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持拍隔网对抗类优势项目发展研究*——对潜优势项目网球的启示

2013-12-06 08:51景怀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网球羽毛球乒乓球

景怀国,王 军,王 方

(1.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0)

依据项群理论,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包括排球、毽球、藤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其中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三个持拍项目均为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夺金重点项目。女子乒乓球与羽毛球在奥运会中曾分别夺得5届和3届奥运会冠军,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绝对优势项目。而网球项目在2004年实现了奥运会网球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北京奥运会女双和女单分别获得了第三名和第四名,近几年来逐渐成为我国的潜优势项目。总结优势项目发展的特殊规律,寻找规律中的普遍性,在同项群项目中进行借鉴推广,必将推进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的进程,最终实现该项群项目的整体发展。

1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具有相对性,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也就是普遍规律,在世界或者一定范围内都能够普遍存在,而相对于任何事物的自身发展又都具有特殊规律,特殊规律逐渐适应事物的发展,就发展成为普遍规律[1]。在隔网对抗类项群持拍项目发展中,每个项目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同时,也有适合同项群发展的一般性,寻找各项目发展具有的共性规律,适合于项目自身发展的规律移植可以促进项群内所有项目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目标就是通过持拍类优势项目发展的特殊规律寻找适合所有持拍类项目发展的普遍规律,将其加以推广将促进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的快速转变,实现持拍隔网类项群集体可持续性发展。

现代奥运项目大都由欧美国家发明并随着殖民主义扩张而在全球逐渐普及,隔网对抗类项群也是在清末时期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逐渐被国人认可并在部分城市传播开来,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项目在国内的快速普及。持拍隔网类项群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开始成为奥运项目,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因为场地和器材的原因在国内并不普及,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初期国内竞技水平也相对较差。羽毛球和网球管理者也借鉴了乒乓球项目发展的特殊规律促进项目的快速提高,特别是羽毛球运动更是突飞猛进,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显示其统治性地位。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开始频繁参加国际职业网球赛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国内女子网球运动员水平,特别在伦敦奥运周期内李娜获得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然而,我国女子网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仅仅属于我国的潜优势项目。

2 我国女子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女子持拍隔网对抗类优势项目发展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1961年邱钟惠获得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之后,我国就几乎包揽了所有世界大赛女子项目的金牌。从60年代的邱钟惠、70年代的葛新爱、80年代的曹燕华、90年代的邓亚萍到最近的王楠、张怡宁,中国女子选手统领世界乒坛,并且培养了世界仅有的邓亚萍、王楠和张怡宁三个全满贯选手[2]。乒乓球项目于1988年进入奥运会,至今中国仅仅在汉城让一枚双打金牌旁落,目前国际乒联排名前10名的运动员有6名是中国选手,中国的女子乒乓球拥有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团队阵容和整体实力。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最完善的乒乓球超级联赛,世界乒联排名前20名的运动员几乎都在中国的乒乓球俱乐部效力,包括日本的福原爱、新加坡的李佳薇、冯天薇、王越古等世界高手都在中国参加乒乓球联赛,俱乐部之间的较量都是世界级水平的比赛。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健全,群众基础雄厚,拥有9岁以上各年龄段完善的国家、省和地区比赛体系,培养途径也逐渐从以前单一的业余体校发展到如今的俱乐部、业余培训、专业体校、乒乓球学校和体育传统学校等多渠道培养体系。

羽毛球项目在中国因为受到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乒乓球运动普及,但也是我国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绝对优势项目。从1978年张爱玲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现在已经涌现了多名世界冠军,特别是1992年成为奥运项目之后更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在2010年开始举办了羽毛球超级联赛,羽毛球超级联赛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少有的高水平职业联赛,在联赛第二年就有大批的外籍职业选手加盟中国羽毛球联赛,这也逐渐提高了我国羽毛球联赛质量和层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也相对较好,并且在青少年的普及程度也较高,随着中国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影响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场地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缓解,市场上开始出现较多的羽毛球俱乐部、培训学校等机构,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体系逐渐完善。

2.2 我国女子持拍隔网对抗类潜优势项目发展现状

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历史悠久,但是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才逐渐有运动员出现在世界赛场上。1988年网球项目重返奥运会我国才逐渐加快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因为基础差、起点低、投入少,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借助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契机中国网球运动呈现了跨越发展。在职业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重心完全放在世界大满贯赛事的单打比赛中,对双打比赛和奥运会参赛资格并不看重。我国在奥运争光计划中,将女子网球作为我国网球运动的突破口,将女子双打作为我国网球奥运金牌突破的重点项目,2004年李婷、孙甜甜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女子双打金牌。我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在21世纪后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郑洁、晏紫在2006年连续获得澳网、温网两项大满贯赛事的冠军,李娜也在2011年获得第一个大满贯赛事的单打冠军,目前世界女子单打排名前30名的选手中有3名中国运动员,女子网球运动快速成为我国奥运夺金潜优势项目。但是这些成绩无法弥补我国网球运动开展的落后性,我国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处于发展中期阶段。我国女子网球青少年后备力量发展落后导致我国出现了球员断代,继李娜、郑洁、彭帅之后年轻运动员补给不上,出现断层。

3 持拍隔网对抗类优势项目的形成规律分析

3.1 体制优势促进优势项目的形成

举国体制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集中了全国的各种力量快速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发展,我国实行举国体制的目标就是在世界大赛主要是奥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能够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得益于举国体制的优势。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我国在早期的比赛规则中曾经规定每个参加全国联赛的队伍必须具有一名直板快攻打法(直板长胶不属此类)的运动员出场,全国上下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此种比赛规定旨在保护我国传统的打法,保证直板运动员打法在技战术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进步[3]。

3.2 奥运战略以女子项目作为突破口为项目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之后的第一次亮相,中国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让中国奥运军团受到重挫,之后夺取更多的奥运会金牌和提升中国在奥运金牌榜的位置成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夺取奥运金牌为国争光成为了国内竞技体育届每个人的追求。鉴于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进入奥运会时间较晚,各国女子项目发展差异不大的情况,将女子项目作为主攻进行快速发展,以期待在奥运会上实现对项目的突破,结果成效显著。乒乓球项目,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4名运动员就包揽了乒乓球女子单打24年的奥运冠军,其中邓亚萍、王楠、张怡都是4枚奥运金牌获得者。女子羽毛球培养出了张宁、高凌等优秀运动员,在自己主项都实现了奥运卫冕。

3.3 完善的后备梯队建设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在我国有较强的群众基础,雄厚的后备人才、完善的培养体制成就了我国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在奥运会比赛中的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羽协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人力和物力扶植全国青少年训练,世界羽联的官员曾经这样形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备力量培养:“中国练习羽毛球的少年儿童数量比全世界的总量还要多[4]。”雄厚的后备人才力量使我国在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中的国家一队新生力量层出不穷,国家二队、青年队和各省市运动队拥有大量各种打法的优秀年轻运动员,层层衔接的人才金字塔梯队让其他国家根本不可企及,这些优势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 高水平联赛是优势项目人才厚度形成的保障

中国的乒乓球超级联赛和羽毛球超级联赛虽然是国内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但是因为我国在项目上的绝对优势,超级联赛的水平丝毫不亚于世界级大赛。通过对国际乒联和羽联的世界排名统计,我国目前占据了国际乒联世界排名前20名中的14位,世界羽联因为单双打分别排名(女单、女双和混双),我国依然拥有20多名世界排名20位以内的选手,因此参加我国职业联赛的运动员都具有世界级的水平。中国乒乓球协会和羽毛球协会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9岁以上各级青少年比赛,参赛单位和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另外中国青少年开始专项训练的时间较早,运动水平较高,因此中国国内青少年比赛绝对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各年龄段比赛,特别是女子比赛更为明显,参加青少年世界级比赛夺冠的难度甚至要低于全国冠军的难度。长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状态,成就了我国乒乓球和羽毛球女子运动员超强的技战术能力、体能状况和心理调控能力,也成就了项目在全世界的领先优势。

3.5 技战术、训练方法创新和设备变革是领先世界的动力

乒乓球和羽毛球成为我国奥运夺金的优势项目与教练员执教水平密不可分,几代教练员总结训练经验,在训练方法、技战术打法、训练器材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变革,这是领先世界的一大优势,蔡振华曾经讲过一项新技术国外选手适应需要2~3年,这就完全可以让我们领跑世界2~3年[5]。羽毛球、乒乓球项目移植中国女排发明的男陪女练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多球训练法,并创造了完全适合自己项目特点的训练模式。男子运动员作为陪练能够提高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强度、对抗、速度以及比赛随机应变能力,中国羽毛球队女子单打主教练张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男陪女练的重要作用,“如果连男生的杀球都能接起来,你还能怕女的吗[6]?”这说明男陪女练不单单是提高技战术能力,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比赛信心。我国在乒乓球项目中发明了快带、推挤、直拍横打等技术动作,羽毛球发明了快拉快吊,前后结合等战术打法,这些都加快了我国在领先位置的步伐。在训练和比赛装备的创新更为关键,乒乓球的长胶粒球使中国诞生了大批世界冠军,训练辅助设备乒乓球发射机、乒乓球动态侧转仪、羽毛球步伐辅助训练器等设备创新也为项目领先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持拍隔网对抗优势项目对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启示

4.1 优化管理模式,保障我国女子网球向职业化的顺利过渡

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举国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举国体制不仅挤压了非奥项目的发展,使其边缘化,还影响到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就连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也愈发艰难。[7]就网球而言,队员的训练和比赛都由网球管理中心统一安排,运动员容易形成依赖心理。运动员训练水平和切身利益关联不大,较难调动起运动员和教练员自觉性和创造性[8]。网球运动是高度个体化、商业化的运动,随着少数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他们想得到更高的发展,却受到现行竞技体制的限制,所以出现后来的彭帅单飞、李娜炮轰等事件,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是网球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网管中心发布了单飞规定:自2009赛季开始,在无条件代表国家参加重大比赛并向中心缴纳个人奖金收入8%~12%(以前的规定是上交65%)的前提下,国家队部分有条件的队员将有权自主选择教练、支配奖金、选择赛事。对于没有达到单飞条件的队员继续在举国体制下进行训练和比赛。[9]这项规定满足了不同层次队员的发展,有能力的队员走职业化道路,没有条件的队员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积蓄能力,提升自己的竞技能力,最终走向“单飞”。举国体制和“单飞”并行发展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在目前情况下实现了国家和队员的双赢,但是,“双轨制”仅仅是女网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并非管理模式的最终方向。为实现我国女子网球的快速发展,完成职业化的顺利过渡,我国网球管理模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4.2 利用奥运重点发展契机,逐步完善网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女子网球拥有3名世界排名前30名的运动员,双打组合也曾经在奥运会和世界大满贯赛事获得多次冠军,在世界同批选手中具有相对的集体优势,女子网球在未来10年之内仍然是我国在奥运会重点培育项目。

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球后备人才能够在数量、质量和时间三个维度上和谐发展,提高网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人们对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需要。[10]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网球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体育强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利用我国女子网球作为奥运重点发展的契机,利用国家优势资源培养出一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随着女子队员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国民对网球的关注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李娜获得大满贯冠军后,令中国网球界乃至世界产生震动。同时,给我国青少年网球爱好者注入一剂强心针,让大家看到希望,相信中国队员也能站在网球世界之巅。另外,女子优异的成绩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媒体加大了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企业看到了网球运动的巨大影响力,愿意为网球赛事和有潜力的运动员投资,借此来加大对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网球运动的巨大商业价值推动了网球产业链的巨大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注入到网球体育产业之中。形成商家愿意出资修建网球场、办网球学校,大家愿意花钱去练网球,家长愿意花钱请教练或将孩子送到专业网球学校进行网球培训的局面。网球发展链的良性循环最终将走向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培养发展的良性培养体系之中。

4.3 完善网球竞赛机制,保证运动员快速成长

中国国内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职业联赛本身就是世界范围内水平最高的赛事,激烈程度和比赛难度甚至要高于世界级大赛,因此中国各支俱乐部运动员参加国内比赛就相当于参加世界水平的大赛。而国内组织的高水平网球赛事较少,队员没有足够的高水平网球赛事来进行锻炼,队员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国外优秀职业运动员从小就参加国际网坛组织的各级别网球赛事。据调查,成年职业运动员每年参加的国际赛事数量在35次左右,青少年参加的国际比赛数量在20次左右。[11]大量的高水平网球比赛使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实用,战术更加灵活、应变能力更强、心理调控能力大大提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一线成年女子网球运动员每年参加国际赛事的次数也不过10多次,青少年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仅有2~4次,队员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明显不足。国家经过不断努力,引进了上海大师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高级别职业网球赛事,还有针对青少年的ITF青少年和系列巡回赛、ATP挑战赛,组织了针对国内不同年龄青少年的排名赛,竞赛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讲,国内各年龄段运动员参与职业网球赛事的基数偏小,国家应继续完善竞赛机制,使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4 提升教练执教能力,加速队员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目前中国的教练员水平仍然处于专业化体制时代,教练员执教水平增长速度与女子网球发展快速增长速度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中国小花的集体成长缓慢与教练员力量薄弱脱不开关系。在“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帮助下,我们对国际网球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比赛和训练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和外教的合作过程中也意识到,需要借助外教,但不能依靠外教,在网球职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自己的职业网球教练。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大批老教练员逐渐淡出一线,新教练员的能力还没有做好成为职业教练的准备。提高年轻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更新执教理念,必将加速我国网球队员与世界接轨的进程,尤其在各级运动队尚未有实力聘请国外教练的时候,需要理念先进的国内教练员站出来,避免出现各级队员衔接不上的情况,造成青少年培养体系的环节链断开。当前,张帅、韩馨蕴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成长过程处于中国网球快速发展阶段,该批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环境要都优于李娜等前辈,但比赛成绩却并没有达到预期。当前如何利用有利的发展条件快速提升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培养队员的吃苦、拼搏精神,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将是摆在教练员面前新的课题。

5 小结

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群项目是我国在奥运发展战略和金牌战略中的重要部分,羽毛球和乒乓球女子项目连续包揽多届奥运会金牌,女子网球在近些年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的潜优势项目,并且在2004年奥运会上实现金牌突破,2008年奥运会进入4强。体制发展优势、奥运发展战略、完善的后备梯队建设和高水平联赛体系以及技战术创新等是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成为优势项目的主要原因。为尽快完成我国女子持拍隔网对抗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的过渡,实现该项群项目的整体发展,应继续优化网球管理模式,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完善网球竞赛机制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1]历史规律——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2831.htm

[2]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695752.htm

[3]王金灿,李淑芳.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现状和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81-84

[4]于洋.浅谈中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J].五环明星.羽毛球,2011,12:38 -39

[5]张红玲.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6:21

[6]王鹏.张宁:曾被队员气哭 女单无领军是甜蜜的负担[N/OL].中 国 体 育 报:http://sports.cn.yahoo.com/ypen/20120208/851239_1.html

[7]全海英,何敏学.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还能坚持多久[J].体育学刊,2011,18(3):20 -25

[8]刘世军.内善技术,外修体制——谈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两大着眼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69-571

[9]徐飞,陈理娜.中国女子网球管理的“双轨制”:职业化与举国体制的博弈[J].体育学刊,2013,20(1):44 -47

[10]潘迎旭,钟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24-25

[11]彭国雄.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发展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74-76

猜你喜欢
网球羽毛球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羽毛球
打羽毛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飞行的羽毛球
乒乓球与大铁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迷你乒乓球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