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以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为例

2013-12-05 23:47白世梅刘坚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拉祜族双江变迁

白世梅,刘坚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以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为例

白世梅,刘坚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云南昆明650224)

对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拉祜族72路打歌的现代变迁进行研究探讨,揭示其变迁的动因和模式,试图探寻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类似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共性特征,其文化变迁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播变迁、涵化变迁、创新变迁。

云南;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拉祜族72路打歌

作为少数民族瑰宝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选取云南澜沧江流域双江拉祜族一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72路打歌作为研究个案,希望通过对此个案的变迁研究,能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的社会发展演进

双江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聚居地,它保留着较好的原生态的拉祜族传统文化,古朴原生态的打歌习俗,其拉祜族72路“打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文化遗存之一。拉祜族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于是,拉祜族用72路“打歌”来演绎出双江拉祜族人民源远流长的历史。民间有句谚语:“汉人一本书,拉祜一本唱,打歌七十二。”所以,双江拉祜族打歌的“七十二套路”是双江拉祜族在漫长的迁徙中和在与大自然抗挣中创造出来的悠远而鲜活的文化,拉祜族把自己的世俗生活和精神都融入了“打歌”中。双江72路打歌是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拉祜族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拉祜族的历史发展对拉祜族的文化发展演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双江拉祜族各历史阶段的社会变化都会对各历史阶段双江拉祜族打歌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独特的变迁特点。拉祜族是一个狩猎中崛起的少数民族,于是有了反映游猎生活的打歌套路。同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及与其他民族的交流的影响,拉祜族开始从游猎到游耕最后转为农耕,这也使得拉祜族的传统文化由游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化,因此,就有了表现劳作和生活的打歌套路。不同的时期孕育着不同的打歌套路,打歌习俗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演进中不断地丰富和积淀着,并用打歌的方式记载和传承着拉祜族的历史和文化。

2 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习俗的变迁

2.1 打歌习俗的活动时间场合日趋随意化

双江拉祜族打歌有72个套路,什么场合打什么套路,哪段时间可以打歌,哪段时间不可以打歌,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拉祜人也严格地遵守着这些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拉祜人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歌的活动时间和场合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随意性的特征。

2.2 打歌习俗活动人群的年龄日趋老龄化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生存压力的增大,农业生产收益的低下及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劳动力大量的外出务工,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倾向日益加剧。因此,老人和小孩成了平时打歌习俗活动开展的主体,但小孩在现代教育的熏陶下,接触和了解到都是现代的体育项目,加上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看电视、上网等逐渐占据了孩子们平时娱乐的内容和时间,所以参与打歌的人群就大多数是老年人,从而使平时参加打歌的活动人群日趋老龄化。对双江千福村调查显示,其拉祜族打歌队及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49.8岁,老龄化相当的严重,而由此引发的传承危机是直接影响到打歌这项拉祜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生存发展。

2.3 打歌习俗形式要素的现代整合

“打歌”是双江拉祜族最古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它是拉祜人在漫长的迁徙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打歌习俗的形式要素主要有:打歌基本动作、打歌的音乐、打歌的服饰、打歌的构图。笔者通过对其形式要素传统与现代的分析,以此来更好地把握“打歌”文化主体结构的变迁现状。打歌动作的难度化,打歌音乐的现代化,打歌服饰的时尚化,打歌构图的复杂化,都反映了双江72路打歌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正在通过现代整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 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习俗变迁的动因

3.1 社会变迁是打歌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因

拉祜族在频繁的迁徙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其传统体育也将面对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冲击和碰撞,而且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交汇,使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达到新的协调统一。随着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从而引起其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可以说,社会变迁是引起拉祜族打歌习俗变迁的主要原因。拉祜族打歌套路中,最早时期也只有狩猎时期的生产、生活行为,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加入了许多不同社会阶段的生活生产内容。打歌习俗不仅仅是打歌套路的内容不断的充实和变化,其功能和文化内涵也不断的变化和充实。

“打歌”是拉祜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民众生活、人际关系、地理环境、社会风尚、生产劳动和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历史映像,同时,“打歌”文化也在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产生了文化包容、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打歌”文化在这种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其内部文化结构渐渐发生着改变,并通过不断的调试和整合,找到新旧文化的切合点。这是外部引发的打歌习俗的变迁,即社会变迁引发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新的时代,新的生产生活环境,新的文化氛围,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对各少数民族人民也产生了新的影响。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社会变迁引起人的改变而导致文化变迁的原因。

3.2 自身的需求是打歌习俗变迁的根本动因

随着社会状况的改变,尤其是社会形态的改变,文化传统内部新旧因素在矛盾中不断分化整合,通过变异、淘汰、更新由旧的平衡转化为新的平衡,从而导致文化传统的改变,这是内部促发的文化变迁。拉祜族打歌习俗的这一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是其作为拉祜族传统体育活动发生变迁的根本动因。

在拉祜族社会进入农耕生产阶段后,“打歌”习俗进入了的鼎盛时期,“打歌”成为拉祜人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因为这一时期“打歌”所承载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满足拉祜人的身体和精神的需求。这一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比较单一,社会变迁比较缓慢,使得社会的整合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整合是基本协调的。也就是说“打歌”所承载的意义基本上能契合这一时期拉祜人的需求,“打歌”文化传统内部的矛盾不明显,因此这一时期双江拉祜族打歌习俗变迁的幅度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丰富。大众传媒和大众娱乐文化的发展,让拉祜人的娱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使拉祜人对“打歌”的娱乐功能诉求大大降低。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了拉祜人需求发生了变化,“打歌”所承载的这些意义已经基本上不能满足新时期拉祜族年轻一代的需求,“打歌”文化传统内部出现分裂;另一方面,“打工潮”的兴起使得更多的拉祜族年轻人出外打工,“打歌”这一文化主体失去了满足需求和传承的对象,“打歌”文化传统内部出现断裂。这些都导致了社会的整合与“打歌”的意义整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不协调,打歌习俗也就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迁,同时也给“打歌“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危机。

4 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习俗变迁的模式

4.1 传播变迁

传播变迁中,一个民族的文化借用是经过文化主体自主选择和改进吸收的,而且借用的文化元素都是与自己的文化兼容的,或直接兼容,或经过改进创造后兼容的文化元素。

拉祜文的创制及普及是拉祜族借用外来民族文化元素与自己文化兼容的典型例子。新中国成立之前,拉祜族是没有文字的,有关本民族社会历史发展以及长达十多个世纪的游猎迁徙活动等都是通过口碑资料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1958年国家民委批准在老拉祜文的基础上,以澜沧拉祜族语言为标准音的由30个拉丁字母、18个拉丁字母为韵母、8个调号组成的《云南拉祜族文字方案》在双江县拉祜族中推行,从此,拉祜族告别了刻木记事的历史。因为拉祜文的出现,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才有了在传播变迁中重构的可能。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在由口头传承向文字记载的传播中,也是一个借用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笔者通过整理访谈资料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改变:一是“打歌”中唱调子人的消失(从前的打歌习俗中有一个专门根据现实场景即兴唱调子的人)。二是唱词的变化。据千福村的“打歌”传承人说:“过去没有固定的唱词,都是人们即兴想唱什么就唱什么,随意性较大,而现在的唱词是在各路打歌套路的节奏上重新配上的唱词。”三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打歌资料,借用汉语文化元素对72路打歌套路进行了语言加工,让每个套路都有一个相配的名称和一个动听的传说。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打歌”的独特性,相反,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借用使得“打歌”这种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并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4.2 涵化变迁

涵化是指由个体所组成的而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间发生持续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形式发生变迁的现象。涵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交流。事实上,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是封闭式的,而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去影响别的民族,或是受到别的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互相影响必定引起民族文化的变迁。双江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境内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双江的主流少数民族文化。迁徙所造成的这种少数民族杂居的格局,也会使得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互相影响下发生涵化变迁。

双江千福村是一个典型少数民族杂居的村落,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和汉族,堪称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缩影”。千福村是拉祜族“打歌”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村里有6支民族打歌队,由此可见,“打歌”在这里有着良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虽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打歌”,甚至是同一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打歌”类型,如彝族就有着几十种“打歌”类型。由于拉祜族“打歌”,采取自由参与的形式,加上动作简单,节奏轻快,很容易融入其中,因此也得到其他民族认同,并成为各民族和睦交往的重要桥梁。

4.3 创新变迁

目前,临沧市及双江县各级政府对“打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视和参与,加速了“打歌”的变迁与转型。2006年,临沧歌会以“打歌”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比赛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举行了首届“百树杯”歌会。比赛中千福村打歌队把双江拉祜族72路打歌中部分动作经过重新编排和组合,巧妙地穿插到比赛的整套动作中,最终通过高难度、高技巧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奖。“打歌”的艺术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也是人们重新接受和喜欢这种创新后的“打歌”文化的开始,从而实现了“打歌”文化的创新变迁。

5 结束语

在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云南的15个特有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然而在社会的急剧变迁中,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体育中很多民族元素正在被现代文明所吞噬。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发展,只有在文化主体自愿选择变迁模式的基础上,使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互渗、整合和对文化主体进行重塑,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回应参与到现代变迁中,其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和迸发。

[1]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1-13.

[2]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启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3]刘转青.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5):11-13.

[4]张宝根.多元文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定位与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3):26-27.

[5]康娜娜.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6):81-84.

[6]何文清.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86-89.

Changes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Special Ethnic Minority in Yunnan Province

BAI Shi-mei,LIU Jian
(Basics Dept.,Yunan Forestry Vocational Inst.,Kunmin 650224,China)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hanges of the 72 Da song of Lahulu ethnic minority in Yunnan province and re⁃veals the changing causes and model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mon features shared by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The cultural charges include spreading changes,connotation changes and cre⁃ation changes.

Yunnan province;ethnic minority;traditional sport;72 Da song of Lahulu ethnic minority

G852.9

A

1672-268X(2013)06-0066-03

2013-08-21)

猜你喜欢
拉祜族双江变迁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册亨双江镇:打造精品水果带
少数民族音乐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李双江歌唱艺术50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