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科研 2013年3期

肖焕禹(上海体育学院)

当代体育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运动向商业化、职业化、高水平化发展的同时,大众体育正在向普及化、生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犹如两只巨轮承载着现代体育向前驰骋。现代大众体育正以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的形式动员更广泛的大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使人们在体育运动大会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倡导的“一切体育为大众”的理念,切实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

为了深入研究中外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的组织和发展,我们精心组织撰写了“中外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研究”专题。该专题的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外大众体育运动大会发展历程;整理体育运动大会所倡导的理念和相关政策;研究大会的组织形式和项目内容;探索中外体育运动大会的经验和不足;揭示其特征和规律,为我国城市举办的市民体育运动大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1 学习借鉴:对中外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的分析与总结

为了推进大众体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鼓励大众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全球公民的健康及社会的融合与发展,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相关组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和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相关经验是提升大众体育运动大会和市民体育大会等相关活动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我们聚焦中外大众体育运动会的系列研究中,对不同层次的大众体育运动大会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索。

1.1 全面理解和明确国际奥委会推动国际大众体育大会的理念和指导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更强调体育运动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为了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出:“鼓励和支持大众体育的发展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重要职责所在。”在萨马兰奇的支持下,1985年,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会正式成立,他亲自担任该委员会主席至1990年。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展开国际大众体育大会;二是开展全球性“奥林匹克日赛跑”和资助各国的大众体育活动。

1986年,国际奥委会在德国法兰克福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大众体育大会,每两年一届(都有主题和具体内容)在世界各地举行,到2013年在秘鲁的利马国际大众体育大会,已经举办了15届。2011年北京承办了第14届国际大众体育大会,并形成了以“呼吁行动”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北京宣言》呼吁政府和社会组织致力于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面,有效增进各年龄段人群的身心健康,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国民的幸福感。国际大众体育大会向各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进行大众体育知识传播和经验交流的场所。

1.2 创立国际大众体育运动会,进一步鼓励大众参与体育运动

为进一步推动大众体育的开展,被国际奥委会(IO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卫生组织组织(WHO)正式承认,并相互之间积极开展合作的国际大众体育协会(TAFISA),于1992年创立了国际大众体育运动会(Wor l d Sport f or Al l Games)。它是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体育大会,每4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5届。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的目的是宣传和展示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活动,通过表演和竞赛,使各个国家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得以继承和发扬。为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大会逐渐增加了如极限运动和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我国自2008年首次参加了第4届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并在第5届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中均有优异的表现。

1.3 揭示日本全国体育娱乐节主要特征及其效果

为创建国民广泛参与的全国规模的体育娱乐实践平台,唤起国民参与体育娱乐活动的欲望,振兴贯穿国民生活终身的体育娱乐活动,1988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全国体育娱乐节举办纲要》。该纲要规定:全国体育娱乐节由文部省、日本体育协会、日本娱乐协会、全国体育指导委员联合会、主办都道府县(或政令指定都市)共同举办;举办地由文部大臣在符合规定的申请对象中选择决定。自1988年山梨县举办的主题为“挥洒汗水,连结友谊,开拓未来”的首届全国体育娱乐节开始,到2011年枥木县举办的全国体育娱乐节为止,日本共举办了24届全国体育娱乐节。日本体育娱乐节举办时间一般半年,其中日本体育娱乐大会是体育娱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政府的主导性与体育社团的主体性

日本诸多社会公共服务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导、依托社会团体举办。日本全国体育娱乐节及体育娱乐大会属于大众体育范畴,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其活动的发起、组织和经费的投入,都处于政府主导之下。全国体育娱乐节执行总部由举办都道府县各行政部门组成,属于政府的临时性机构。在活动内容组织协调和具体落实方面,以日本体育协会为首的体育团体、日本体育娱乐协会为首的娱乐团体、举办地诸多社会团体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活动的实施保证政府推动大众体育意图的有效传达,同时又能促进相关大众体育社会团体实体化发展。

1.3.2 体育活动参与的健身性与身体的娱乐性

体育娱乐活动具有身体运动、健康身心、沟通交流、丰富生活的功能, 日本全国体育娱乐节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体育娱乐活动的参与、体验、观看、感受与交流以引导更多的人参与体育娱乐活动,促进体育娱乐的普及发展。因此,大会期间的活动十分注重人们的参与、体验和比赛交流,体育参与从以“基于规则的竞技、竞争”为中心的体育向“健康和体力维持,朋友间的亲近与交流,与自然的亲近”转化,即以身体娱乐为中心。同时,主办方在活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都非常注重通过宣传扩大体育娱乐的影响。

1.3.3 项目设置坚持身体的活动性与大众参与的广泛性

日本全国体育娱乐大会在项目设置上以身体活动为主体,分项目身体活动比赛是核心活动内容,也是体育娱乐推广普及的具体任务。体育娱乐项目既有体育运动身体活动的特性,又具有娱乐活动的消遣特征。另外,还考虑到所设项目要有利于人们广泛参与,以富山体育娱乐节为例,有213 300人参加大会活动,有287 953人参加了主题活动,通过全国体育娱乐节促进体育娱乐活动的普及发展。在日本全国体育娱乐节举办期间,全国大量的媒体、组织和个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举办城市。举办城市利用聚焦效应,修整、升级地方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增进人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多方面促进举办城市的社会发展。

1.4 分析部分地区城市大众体育运动会运作过程与价值

1958年2月,香港举办首届体育节,至2013年已举办了56届,成为了香港每年一度的体坛盛事。56年来,香港体育节从未间断,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及特征。受到英国、日本体育的影响,香港的体育节以竞技性、娱乐性和表演性为特点,成为香港独有的运动会的形态。

1.4.1 香港体育节的组织领导及经费来源

香港“体育节”主要由港协组织,由各体育总会开展活动。香港政府高度重视体育节的举办,认为体育节是推广全民体育的重要途径,能吸引广泛人群参与体育活动,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正是由于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关注,以及体育活动城市发展的影响,所以港府要求各体育总会应尽量提供机会予更多人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有足够文娱康乐活动的空间。为此,香港体育节已经成为港人重要体育活动盛会。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赞助及报名费。香港政府着重以政策和拨付经费的形式对全港的体育进行调控和施加影响,具体工作则主要依靠法定机构、半官方的机构实施。

1.4.2 香港体育节的举办时间及活动内容

起初,香港体育节举办时间为2天,之后香港的体育节举办时间和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香港体育节从每年的3月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有3个月时间之久。活动主要安排在周末与晚上。有的项目时间拖得比较长,而个别项目开展仅仅一天,各项目的时间安排相差较大。以2012年香港体育节为例,自3月18日盛大隆重的体育节开幕式开始,活动一直到6月底结束。香港体育节活动有60多个体育总会参加,举办80多项体育活动,体现了“全民运动”的体育文化。

1.4.3 香港体育节的价值

推广“全民运动”、鼓励参与竞技是香港体育节重要理念,经过56年的发展,全民运动已蔚然成风,75个总会积极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市民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竞技或活动,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节已成为香港珍贵的遗产。

通过体育节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是香港体育节重要目标。香港体育节活动除了竞技活动与比赛、同乐日与工作坊等形式,同时还有宣传教育活动,让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到香港市民心中。借助体育节健康教育平台,让更多的市民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鼓励更多市民认识奥林匹克精神及香港的体坛发展。同时争取社会人士支持促使政府增设更多完善的体育设施,供不同阶层市民使用,提高公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积极参与运动的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创新发展:对我国城市市民运动会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思考

2.1 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城市市民运动会的科学开展

国际大众体育大会向各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进行大众体育知识传播和经验交流的场所。国际大众体育运动会的创立和开展,为各国举办国民体育大会和市民体育大会提供了先进经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全国体育大会和体育节举办的成功经验,为城市市民体育大会和相关大众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提供参考。特别是在学习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市民体育运动会和相关的大众体育运动大会的组织领导、活动内容、项目设置、举办时间、奖励办法、经费投入、赛会运作等进行科学安排,使市民体育大会科学、有序地开展,促进大众体育健康发展。

2.2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体育社团和相关组织办会作用

市民体育大会和相关大众体育运动会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政府在领导上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活动组织上要转变职能,将运动会竞赛主办权让位给群众体育协会,不仅有利于推动各项目的纵向开展,而且能够调动社会组织办好市民运动会的积极性。改变目前项目协会有名无实的窘境。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将市民运动会的部分管理权过渡给群众体育协会,自身可以从运动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政府与体育协会变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策扶持及检查监督来关注运动会的举办。在未来市民运动会的举办中,可以建立一个市民运动会的理事会,动员社会有影响、有资源的人担当理事会成员,办会时由理事组织动员,政府负责搭台,协会成为主办赛事的主角,市民运动会最终产生的效果会超越体育范畴,市民运动会不仅是大众体育的盛会,而且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2.3 市民运动会应设置以身体活动为主、具有地方体育特色的项目

举办市民运动会的宗旨是动员更广泛的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市民身心健康,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发展。市民运动会应该准确定位,在项目设置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设置以身体活动为主的项目和地方特色项目。主办者应该取消非身体活动的心智类项目,把这些项目放到协会中,由协会自主举办单项性比赛,而重点发展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非奥运项目、民族体育项目、民俗体育项目、民间体育项目,让其在市民运动会中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2.4 根据城市特点安排市民运动会的办赛周期和比赛时间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举办大型综合性大众体育赛事,世界大众体育大会两年一届,日本全国体育大会两年一届,香港体育节每年举办一届,台湾国民体育大会两年一届。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大众体育活动的周期来看,运动会基本两年及以下为一个周期,其中以两年居多。因此,市民体育运动会一般以两年为周期较为合理,将比赛时间控制在3个月左右为宜,使市民体育运动呈现常态化、普及化、生活化、多样化特点。

2.5 经费投入应该以活动保障为重点,以促进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经费是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如何以有限的经费投入产出更多的活动效果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能否持续举办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经费主要用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食宿交通、大型仪式费用、为各类人员购买保险、医务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用等内容较为合理。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和体验而不是锦标,所以活动应不设或少设获胜者奖励,利用志愿者提供各种服务。尽可能多地为活动参与者提供保险等以加强各类活动保障,并可以通过争取公共交通部门、保险公司等的非实物性赞助等途径促进活动的开展等。

3 结 语

为了推进大众体育的开展,鼓励大众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公民的健康与社会发展,国际社会相关组织、各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新发展,必将促进大众体育运动大会和市民体育大会等相关活动的科学开展。

[1] 肖焕禹.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1(1):6-11

[2] 任海.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4

[3] 肖焕禹.《全民健身条例》背景下体育传播的变革研究[J].体育科研,2010,31(4):10-13

[4] [日]体育•スポーツ指導実務研究会監修,体育•スポーツ指導実務必携平成17年版[M],東京:株式会社ぎょうせい,2005

[5] 上海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官方网站[EB/0L].http://smydh.shsports.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smydh/List/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