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卓
(韶关学院,韶关,512005)
介词一直以来是语言研究关注的焦点(万莹2008:119)。它虽属虚词,但其语法功能十分重要,有语法家甚至说英语是介词的语言(马登阁2004:11)。在语言系统中,介词属于封闭型词类,在偌大的词汇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使用频率却非常高(王勃然2007:361)。在任何英语文本中,大约每8个词就有一个是介词,在美国英语Brown语料库和英国英语LOB语料库中,介词分别占了12.21%和12.34%(陈建生2002:51)。由此可见,介词在英语中举足轻重。相比其他词类,介词最容易被用于隐喻映射,它们最初的文字意义大都表征空间关系,继而喻指时间关系,然后逐渐地引申到许许多多其他的关系(王勃然2007:361)。一些学者常把表空间和时间的介词放在一起讨论,称为时空介词(周文华2011:89)。也有学者提出时空对应的概念,即空间概念包含时间概念,这种关系典型地体现在地点环境荷载时间意义之中,在词汇语法中具体体现为地点介词短语包含时间意义(魏本力2006:34)。可见介词的时间和空间语义联系十分密切。
就时间而言,人类习惯性地把它想像为直线性时间、圆形循环性时间和螺线性时间(Yu 1998:85)。Lakoff(1993:11)认为“时间流逝是运动”,并提出两种隐喻系统类型:“时间是动体”(时间在动)以及“时间是容器”(自我在动)。时间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但人类能够能动地感知时间、认识时间,从而形成时间观念,并借助语言形式来表现(王桂花、吕玲娜2007:106)。同时,时间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时间的表达都是隐喻性的(王艳东2011:92)。这种隐喻关系反映在认知映射中是空间域对时间域的横向映射(魏本力、殷耀、陆蓉2007:16),这就是介词时空语义不可分割的内在原因。就映射的性质而言,空时映射可分为三类:空间方位映射到时间域中的时点关系;空间的区间关系映射到时间域上的时段关系;线性空间的先后顺序映射到时间域上的先后顺序关系(魏本力2006:37)。这些映射关系在英语介词的日常用法中都有所体现。
尽管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到目前为止,对英语介词的研究仍集中在介词语义网络的映射联系方面,专门对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进行较为系统性的研究并不多(周文华2011:89)。因而本文将对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及其用法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时间词可细分为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两类(陆俭明1991:26)。吕叔湘先生曾将“实指性的时间词”、“称代性时间词”及“无定指称的时间词”都看作“时点”;将定量词或不定量词接“年、月、日”等单位构成的词组以及泛表久暂之词看作时段词,用于表示时间的长短(吕叔湘2002:219)。英语介词与时间词共同构成的时间语义也可按以上方法划分为时点词与时段词,如as、at、on、upon等词可用于表示时点语义,而along、among(st)、between、during、for、in、inside、into、through、within等词可用于表示时段语义。
从空间认知方面讲,空间是多维的而时间是单维的(魏本力等2007:16)。英语国家的人们常把时间想像为一条由无数时间点构成的水平或垂直的直线,这从before、after、above、over、up、below、down、under等词的时间语义得到体现,这些词一般都具有方向性,即水平或垂直方向。并且这些词通常用于表时段语义,因为时段由许多的时点构成,只有当这些时点都沿着同一方向排列才会有时段的存在。反之,若时点的方向杂乱无章,时段就无法界定了。但有些介词在表时点语义时也具方向性,如:about、across、past、through等词,因为这些词表达了在某一时点左右波动或贯穿某一时点的语义,这些语义都是以时段为基础而构建的。然而并非所有介词的时间语义都具有方向性,如against、as、at、beside、besides、despite、of、on、with、without等词所表示的时间方向是无从判断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表示某一时点语义或将后面的时间当作作用对象。
依据介词的时间语义所表示的时间起点、终点及历程的差异,人们在大脑中可将这些语义想像成点、线段及射线等时间图式。如在as、at、on、upon等词的时间语义中,通常时间的起点与终点重合,不存在历程,它们所呈现的时间图式为点状;在along、among(st)、between、during、for、in、inside、into、within等词的时间语义中,通常存在起点、终点及历程,它们呈现出线段的时间图式;在above、after、before、behind、below、beyond、by、down、from、off、outside、over、to、toward(s)、under、until等词的时间语义中,通常只存在一个明确的时间起点或终点,并且都有时间历程,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端点,所以呈现为射线状。在英语介词中,有些词的时间语义既可呈现点状图式也可呈现线段图式,如about、across、past、through等词,它们属于哪种图式要取决于后面的时间词。同时有些词的时间语义既可呈现线段图式也可呈现射线图式,如over,因为它既可表示在……期间,又可表示多于(某时间),这要依据over在句中的具体语义来确定它的时间图式。此外,有些介词虽然接时间语义,但它们只将时间当作作用对象,因此不存在时间图式,如against、beside、besides、despite、of、with、without等词。
所谓时基即时间的基点,它是时间表达的基础与起点(姚双云2010:112)。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常常与一些时基词连用来表达时间意义,这些时基词一般包括second、minute、quarter、morning、noon、afternoon、evening、night、day、weekend、week、month、season、year、decade、century等词。人们习惯将一日之内的时间称为小时间,将一日以上(包括一日)的时间称为大时间。
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常常与一些时间词连用,按照这些时间词的性质,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类:直接时间词和间接时间词。直接时间词是直接标记时间的词语,它通过词语自身来直接表达时间,不需要借助别的手段(刘艳茹2005:61)。例如:I will go to the shopping mall before 10 o’clock.句中介词后面的10 o’clock是明确的时间点,因而属于直接时间词。间接时间词并不直接表达时间的点或时间的段,而是表达时间的某种状态(同上)。例如:I will go to the shopping mall before my mom leaves home.介词后面的my mom leaves home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具体的时间,人们需要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明确该时间,因而它属于间接时间词。
时制是时间功能语义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行为和情景的外部时间,指的是行为或情景在外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它与说话时刻密切相关,是行为或情景相对说话时刻或其他参照点的时间关系(姜宏2012:32)。从横向时制划分的角度来看,学者们常采用三分法,将时制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部分(何伟、马瑞芝2011:24)。依据这一标准,人们可以较容易地划分出英语直接时间词的时制类别,而对于英语间接时间词,往往需要将其放入具体的语境才能加以区分。
本文借鉴桂诗春(2005:227)在《中国学习者英语介词使用概述》一文中所做的研究,选取里面38个高频英语介词,其中笔者将beside与besides区别对待,且因为本文论及时间语义,笔者添加after一词,因此共得到40个介词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about、above、across、after、against、along、among(st)、as、at、before、behind、below、beside、besides、between、beyond、by、despite、down、during、for、from、in、inside、into、of、off、on、outside、over、past、through、to、toward(s)、under、until、upon、with、within、without。笔者在BNC英语国家语料库的口语子语料库中分别检索了以上40个介词各1000条索引行(其中语料库中above、among(st)、below、beside、besides、beyond、despite、upon分别只有652、583、438、155、76、393、220、830条),并按照文章第二节中介词的时间语义及其用法划分标准对收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的结果。
表1 时间语料占总语料的比例
(表中的介词依据时间语料比例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依据介词与后面的时间词共同构成的时间语义,40个介词的时间语料按时点与时段标准可划分如下。
表2 介词时间语料的时点与时段统计
根据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是否具有方向,对40个介词的时间语料统计如下。
表3 介词时间语料的方向性统计
依据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在人们大脑中所呈现的不同时间图式,对40个介词的时间语料统计如下。
表4 介词时间语料的时间图式统计
以英语介词后面所接的时间词为研究对象,将一日之内的时间定为小时间,一日以上(包括一日)的时间定为大时间,依此标准将40个介词的时间语料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5 介词所搭配的时间词大小统计
将英语介词后面所接的时间词划分成直接或间接时间词,统计数据如下。
表6 介词所搭配的直接或间接时间词统计
(表中A、B分别代表直接时间词与间接时间词。)
表7 介词时间语料的时制统计
(续表)
从上节的表1可以看出在英语口语中介词的时间语义在各词实际用法中的比重,其中during的语义都为时间语义,时间语料的使用比例为100%。此外,after与before的时间语料占总语料的比例都超过了50%,由此推断during、after、before三词主要用于描述时间。究其原因,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Hornby 2009:624,35-36,163)(以下简称词典)可知,during的所有语义都表时间,after的11条语义中的6条与时间有关,before的6条语义中的3条也与时间有关,由此可知,三词在字典中的时间语义数量都占各词总语义数量的50%以上,这是它们时间语料出现较多的重要原因。时间语料出现最少的是along、among(st)、beside三词,并且在BNC口语语料中不存在表时间的语料。在词典中,along的3种与beside的2种介词语义都不用于表时间,虽然among(st)的语义“在……中”可用于表时间,但人们倾向于使用in或between来取代它。总体上看,在35347条介词语料中,时间语料有4718条,占总语料的13.35%,可见时间语义的使用在介词的总体使用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这是因为介词十分灵活,它们除了表方位、时间语义以外,还可表范围、社会关系、情景、方式、逻辑关系等语义,因此在单一语义域的使用比列自然不高。
由表2可知,用于表时点语义频率最高的介词是past,共有428条语料。而用于表时段语义频率最高的介词则为during,共有1000条语料。某些介词可表时点或时段,如:about、across、past、through等词。某些介词本身不具时间语义,但能与时间词搭配,它们常常用于表时间对象,如against、beside、besides、despite、of、with、without等词。介词from和by与时间词所构成的时间语义也可表时点,此时from与by没有时间含义,只表对象或手段。在表时段语义的介词中,核心语义有两种,一为“在……期间”,如:between、during、in、inside、into、over、within等词;一为具有明确时间起点或终点的语义,如:above、after、before、behind、below、beyond、down、off、over、to、toward(s)、under、until等词,其中over具有以上两种核心语义,因为依据词典,over既可表示“在……期间”,又可表示“多于(某时间)”。就总体而言,表时点的语料数量共903条,表时段的语料数量共3815条,可见在英语本族语者的口语表达中,他们更多地使用时段语义来表达时间。这是因为用时段语义描述时间能给说话和做事留有更大的变动余地,能避免在时间上所犯的错误,因而时段语义在使用上比时点语义更具优势。
就介词时间语义的方向性来说,一般能表时段语义的介词都具有方向性,这是因为时段由时点构成,只有时点按统一方向排列才能对时段的长短进行界定。在判断介词的时间方向性时,必须要看该词本身是表时间语义还是本身不表时间只作引出时间对象的用途。如表3中的against、beside、besides、despite、of、with、without等词,它们尽管能与时段词搭配,但它们本身不具时间语义,只表时间对象,因而无方向可言。此外,by与from各有9例与1例语料是无方向性的,因为当by表方式手段以及from用于区别两事物时,二词就无时间方向可言。同时,某些介词在表时点语义时也具方向性,如:about、across、past、through等词,其原因上文已有说明。总体上看,具有时间方向的介词语料共4296例,而无时间方向的介词语料则有422例,说明在英语本族语者的口语中,介词所表达的时间语义大多具有方向性。
点状型时间图式的介词后面一般接时点词,这些时点词可以是某一秒钟、分钟、小时、天,甚至是某种状态出现的一瞬间。由表4可知,此类介词典型的代表为past,它共有428条语料属于此类。线段型时间图式的介词后面一般接时段词,这些时段词可以是有起点和终点的时间词或有持续过程的状态。此类介词典型的代表为during,它共有1000例语料属于此类。射线型时间图式的介词后面一般接某一时点或某种状态出现的一瞬间,但整个词组却表示某一含糊的时段,这一时点或状态出现的一瞬间为整个时段的起点或终点。该类词典型的代表为after,它共有700例语料体现出射线型时间图式。还有一类介词本身并不表示时间语义,但后面可接时间词,这些介词只作引出时间对象的用途,因而它们本身是不具备时间图式的。此类词典型的代表为of,共有54例语料属于此类。就总体而言,点状型与线段型介词表达的时间相对精确,而射线型表达的时间较为含糊。由表4可知,射线型时间的介词语料远远多于其他时间图式的时间语料,这是因为射线型时间表达的是时段语义,只是时段的某一端点不明确,具有一定的含糊意味,这也是给说话、做事留有更多的时间变动空间。
英语介词后面可接大、小时间词。由表5可知,during后面接大时间词的语料数量最多,共有695例。而before后面接小时间词的语料数量最多,共569例。就总体来看,后面接大时间词的介词总语料数为2138例,后面接小时间词的介词总语料数为2580例,可见英语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中更多地涉及一日以内时间的相关事宜。由此可知,虽然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含糊时间,但这种含糊的程度也是有一定的界限,更多地以一日以内的时间为波动范围。
由表6可知介词后面搭配直接与间接时间词的语料数量,其中后面搭配直接时间词频率最高的介词为past,共有428例语料。后面搭配间接时间词频率最高的介词为during,共有761例。就总体而言,后面搭配直接时间词的介词总语料数为1736例,而后面搭配间接时间词的介词总语料数为2982例。由此可知,英语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中更多地使用间接时间词,即不直接表达时点或时段,而是表达时间的某种状态。这是因为在日常谈话中,人们不可能给每件事情都标记一个明确具体的时间,因为这样做繁琐而费劲,过于机械化,而且容易犯错,不利于交流。因而人们更多地使用间接时间词,从而将焦点放在事情的时间状态或过程,而非时间的数字意义。
由表7的时制统计可知,用在过去时间频率最高的介词是during,共745例;用在现在时间频率最高的介词是at,共71例;用在将来时间频率最高的介词是before,共339例。就总体而言,用在过去时间的介词总语料数为2974例;用在现在时间的介词总语料数为256例;用在将来时间的介词总语料数为1488例。由此可知,在介词的时间语料中,过去时间的使用占绝大比例,次之为将来时间的使用比例,现在时间的使用比例最少。虽然英语文化中人们对时间常常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在意过去的时间,要把握住当前的时间,抓住可用的机会(王艳东2011:94)。但是在实际谈话中,这种时间价值取向的影响并不大,描述过去、现在、将来的事情,该用什么时制就用什么时制,这是不可违背的。
通过研究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中介词的时间语义及其用法,可以了解他们的时间理念以及用介词表时间的用法规律。时间语义的使用在介词的总体使用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其中during、after、before三词是最常用于表时间的介词;英语介词可用于表时点和时段语义,时点与时段介词的典型代表为past与during,英语本族语者更多地使用时段语义,这给说话、做事留有更大的时间变动空间;某些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是具有方向性的,如during、after、before等词,在英语本族语者表达时间含义时,具有方向性的语义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一些英语介词用于表时间语义时在人的大脑意象中能形成时间图式,这些图式包括:点状、线段及射线图式,这些图式典型的代表介词分别为:past、during及after,其中射线型时间的介词语料的数量最多,这种类型的时间语义也能给时间表达留有更多的变更空间;英语介词后面可接大、小时间词,总体上看,接小时间词的介词总语料数较多,说明英语本族语者更多地以一日以内的时间为话题对象;介词后面可搭配直接与间接时间词,英语本族语者更多地使用间接时间词,说明他们将焦点放在事情的时间状态或过程,而非时间的数字意义;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可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制,在真实语料中,过去时间的使用占绝大比例。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可知,虽然时间表达是日常交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介词的时间语义使用率只有13.35%,可知介词有更多的其他用法,足见它的灵活性。时段与射线型图式的使用优势表明,虽然英语本族语者很重视时间,但他们更多地把焦点放在时段的两个端点或某一端点的时间上,至于在两个端点时间之间或某个端点时间之前、之后的哪个具体时间做事情就没有明确的约束了,这实则也是一种灵活的时间观念。英语介词时间语义的方向性与介词的时段语义密切相关,一般能表达时段语义的介词都具方向性,其原因上文已有表述,这些时段位于英语时间隐喻系统的水平或垂直坐标轴上。注重小时间也是英语文化的特点,这与他们注重细节、务实的做事风格是密切相关的。虽然英语文化中人们的理念是不要太在意过去,要注重将来的机遇,但是在实际谈话中,过去时间的使用仍占优势,说明英语本族语者也常常回忆过去,体现他们理性的一面。
本研究旨在激发广大英语从业者对英语介词的时间用法的兴趣,加深对英语时间理念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期待以后学术界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英语时间,并进一步探究英语时间隐喻系统的构建体系,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果。
Hornby, A. S. 2009.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
Lakoff, G. 1993.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u, N. 1998.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APerspectivefromChines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陈建生.2002.非英语专业EFL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介词at——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5):51-53,56.
桂诗春.2005.中国学习者英语介词使用概述[A].杨惠中、桂诗春、杨迭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26-45.
何伟、马瑞芝.2011.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19-27.
姜宏.2012.俄汉时间范畴的语义系统对比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32-37.
刘艳茹.2005.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0-62.
陆俭明.1991.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24-37.
吕叔湘.2002.吕叔湘全集(第一卷)——中国文法要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马登阁.2004.论英语时空介词的用法与“维”之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6):11-15,21.
万莹.2008.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二十年[J].理论月刊(6):119-21.
王勃然.2007.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以at-on-in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4):359-62.
王桂花、吕玲娜.2007.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综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6):106-108.
王艳东.2011.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汉时间谚语的对比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4):92-95.
魏本力.2006.地点介词短语的时间变体功能[J].外语学刊(1):34-37.
魏本力、殷耀、陆蓉.2007.处所介词短语的时空认知对应[J].外语教学(3):16-19.
姚双云.2010.汉语时间词的两个核心要素及其理论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5):112-16.
周文华.2011.外国学生习得时间介词的中介语考察[J].汉语学习(2):89-97.