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莉,沈勋章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尤以德国和瑞典等国家为代表。选材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足球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成绩水平与未来的潜力上作出区分[1]。由于在足球运动中使用孤立的预测指标进行选材的信效度很难确定,因此目前足球选材的重点强调多维度、动态的支持系统[2,3],涉及包括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运动技术等领域[4](如图1所示),组合应用在足球运动员的成才预测上。已经看到,欧洲一些足球强国由于实行了系统科学的后备人才梯队选拔与发展模式,使得足球运动水平长盛不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储备。南非世界杯的技术报告中指出:许多国家出色的青少年发展工作已经在最高级别的赛事上奏效。对比2006年和2010年进入半决赛的4支队伍,2010年参赛球员平均年龄低于2006年世界杯近2岁。而且前四强中有3个国家(西班牙、荷兰、德国)在所属的洲际青少年锦标赛和世界青少年锦标赛中同样名列前茅。通过转变原先偏重教练对理想球员主观预测的导向,降低了选材中出现重复的判断错误[5],加强了选材的连续性。这种研究的转变是对教练员直觉判断、经验选材的一种补充,使得足球选材更具客观性。
图1 足球潜力预测因素[4]Figure 1 Factors for Predicting Potential in Soccer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足球选材模式的研究热点也逐渐走向深入。譬如,面对预测效果差、精准性不高的问题,传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法如何发挥在选材培养上的作用。运动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运动认知能力的研究,研究人员尝试将它应用在足球选材中。对基因选材的关注被介绍到足球选材模式中,它可能是未来足球选材发展的趋势。由于受到生长发育变化的影响较少,敏感性低,有学者建议足球选材战略向足球专项化发展[6]。此外,英德等国尝试一种能够较好的代表真实比赛要求的小场地比赛模式[1,4],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竞赛环境,让他们更能充分发挥潜力等。随着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中国足球的第三个《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即将出台,青少年足球作为后备梯队、人才储备倍受重视,国家陆续开展了促进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计划,如校园足球、星计划、留洋计划等举措。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和阅读,借鉴国外优秀足球组织的选材模式,有利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优秀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从足球项目的选材模式涉及身体机能测试、心理学测试和基因选材指标的探索这3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国外足球选材模式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我国青少年足球选材开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有益的足球选材的成功经验,希望为我国青少年足球选材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足球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完成所有的技术动作。因此缺少不了对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指标的研究,而它们也一向都是作为足球选材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如身高、体重、脂肪含量、体脂指数、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然而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青少年的潜力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特质,其培养是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而不断发展的[1,7]。通过它们预测运动员成才被发现存在一个短期的评估效应,在预测长期的有效性上鲜有证明。许多能区分运动员优秀与否的指标在青春期后并未真正适用,让早期的选材以失败告终[8],漏选了许多有天赋的晚熟运动员。体育运动实践证明,足球也需要挑选那些高起点和大器晚成者。Pearson DT等人经过研究汇总了青春期生长发育对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参数的影响[9](见表1),解释了这些指标让成年的运动水平的预测变得困难重重的原因。青少年随着生长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的到来,这些指标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变得非常敏感,并不稳定的变化大大影响了预测运动员成才的准确性。从表1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指标的增加都是受激素的调节和控制的,但众多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参数指标可因训练而不同程度改变。另外,生长发育的不可预测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导致了大部分生理机能测试结果的不精确性。
表1 选材测试中青春期生长发育对身体形态、机能等参数的影响[9]Table Ⅰ Effects of Adolescent Growth on the Parameters of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the Test of Talent Selection
那么这些指标还需要应用在足球选材模式中吗?尽管存在诸多的研究困惑和争议,答案依然是肯定的。虽然有较低的预测性和较局限的专项性,传统的人体测量和生理学方面的测试依然存在。选材不是一次性的筛选,用来预测成才的变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早熟的男孩在13~18岁每个阶段都比晚熟的男孩高[10]。然而,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早熟的男孩在30岁时并没有比同龄人有身高上的优势[11],而且还存在“补偿现象”,如足球运动员会用技战术方面突出的能力来补偿身体形态方面的不足[8]。只不过传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指标测试的目的已由原先作为筛选标准转向了作为运动员训练的基础数据和监控手段,降低了漏选的可能性,其再选和精选的指标权重系数也大大降低了。其实,大部分的形态机能的测试对系统训练是有益的,如果教练员能够运用这些多维指标的测试结果来指导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而不是用来进行运动员筛选,那这些结果会显得很有参考价值。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时期的选材数据进行长期的积累,可以使教练员更好地了解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因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纵向研究,也有助于观察和确定这些测试方法的预测效果。
目前我国对足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方面的测试沿用了国外足球选材的模型。以上海为例,三线足球运动员选材测试表中,形态机能类指标有身高、体重、指距、克托莱指数、肺活量、心功指数。二线足球运动员测试身高、体重、体型、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其中优秀足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中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较大。
现代足球运动中,空间逐步压缩、防守愈发密集,球队日益需要球员具备良好快速的掌控比赛的能力、创造和利用深度的能力、感知和领悟比赛的能力,球员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促使自己提高洞察力和决策力[12]。在传统的运动员选材模式中,心理学内容的比重鲜少。由于不重视心理学方面的选材要求,不了解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因而漏选了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13]。有研究证明晚熟的运动员在内在动机、注意、记忆能力方面的水平较高[14]。
荷兰著名的阿贾克斯俱乐部的选材标准是TIPS(技术、智慧、个性、速度),英国的足球俱乐部则采用TABS(技术、态度、平衡、速度)或是SUBS(速度、理解力、个人特质、技巧)来参与选材[4]。其中均提到了智慧、个性、注意等心理特征的内容。研究人员一直尝试着了解哪些心理因素可将杰出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区分开来,从对个性特征的研究到心理技能的研究发现,个性大部分由遗传所得,而动机、焦虑控制、注意力、自信、意象等心理特征是可以通过恰当的训练加以提高的。这些因素作为心理训练的内容应用在运动实践中,而目前作为国内外在足球运动选材中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运动感知能力上。有研究指出,杰出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在多项认知活动及特征方面(如注意分配、线索使用、预测、决策等)存在着差异[15]。Roca A研究得出结论,青少年时期每年平均累积花费在足球专项练习活动上的时间对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关联性[16]。王前进对我国12~17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行为认知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发展规律。总体上讲,观察、判断、选择的内容和战术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抗干扰能力,场区、对抗条件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运动员各战术行为认知水平的稳定性越来越高[17]。因此,在选材早期应该重视运动感知能力的培养并持续发展,因为它对成功得过渡到下一阶段有重要的作用[13]。
我国《足球教学训练大纲》(1990)制定了以下心理指标:敲击试验、操作思维、注意广度、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责任感、视觉记忆、视动协调、神经类型、积极性、果敢性、坚毅性、自持性等。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材研究中心“春芽行动计划”在球类项目选材中采用的心理指标主要有808神经类型、stai特质焦虑、CTR智能、16PF人格因素等量表,视—手、视—脚反应时、视野、注意力集中等测量器材。对于目前运动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涉及运动注意、运动知觉、运动记忆、运动直觉、运动思维与运动决策等方面,以跨运动项目的专家与新手的认知差异为主要研究思路[18]。项目研究集中在乒乓球、击剑、散打和网球,应用在足球选材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这也正是未来我国足球项目心理选材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于运动员的成才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的训练,孰轻孰重,始终存在对立的观点。Ericsson等人认为优秀的运动成绩不是受限于遗传或内在的因素,而是在最理想的发展阶段从事适合的运动项目决定的。训练可以有选择性的激活潜在的基因,这个基因是每个健康个体都拥有的[19]。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运动员,关键在于是否从事了合适的运动。相反的观点认为,不能否认适合的训练和其他环境因素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但它们并不能让一个人变成优秀运动员。Ross 认为,运动员个人能力的极限是由基因组成决定的,训练是使遗传的潜力被释放的过程。通过运动选材与培养模式,提供最佳的训练促使内在运动潜能的发挥[20]。在荷兰一项长达10年的运动员选材计划中,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员成为优秀顶尖选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最终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人,似乎平均在14岁时拥有了较好的运球技术,15岁开始耐力快速增长,17岁时战术水平超过同龄球员[21-23],但是个人的发展曲线却各不相同。运动能力是否由天赋因素决定,这个问题对运动选材的意义比较大。
近些年来,基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4]。除了对身体机能、生理特征方面的影响外,还发现基因对训练反应也有影响。训练的有效性和运动员对训练的反应要比单纯的训练对成功的影响大[20]。影响运动员在训练适应性上差异表现的因素还不清楚,但遗传因素似乎起了一定的作用。有关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运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研究最多的与有氧耐力有关的基因有ACE、CKMM、ADRA2A及mtDNA的D-loop和MTND5等[25]。鉴于此,Pearson DT等人提出了基因选材的模式。基因选材是采用基因原理和技术,通过相关基因指标的芯片检测,依据优秀运动员项目特征,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初筛出来,配合系统训练的一个过程。
未来的足球选材过程中可以采用基因选材的方法来提高运动能力预测的准确性。目前由于存在伦理学和精确性方面的问题,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积极探索基因选材指标同时,科研人员依旧要采用传统的项目选材指标和评价方法,教练员还是要采用经验选材为主体的非量化评定方法,毕竟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多因素的结果,总是有基因变异或非基因因素促进成绩的可能性[20]。它的好处不在于用这种方法决定运动员的可训练性,而是可以为教练员和选择者提供一个新的认识,那些看似对训练反应比较慢的运动员也许拥有和反应快的同龄人一样或更好的运动能力[9]。
足球是一项多任务的比赛,足球项目选材更应该是一项多任务的工作。它要求的是对一个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运动表现作出预测评估。目前国外优秀的足球选材与培养都提倡采用多维度、动态的纵向追踪的选材模式。从本文选择的欧洲足球选材模式3个研究热点来看,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测试方法虽然在预测成才上鲜有成效,但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却举足轻重,基于此建立的庞大的数据库对足球运动员最终的成才具有长远意义;在确定了与足球项目相关的形态和素质指标后,在足球运动员心理特征指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心理选材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认知能力上,而我国在此方面相对薄弱。从理论上讲,通过探索基因选材的指标,可以将天赋的运动能力和后天训练的可塑性结合起来,来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运动员。然而国内外对基因选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许是未来足球选材研究的一个方向。
我国从事足球选材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及时更新选材理念,借鉴欧洲优秀的足球组织的选材经验,立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长期纵向的跟踪研究,与我国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完善适用于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选材与培养模式。
[1] Vaeyens R, Lenoir M, Williams A.M, & Philippaerts RM. (2008).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s in sport.Sports Medicine,38:703-714.
[2] Reilly T,Williams A.M., Nevill A, & Franks A. (2000).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soccer.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8:695-702.
[3] Waldron M, Worsfold P. (2010). Differences in the game specific skills of elite and sub-elite youth football players:Implications for talent iden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10:9-24.
[4] Unnithan V, White J, Georgiou A, Iga J, Drust B.(2012).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youth soccer.J Sports Sci,10:1-8
[5] Meylan C, Cronin J, Oliver J, & Hughes M. (2010). 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soccer: The role of maturity status on physical,physiological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Coaching,5:571-592.
[6] Phillips E, Davids K, Renshaw I, et al. (2010). Expert performance in sport and the dynamics of talent development.Sports Med,40:271-83.
[7] Abbott A, & Collins, D. (2002).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state of the art’ talent identification model.High Ability Studies,13:157-178.
[8] Williams A.M., & Reilly T. (2000).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ccer.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8:657-667.
[9] Pearson DT, Naughton GA, Torode M. (2006). Predictability of physiological testing and the role of maturation in talent identification for adolescent team sports.J Sci Med Sport,9(4):277-287.
[10] Roemmich JN, Rogol AD. (1995). Physiolog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s relationship to performance in the young athlete.Clin Sports Med,12:214-7.
[11] Beunen GP, Malina RM, Lefevre J, et al. (1997). Prediction of adult stature and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 maturation.Med Sci Sports Exerc ,29(2):225-30.
[12] Ali A. (2011). Measuring soccer skill performance: A review.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21:170-183.
[13] Abbott A, Collins D. (2004). Eliminating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considering the role of psychology.J Sports Sci,22(5):395-408
[14] Gray HJ, Plucker JA. (2010). ‘She’s a natural’: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athletic talent.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33:361-380.
[15] Mann DTY,Williams AM,Ward P,Janelle CM. (2007). Perceptualcognitive expertise in sport: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9: 457-478.
[16] Roca A, Williams AM, Ford PR. (2012).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uperior anticip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soccer players.J Sports Sci.
[17] 王前进.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战术行为认知水平发展年龄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知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论文,2012,6.
[18] 周成林,赵洪朋,张怡.运动领域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197.
[19] Ericsson KA, Nandagopal K, Roring RW. (2009). Toward a science of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at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rough deliberate practice.Ann N Y Acad Sci,1172:199-217.
[20] Ross Tucker, Malcolm Collins. (2012). What makes champions? A review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es and training to sporting success.Br J Sports Med,46: 555-561
[21] Huijgen BC, Elferink-Gemser MT, Post WJ, et al. (2009). Soccer skill development in professionals.Int J Sports Med,30:585-91.
[22] Roescher CR, Elferink-Gemser MT, Huijgen BC, et al. (2010).Soccer endurance development in professionals.Int J Sports Med,31:174-9.
[23] Elferink-Gemser MT, Jordet G, Coelho-E-Silva MJ, et al. (2011).The marvels of elite sports:how to get there?Br J Sports Med,45:683–684.
[24] McCrory P. (2003). Super athletes or gene cheats?Br J Sports Med,37(3):192.
[25] 沈勋章,李志朋,蔡广.基因选材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09,15(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